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京胡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藏京胡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佚名 网络是藏族拉弦乐器,仿京胡制作,因形似京胡,汉族称其为藏京胡。藏语发音称活琴。形制与内地的京胡完全相同,但传入的时间不详。音色清脆悦耳,主要用于歌舞和藏戏伴奏。流行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
中文名称: 藏京胡
地理标志: 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区
概述
藏京胡
藏京胡:藏语称“宾旺”、“必汪”。藏族拉弦乐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四川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藏族居住地区。
藏京胡主要用于歌舞和藏剧(藏语称堆嘎)伴奏。热巴艺人在演出时,由男艺人边奏边舞。在康巴地区的弦子歌舞中,它也是主奏乐器。
藏京胡按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音色清脆、明亮。
形制结构
由琴筒、琴杆、弦轴、千斤钩、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图),规格尺寸与京胡相同或稍大。琴筒用一截毛竹制成,筒长12厘米——15厘米,筒前口蒙以蛇皮或蟒皮为面,面径5.4厘米——6厘米,筒后端敞口,琴筒上下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琴杆竹制,多采用紫竹、白竹或凤尾竹制成,上粗下细,通常有五节,上端带竹节,杆长50厘米——60厘米、中节直径1.8厘米——2厘米,在琴杆上方的两个竹节上,各装有一个弦轴,下端的一节 (不带竹节)装入琴筒中并稍外露。弦轴木制,多采用花梨木制成,轴长15厘米——17厘米,轴顶呈圆球状,安装方向与琴筒平行。千斤钩是用铅丝弯成的S形小钩,前弯钩住琴弦,后弯用细丝弦系于琴杆第三节中部。琴马竹制或木制,呈桥空形或空心形。张两条琴弦,过去多用丝弦,现在多用钢丝弦。琴弓用细竹拴马尾而成,弓长72厘米——74厘米。
演奏方法
演奏时,采用坐姿,左手虎口持琴于千斤钩下,将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稍斜向左方,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藏京胡按五度关系定弦为:a、e1或c1、g1,音域九度。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演奏多用第一把位,很少换把。左手技巧主要有装饰音和滑音等,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和顿弓等。主要用于重奏、合奏或为藏戏(藏语称堆嘎)和歌舞伴奏。民间艺人认为:藏京胡音色代表女性,铁琴音色代表男性,两者刚柔相济,相得益彰。故在堆嘎、囊玛和堆谐的伴奏乐队中,藏京胡都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之一。由于演奏动作较硬、幅度较大,致使奏出的滑音效果较为突出,从而形成独有的演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