琴遁集 古琴指法姿势 八法名实辨 抹
佚名 网络
抹
食指入弦之抹,文字谱中寄于打、勾内(下击为打,内收为勾)。《琴用指法》论“打”曰:“右指向下打一弦着面,头、中、名三指通用。”《幽兰》有“食打商”等运用,则抹亦打也。至《太古遗音》的曹柔减字,与《琴书大全》的“陈拙指法”则专名曰“抹”了。
抹的手势,“陈拙指法”论曰:“凡抹,不要攀,不宜犯甲太多”。则全和尚“节奏指法”曰“食指先寄指在弦上,向左抹之”。试想若食指正锋入弦,犯甲多少岂能临时趋避?所以陈拙的抹必也取左斜之势。两者区别,实在于是否靠弦。则全和尚总论指法,开宗即说:“凡下指,先落指在弦上方用力,不可自空中下指”,所以他的弹法全是靠指出弦,非独以“抹”为然。此可见唐宋俱有向左斜抹的方法,征于记载。
《广韵》:“抹,摩也”。古人跽坐弹琴,右肘既高,指尖必微向左。若要取入弦的柔润之声,妥帖莫过于以食指向左下斜扫过弦。偏于下则稍重而近于“打”,偏于左则稍轻而切于“抹”矣。文字谱中另有一“抹”,指左指带弦而起得一余声,《幽兰》中常用,近于今之 “带起”,实是“抹起”,以指端擦弦而起,亦可谓“抹,摩也”。
古谱多有先勾、打前弦,中隔一两弦而抹后弦,然后撮此两弦者。如《神奇秘谱。酒狂》,打三,抹六,撮三六。之所以用抹不用挑,本取其食指一入一出之便。若抹用正锋,打三后必将手后撤,才易于抹六,撮时却又须将手前移以取三弦,反而不便。若略用斜扫,则不必后撤,免于进退失据之苦了。《万峰阁指法秘笺》论抹曰“必以正出,不可斜扫”,至后世《桐心阁指法析微》、《琴学备要》等皆然,大抵以取音清健为准则,未虑及古法运指美畅之意。
《幽兰》中尚有“食勾武”等用法,则以食指内屈取音,近于蠲扶之类,亦可备为抹之一种。
今用抹用拂有欠妥者,勉列其忌宜如右。一忌悬腕,腕悬则臂力不能通于指,宜平腕扬指,以指尖击之或斜扫之;又或平腕垂指靠弦,急纵指节下捺之;用拂尤宜如前法,且不可一捺不起,而致僵硬。二忌屈指内勾,内勾仅得指间关节之力,绵薄不堪听,或以臂拖入,出音木讷,宜用指掌合力平过;惟用蠲扶时,则要平腕屈指内收且上提入弦;若用锁,自掌至稍关节全须软着入弦。
靠弦欲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