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历史与特色简介 民族乐器铜鼓图片及演奏方法介绍(3)
admin 网络花纹及寓意
铜鼓制作工艺考究,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浑然一体。鼓身上段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间有两对鼓耳。铜鼓大小、轻重不一,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按照名史家黄现璠所撰《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铜鼓的花纹,反映如下几个意思:
自然崇拜
壮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中,对于阴阳雨雪的变化,知道与太阳有密切关系,但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太阳极为崇拜,壮族民间传说中还有“太阳与月亮的传说”。解放前有的壮乡还挂着“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画以太阳,反映了农业生产必需阳光。
雨水渴望
铜鼓上的连续回旋形构造。方形的叫雷纹,圆形的叫云纹,这是壮族先民在农业耕种中对求雨的反映。它早巳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上,甲骨文中可看出它的演变,商周时代把它加以发展。装饰在铜器上,铜鼓用它作花纹图案,反映了壮族先民一向从事农业生产,其中雷纹影响最大,为求雨多建雷庙,解放前南宁亭子立有雷庙,古时壮人还有定六月二十四日为雷公诞的。
图腾崇拜
作为图腾崇拜的反映,鼓面饰有四至八只蛙,有的大蛙负小蛙,有的大蛙中还有数只小蛙。这是古人对蛙的崇拜。因“蛙鸣即铜鼓(鼓)精”、“鼓声宏者为上”,龟蛙能知天时,故视为神物。铜鼓为壮族先民的重器,鼓面饰蛙就是图腾崇拜的象征。东兰县解放前每年还举行“埋蛙婆的盛典之俗。至于翔鹭纹、十二生肖、钱纹等,都与农业人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和生物有关。
壮族历史传说
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历史传说。如竹节纹,《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说:“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水经注》作“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铜鼓面上刻有竹节纹,是很自然的事。在古代僚人和近代仫佬族中,还保存竹王的传说和崇拜。
壮族先民生活
《旧唐书·地理志》说:邕州……宣化,州所治……灌水在县北,本胖柯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按温水即南盘江。南盘江与红水河相接,因此,温水就是胖柯河,唐代叫骆越水(温水,古称广西武鸣河-南宁市邕江-贵港市郁江段,汉译音“温”字在壮侗语中意为“天空”“苍天”“老天爷”“天子”,故,温水亦可理解为“苍天之河”“天子之河”)。划船纹跟濮族住于濮水有关。花山岩画中也多处画有之,其他如水波纹,亦跟濮水有联系。
此外。鼓面中的立体骑马纹,古代壮族人也有骑马之习惯。明称广西为陆梁之地,宜于骑马,产马也多。作为铜鼓花纹以反叫反映壮族人民战斗的骁勇。"
注1:黄现璠遗作:《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载《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五辑,198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