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声音
佚名 网络中华文明,对西方音乐家有着恒久神秘的引力。从普塞尔到普契尼,从格鲁克到巴托克,中国的神话、历史、诗词总能令大师们乐思泉涌。
随着当代中国作曲家的崛起,越来越多杰出的中国作品,受到西方演奏名家青睐。下面,我们一起欣赏3位国际顶尖小提琴大师,如何用弓弦演绎地道的中国声音。
SHAHAM
吉尔·沙汉姆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The Butterfly Lovers
美国小提琴大师吉尔·沙汉姆,曾就读纽约茱莉亚学院,接受一代名师迪蕾的悉心栽培。他技巧精湛、音色剔透,演奏风格蓬勃灵秀。
沙汉姆是最早录制《梁祝》的西方名家,他细腻而儒雅的诠释,使这部中国名曲真正步入国际视野。从他的一些滑音和弓法运用中,可以听到地道的中国戏曲味儿。
PERLMAN
伊扎克·帕尔曼
英雄主题曲
谭盾 作曲
Theme of.Hero
在谭盾眼中,电影《英雄》的配乐表现的是古代大地的沧桑,有着北方的粗犷和古代悲情,它是泼墨式的,史诗般的,用西方乐器表现古老的东方神韵。
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是茱莉亚学院名师加拉米安和迪蕾的高徒,他思维活跃,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在录制《英雄》音乐时,谭盾给他安排了一把换上二胡弦的小提琴,运用了古琴的技法,模仿想象中失传已久的秦代乐器。
JOSHUA
约夏·贝尔
金陵十三钗主题曲
陈其钢 作曲
Flowers of War
美国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同样在年少时期得到了加拉米安的指导,并成为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小提琴巨星,他的琴声中有一种非常现代的高级感。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借鉴了江苏民间小调的风格,小提琴凄艳柔情,充满回忆地渲染出战火纷飞的残酷时代中的珍贵人情,也符合影片中西洋神父视角下的中国女性。
音乐,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周的礼乐文化影响了东亚文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方的乐器和民间曲风与中原音乐交融,造就了唐代歌舞盛世。至明清,西学东渐,中西音乐仍在互通。
借鉴西方技法,探索中国声音,是当代中国作曲家们一直在孜孜探索的。 中西音乐对话,不仅是器乐的声效融合,更是思想的深度共鸣。
上周日, 天津茱莉亚室内乐团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数十位中外音乐家,在 “中西对话|音乐联结文化”主题音乐会上,以中西乐器演绎了5部当代杰作,深刻诠释了中西音乐的融合之道。
作曲家陈其钢、郭文景、姚晨、尼科洛·安森,指挥家陈琳,古琴演奏家陈雷激,古筝演奏家常静,琵琶演奏家李佳,打击乐演奏家尹飞,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皆亲赴现场参与演出。
古琴与弦乐重奏,琵琶与弦乐重奏,中西混合室内乐队,特殊奏法的中西乐器结合中西声腔的独唱......前所罕见的阵容形式,描摹出唐诗宋词、先秦甚至上古的人文风貌,给人以古朴广袤的感动。
中西对话
01
器乐和鸣
INSTRUMENTS
中西音乐交集,自古有之。据记载,在巴赫生活的时代之前,羽管键琴就已传入中国宫廷,康熙皇帝能用它弹奏中国古曲,乾隆皇帝甚至组建过一支小型管弦乐团。
到了近现代,中国民间乐器逐渐走进西洋管弦乐配器中,柴可夫斯基和马勒交响曲都有用到中国大锣,布里顿和谢德林尤其喜爱木鱼,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响曲》中加入了二胡。
当代作曲家,则更进一步探索了中西乐器在声场效果上的融合。譬如,朱践耳、谭盾、叶小纲都尝试过将琵琶与弦乐四重奏结合。
谭盾《弦乐四重奏与琵琶》演出现场 李伟纲,小提琴;朱莉娅·格伦,小提琴;希拉·布朗,中提琴;金兗珍,大提琴;李佳,琵琶
谭盾的《弦乐四重奏与琵琶》创作于1999年,此前,谭盾已在《琵琶协奏曲》和《鬼戏》中以前卫的音乐理念,探索了琵琶与西洋乐器结合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两种音乐语言的融合,弦乐演奏家需要抛开传统的演奏技巧,大胆借纳了古琴、胡琴等民乐中 抹弦、滑音、勾剔的技法,加以拨奏、拍打、踏地、声叹以丰富声效。琵琶则扮演了这场对话的灵魂角色,如皎皎明月,游于浮云氤氲之间。
在这场“中西对话”音乐会上,天津茱莉亚学院的四位弦乐名师,与琵琶演奏家李佳,将这部作品中细腻温润的民歌旋律、粗犷动感的击打、传统五声调式与巴赫元素演绎得浑然天成。
郭文景现场指导排练
郭文景《锣的宣叙》演出现场 尹飞,独奏打击乐;盖尔盖伊·伊采什,长笛;冯天石,笛子;斯科特·贝尔,双簧管;周相宇,单簧管;小山昭雄,巴松管;侯越,笙;韩小光,圆号;李·艾伦,长号;李洋,琵琶;徐盈睿,扬琴;徐心仪,古筝;韩文卿,打击乐;张达寻,低音提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陈琳,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