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派古琴介绍
佚名 网络【虞山派】
虞山琴派,明末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中国古琴重要流派,由明朝宰相严讷之子严天池所创建。严澄精古琴,师承名师,曾任邵武府知府,辞官后,与善琴者共同探讨琴艺,至此自此琴风大振。后主持编写了《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由此名扬海内。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此派崇尚“音必当正律,重音而轻辞”,其特点可概括为清、微、淡、远四字,琴曲风格为“清微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史所推重。
【创始】
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1547-1625),字道澈,号天池,常熟人,宰相严讷之子,曾任邵武府知府。他在琴艺上从名师承精华,创立了“清微淡远、博大和平”的琴曲风格;主持编写了《松弦馆琴谱》(为清《四库全书》所收的唯一一部明代琴谱);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他在《松弦馆琴谱 琴川汇谱序》中提出了虞山派的理论建树,改变了当时琴坛盛行以文对音的偏颇,提升了音声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琴社----虞山琴社。其同门师弟、又为其弟子的徐谼(约1582-1662,名上瀛,号青山)在琴学上与严天池同一源渊,在琴艺琴风上又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编著有《大还阁琴谱》和《溪山琴源》,在琴学上丰富和完善了虞山派的理论(该书被《中国美学史》列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和美学的重要著作)。虞山琴派从此亦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域特色的琴派。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海内琴士群趋仰幕,出现了“虞山为归”的局面。
【发展】
民国后,一批海内外琴家名追虞山琴派在苏州成立了“今虞琴社”。虞山琴派传人中最著名的吴景略(1907-1987,名韬,号缦叟,常熟人)。曾任其社长。他潜心琴艺,被称为“虞山吴派”,一生打谱40余首,并成功进行了对古琴的改革,先后授教古琴于常熟、上海两地,后授聘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任教授、北京古琴研究会任会长,培育了一批琴坛名家,著有我国第一部从初级到高等艺术院校教学使用的《古琴教材》。 自古以来,古琴是常熟的象征。常熟别称“琴川”,古城格局的水系为七条运河组成的七弦河(又称琴川河),明代有“七溪流水皆通海”的诗句;东汉邑人有焦尾琴,于是古城的街巷有“焦桐街”(桐木为制琴材料),山麓的溪泉名“焦尾溪”、“焦尾泉”等等。 自1985年纪念严天池逝世360周年大型活动起,虞山琴社先后与台湾和真琴社、上海今虞琴社等兄弟团体联谊演出,参加第一、二届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第二、三次全国打谱会,发起并参与承办第四届全国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究会。此间,琴社举办各种古琴活动,年度中秋琴会,录制古琴专题及CD,200多位少儿、青少年、大学生得到培养。2002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来常对这一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欣赏了少儿古琴社成员的演奏后,谈到:“如此深奥的音乐出自这样一个小女孩之手,我非常吃惊。我持乐观态度,我认为把古琴艺术介绍给全世界人民是很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2003年,常熟被评为“江苏古琴之乡” ,“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古琴之乡” ,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虞山琴派艺术工作室、虞山琴社、虞山少儿古琴社等完整的组织机构及立体教育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代中国古琴艺术的重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虞山为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