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瑜珈 动静之间给心灵一方净土
佚名 网络――谈古琴与瑜珈
我在不同的时间先后有了两项爱好:古琴、瑜珈。一个类同于中国的“武术”,一个是工作的文化艺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样东西,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居然体会到它们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在这里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古琴与瑜珈都有古老的历史
虽然古琴历史的长短众说不一,有说伏羲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有说起源于更早的巴比伦文化,但都无从定论。以《诗经》、《乐记》等“琴”乐史料为据,古琴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古琴与中国文化(儒道佛家、五行、文学等)结合、讲出中国美学后面的“境”字。
虽然瑜珈的起源不得而知,但证据把最早的瑜珈传统联系上了至少5000年前的人类文明开始。由于现代印度教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学者们认为瑜珈发源于新石器时代萨满教。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瑜珈跨越了众多文化(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西方文化)。
同样都承载着悠悠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瑰丽的文化,接触他们,无形中也就浸润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接触久了,我们的身心也就充满他们承载的文化气息。
二、入门容易,关键在心态
无论开始选择学习古琴、瑜珈的目的是什么,无论年龄的大小、在音乐方面的资质如何,只要有意愿都可以开始古琴或是瑜珈的人生旅程。只要我们随时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弹琴曲就行了,不用去给你周围的人比较。我们不用期望自己能够完全掌握所有的曲子,只用掌握那些可以轻松掌握的曲子,不让自己感到压迫感。把大师们的曲子当成一种启发,而不是被他们吓倒。相信自己身心的智慧,他会指引你练习,这样你就能够充分享受其中的过程,收获他带来的益处。只要维持在自己真实的水平和经常的练习,才能从中最大的受益。对自己要有耐心,特别是对自己的技巧、乐感、力量、对乐曲意境的感悟要有耐心。他们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进步的。
比如古琴入门乐曲《仙翁操》,短短两段简单的旋律中其实包含了许多初学古琴基本功的精华。许多学琴日久的人,便不以“仙翁”为然了,以为擅长长曲大操方显能,却不知到“仙翁操”尽含琴曲的大道,就象书法中的“永字八法”可知字的基本笔法一样。“仙翁”可知琴曲中基本句的指法,右手出入之应,左手散按之和,曲简洁而意境出,形散但章法严密,知者莫不为之叹绝。
三、古琴与瑜珈都能使身心愉悦
通过古琴和瑜珈,让我对“呼吸”、“放松而警觉的状态”、“柔韧”有了比较深的体会,身心也愉悦且受益;通过古琴和瑜珈,让我区分清楚了“自私、自我和忘我”,“坚持与执作”“心与意”的区别,并让我的人生快乐且智慧起来。
12月2日晚梓又古琴馆雅集中,梓又老师一曲即兴,有抑扬起伏疾徐之声,重在意境,显现一种天机自然,瑜珈师与之配合表演,让参与者在欣赏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随着梓又老师的“呼吸”,体会那种“放松而警觉的状态”和“柔韧”,一起体会了古琴与瑜珈的相通之处。
四、寻找“自我”,追求“忘我”
古琴和瑜珈能让我去寻找“自我”,追求“忘我”。寻找“自我”就是能随时随刻洞察自己一刹那的能力,越能清晰洞察自己,也就越能洞察他人。不起心动念,只沉浸在事物本身中。
蔡邕听琴感觉“杀气”的故事很能说明他洞察自己、他人的能力强,实现了寻找“自我”。而抚琴的朋友更厉害,他已经达到了“忘我”的一定境界,“身体、心灵、思维”合一的境界,才能在看到窗外一棵树上,一只螳螂张牙舞爪地正爬向一只蟑的身后,螳螂正要扑过去,千钧一发之际,弹琴的人发现那只蝉要飞走了,他担心螳螂扑不住蝉,手上情不自禁地为螳螂助威。大概就在这时,琴声时充满了“杀气”。
我们的五官都是向外的,接受外在的刺激:眼、耳、鼻、舌、嘴。我们所处的世界,强调经济,现今更是强调“眼球经济”,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能产生商机—“超女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
丰富绚烂、忙碌且巨大压力的生活,我们物质富裕了,但太少停留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向内看看自己,了解真实的自己。调试分离的“身体、心灵、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身体变差了,因压力过大情绪容易抑郁灰暗狂燥、因过度的思维而头晕目眩,甚至疼痛。
其实我们人与身俱来很多潜能,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泯灭了。应该给一点时间给自己去寻找真实的自我,你会找到、体会、引发自己本身具备的潜能变得快乐、力量而智慧的。
在雅集中,瑜珈师引导观众进入神秘的瑜珈冥想状态,再在这种状态中馆主梓又老师又为大家带来《鸥鹭忘机》,整个过程是一个通过冥想去“自我”,再让《鸥鹭忘机》带我们到“忘我”的过程。雅集结束后,我听到很多朋友都说,很有收获。
古琴和瑜珈都是帮助我们向内看的事物,对我们人生的圆满非常有帮助。四川是一个古琴文化非常深厚的地方,梓又古琴琴馆馆主梓又老师为了推广古琴文化不辞辛劳,我由衷希望更多的人心动、行动起来,持之以恒,就有机会去体验“身、心、意”合一带来的没有压力、轻松、快乐、幸福的感觉,人变得更加有智慧、有力量,在动静之间给心灵一方净土。
张洁于梓又古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