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马布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双管马布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
admin 网络双管马布,彝族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管身竹制,用两支形制、音高相同的单管马布并列捆扎而成。大多开有五或六个按音孔,有的两支管身共用一个牛角制的喇叭口作为共鸣筒。由哨子、竹制管身与牛角管口组成。
简介
双管马布,彝族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甘洛、越西、美 姑等地。
管身竹制,用两支形制、音高相同的单管马布并列捆扎而成。大多开有五或六个按音孔,有 的两支管身共用一个牛角制的喇叭口作为共鸣筒。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同时按放两管上三孔,右手同时按放两管下三孔,口含双管簧片, 吹气鼓簧发音。五孔双管马布音列为:c1、d1、e1、g1、a1、c2。六孔双管马 布音列为:e、g、a、c1、d1、e1、g1。
双管马布,彝族独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彝语“马”为竹子,“布”为簧管,意即插上簧管的竹制气鸣乐器。又称布惹。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甘洛、越西、美姑等地。有的两支管身共用一个牛角制的喇叭口作为共鸣筒。
双管马布:彝族独有的簧管乐器。彝语的“马”是竹管,“布”为簧管,意即用竹管插上簧管吹奏的乐器。流传于我国四川凉山与云南彝族地区。由哨子、竹制管身与牛角管口组成。管的上端装有竹制的发音簧哨,管的下端套有一个用牛角制成的喇叭口。簧哨用一节长4厘米左右、直径O.3——0·4厘米的细竹管制作,一端留节、一端开口,在管壁上镂刻出一片2.5厘米长的簧舌,舌尖紧靠竹节,开口的一端插在管身的上口。中央民族歌舞团改革的马布,管身铜制,簧哨已由单簧改为双簧,设有16个音孔(7个指孔、9个键孔)。音域由(f——f2)。还是民族乐队中很有表现力的色彩乐器。
双管马布的音色清脆悠扬,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旋律时,明亮而粗犷;用它吹奏忧伤、缓慢的曲调时,深情而略带鼻音,特别在演奏到拖长的尾音时,乐声如泣如诉,极为动人。马布的吹奏技术较难,一些快速和复杂的乐曲更需要有纯熟的演奏技巧。它常用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是富有特色和丰富表现力的乐器。
基本资料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彝族人民多情善感,能歌善舞,每逢喜庆、婚丧嫁娶以及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民族节日,都要歌舞奏乐。言为心声、歌以咏志,无论是居家日子的恬美、田间劳作的艰辛,节日狂放的悦乐,吉庆祥和的祝愿,缠绵悱侧的相思,伤感悲痛的回忆,以及对于美满爱情的憧憬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往往均诉诸于音乐,表达、抒发和排遣。
彝族音乐舞蹈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内容和表现手法也极为丰富多彩。与之相适应,彝族的乐器种类很多、特点和功能也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按其性质和特点,彝族民间乐器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大类:一是拉弦乐器,如三胡、四胡、牛角胡琴;二是弹拨乐器,如三弦、口弦、月琴等;三是吹管乐器;如葫芦笙、马布、竖笛、琐呐等;四是打击乐器,如铜鼓、皮鼓、团鼓、兹耳等,总计达二十余种。其中,独具特色而普遍流行的主要有月琴、口弦、葫芦笙、牛角胡、马布、竖琴、琐呐、彝箫、皮鼓、兹耳等。马布的结构和外观均与小唢呐(海笛)相似,但管身竹制,哨子单簧。竹制管身长15——20厘米,内径约0.9厘米,在管身上开有7个音孔(前6后1,有的只开6孔)。
“吹起我的马布,倾诉我的苦难,吹起我的马布,一天咒骂他几千遍,弟兄们快来听罗!谁愿意整天为他把活干,奴隶主是这样的凶残,奴隶何日见青天?”这是一首用马布演奏的《苦曲》的词意,它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彝族人民在封建奴隶主的压迫和剥削下,受尽欺凌和奴役,终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当他们在高山上放牧牛羊时,就常用马布来诉说奴隶的苦难和愤怒;民主改革后,在金沙江和大渡河夹流的广大凉山地区,旧貌换新颜。无论你走到哪里,总会听到马布等各种民间乐器的特有音响,人们在山上放牧、在赶集路上或劳动休息时,都要即兴吹起马布,抒发自己的情感,歌颂幸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