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传谱略考之《平沙落雁》
佚名 网络《平沙落雁》,最早见谱于1634年的《古音正宗》,曲谱版本近100个版本(其中有多本被各琴谱反复收录),是现存古琴曲中收录的琴谱最多、版本最多的一首琴曲。
(出自《琴曲集成》第14册)
一、历代传谱概览
《平沙落雁》主要见谱于《古音正宗》(1634)、《徽言秘旨》(1638)、《愧庵琴谱》(1660)、《琴苑心传全编》(1670)、《大还阁琴谱》(1673)、《松风阁琴谱》(1677)、《琴瑟谱》(1682)、《澄鉴堂琴谱》(1687)、《德音堂琴谱》(1691)、《范氏琴瑟合谱》(1691)、《徽言秘旨订》(1692)、《琴谱析微》(1692)、《蓼怀堂琴谱》(1702)、《一峰园琴谱》(1709)、《五知斋琴谱》(1722)、《卧云楼琴谱》(1722)、《存古堂琴谱》(1726)、《立雪斋琴谱》(1730)、《琴谱千古》(1738)、《治心斋琴学练要》(1739)、《春草堂琴谱》(1744)、《颍阳琴谱》(1751)、《兰田馆琴谱》(1755)、《琴香堂琴谱》(1760)、《研露楼琴谱》(1766)、《自远堂琴谱》(1802)、《萧立礼琴说》(1807)、《裛露轩琴谱》(1802后)、《琴谱谐声》(1820)、《指法汇参确解》(1821)、《峰抱楼琴谱》(1825)、《琴学轫端》(1828)、《邻鹤斋琴谱》(1830)、《二香琴谱》(1833)、《乐山堂琴谱》(1833)、《悟雪山房琴谱》(1836)、《槐阴书屋琴谱》(1840)、《行有恒堂录存琴谱》(1840)、《张鞠田琴谱》(1844)、《稚云琴谱》(1849)、《琴学尊闻》(1864)、《琴学入门》(1864)、《蕉庵琴谱》(1868)、《琴瑟合谱》(1870)、《以六正五之斋琴谱》(1875)、《天闻阁琴谱》(1876)、《响雪山房琴谱》(1876)、《希韶阁琴谱》(1878)、《双琴书屋琴谱集成》(1884)、《养性堂琴谱》(1884)、《绿绮淸韻》(1884)、《希韶阁琴瑟合谱》(1890)、《枯木禅琴谱》(1893)、《鸣盛阁琴谱》(1899)、《琴学初津》(1902)、《雅斋琴谱》(清末)、《琴学丛书》(1910)、《诗梦斋琴谱》(1914)、《琴学管见》(1930)、《梅庵琴谱》(1931)等六十余部琴谱中。
(南宋 马和之 《小雅鸿雁之什图》局部)
二、曲名、曲调及段落结构
(一)曲名及作者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平沙》。
相传该曲为唐代陈子昂作所,亦有谱记载认为该谱为宋代毛敏仲作、明代朱权、明末郑正叔等人作,说法各异。历观各代琴谱,被各谱多数认可的是明代朱权所作,但均无翔实的依据。
作曲人究竟为何人已不可考,但各琴谱记载中,所载之不同的作曲人,所作之《平沙》在琴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中各有不同,详可见后。
(宋 佚名《江村图》局部)
(二)曲调及调式
《平沙落雁》的曲调,应该是所有琴曲中,曲调最为齐全的,也是历代传谱中对于琴曲音律研究最多的。不同的律制、调式下有不同的版本。宫音、商音、角音、徴音、羽音五音具全,徴羽音、商角音、变徴、变宫均有流传版本;黄钟均、仲吕均、夷则均、夹钟均、无射均、太簇均等,既有《春草堂琴谱》的五调平沙,又有《琴学初津》的九均平沙;一弦平沙、两弦平沙、平沙泛音也都有尝试。在所有琴曲的流传过程中,唯有平沙一曲如此,就好像不作如此多的改编,不足以表达历代制曲人、传谱人对琴曲的喜爱。
《春草堂琴谱》在琴曲后记中载:“夫律吕十有二,琴调亦十有二,一弦为宫,黄钟大吕太簇均也;二弦为宫,夹钟姑洗均也;三弦为宫,中吕蕤宾林钟均也;四弦为宫,夷则南吕均也;五弦为宫,无射应钟均也。均分十二,而和弦之式止于五。……昔人用仲吕均度平沙谱,句韻收三弦,是宫音曲也,今就中吕均平沙之音韵,移于黄钟夹钟夷则无射四均,补填四曲,宫商音韵,点点皆同,所不同者,弦徽之位耳,在黄钟均则韵收一、六(弦),夹钟均韵收二、七(弦);夷则均收四弦;无射均韵收五弦,无不收归本均之宫音者,其非角音及徴羽调明矣。盖度谱既定,宫音者不能易以他音,而调可递㪅,此调可鼓是曲者,他调亦可鼓是曲也,调者以高下而分也,高则五音俱高,下则五音俱下,用调虽有高下之不同,而所鼓平沙之曲则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