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圣遗音琴
佚名 网络琴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栗壳,金徽玉轸,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通长121厘米,额、肩均宽20厘米,尾宽15厘米。正面蛇腹断,背面流水断,额上有冰裂纹。装旧青玉轸足一副,足雕葵瓣纹。
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有“困学”、“玉振”图章,以上除年款外皆髹金。历经千年,而未曾破腹大修,极为难得。
杨时百先生《藏琴录》龙门寒玉一则称“虞君得鹤鸣九皋与李君伯仁所藏独幽及飞泉,锡君宝臣藏大圣遗音,武英殿陈列所长安之年制者五琴,池下皆有印方二寸玉振二字,丝毫不爽。西园主人因大圣遗音‘玉振’印上有方印‘困学’二字,定为鲜于伯机印,或‘玉振’亦鲜于枢印也。……皆鸿宝也。”认为此琴曾经为元鲜于枢收藏。大圣遗音琴原为北京著名琴家锡宝臣先生所珍有,1948年,王世襄、袁荃猷两位先生“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即以饰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画大观》换得黄金约五两,再加翠戒三枚,经著名琴家汪孟舒先生介绍,从锡宝臣先生之孙章泽川先生手中求得。
参考文献:
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三联书店,2013年。
何谓”大圣遗音”古琴?
“大圣遗音”琴为李亨即皇帝位后所作的第一批宫琴。 传世的除了这张拍出1.15亿元的伏羲式古琴“大圣遗音”外,另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神农氏唐琴,不仅琴名“大圣遗音”与此琴完全相同,漆色、断纹、池沼、年款也绝为相同。因而两琴应制于同时,出自同手。由于“大圣遗音”琴的斫琴人是由盛唐开元、天宝时代过来的,故所作之琴依然保持了盛唐时期的风貌,具有秀美而浑厚的气度,其浑厚感来源于琴面的弧度,弧度大琴面肥厚,气度自然浑厚了。
这把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属于存世为数不多的唐琴之一,琴腹龙池内两侧上下刻着“至德丙申”的年款。这一年,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玄宗退位,肃宗即位改元,大圣遗音琴是中唐之始制作的第一批宫琴。后来,琴被收入了清朝内府,存放于养心殿南的文物珍品库中,显示了皇帝对这把千古名琴的珍视。然而即便如此,古琴依然未能摆脱劫难:由于年久失修,库房屋漏,泥水经琴面淌下,时间长了竟然在琴面上凝结了一层坚厚的水锈,望之仿佛漆面脱尽,破败不堪。
溥仪逊位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入宫点查,见到此琴,竟定名为“破琴一张”,名琴命运跌入谷底,继又沉沦二十余年。1947年,王世襄先生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经鉴定为唐琴。建国后,故宫博物院延请著名的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来院修理大圣遗音琴,光清除漆面水锈就耗时数月,然而却惊喜地发现原来的漆面居然丝毫无损。
在按原样重新装配了紫檀岳山后,这张唐琴终于恢复原状,重焕光彩,以指扣琴背,音坚松有回响,按弹则发音清脆、饶有古韵,成为了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古琴。这把“大圣遗音”古琴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腐,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