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美文[花开无声]琴学知识
佚名 网络花开无声
记得在很久以前,我得过一句话: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有两种,一种是花开的声音,一种是心动的声音。最初认为不过是类似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偶然间读到一个日本人作的一首小诗,讲述当诗人走在清晨的小路上,邂逅了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花朵在和风中轻轻地摇曳身姿,花瓣上还挂着几颗晶莹的露珠。诗人从心底涌起一股单纯的感动,为它尽情释放的生命力而悸动。我想那一刻诗人必定听到了花朵的开放。
我经常想,我们生活在熙来攘往,纷繁复杂的城市森林里,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倾听的能力?我所说的倾听,不仅是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听花的开放,听树的发芽,听鱼的游水,听虫的呢喃……聆听自然的心声,恢复我们的本真。
人的骄傲大概是这一切的起源吧。我们总以为人就是天地间最优势的生灵,其他万物不过是为我们而生。我们习惯了用俯瞰的姿态面对天地,尽管它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就这样,我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其实,中国人是最讲求“天人合一”的一群人,正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空自来”,当古人把目光投向天边那逍遥自在的云时,他们的内心寻到了静谧和安宁。
有很多古琴曲表现了万物优哉游哉,自在兴现的性灵空间。比如说《碧涧流泉》,在空旷幽深的山涧中,丁冬泉水逐渐汇聚成奔涌雀跃的溪流,万物自在兴现,各成一个圆足的个体。山谷中没有人迹,即便有人,此人也当以忘我的境界,超然物外地观照自然与自身的融合。因此,弹这首曲子,人心应当澄澈空明,没有杂念,以实现人与自然平等的契合,好像琴者本身就是那溪流,或是溪边兰草,或是深树中的黄鹂。自然而然,不带心机。
花开与心动都有动人的音响,古琴是一种重韵而不重声的乐器,因而尤其强调琴曲动人的力量。相传陶渊明有一张无弦琴。每当朋友们到他家相聚,大家吟诗作对,听琴品茗。陶渊明拿出这张无弦琴,很用心的弹给大家听,弹到动情时浸染号啕大哭,他的朋友们好像也从他的“琴声”中有所感触,不禁都唏嘘不已。为什么这张没有真实的声音的琴同样具有感动人的力量。我想大概是心动的声音在无声无息中感染了琴者和听众吧。
古琴承载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已成为文人墨客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往往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它提供了一种方式让理解它的人以心相会,正所谓“得意而忘言”也。所以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司马相如凤求凰”等许多佳话。
对于初学者来说,古琴首先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倾听,倾听自然,倾听本心。也许最初打动我们的,不过是琴曲中的几个音符,但这就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将一直追寻的心灵的皈依。
钟文于梓又古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