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名曲:布鲁赫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佚名 网络布鲁赫也像其它许多小提琴协奏曲作者一样,并不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但是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努力,为小提琴而写的一些作品却最闻名,而这一首《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则成为他的代表作。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作者十九岁在科隆时开始构思的,但是它在九年后才在科布伦茨完稿,1866年4月初次演出,作者亲自指挥。这首乐曲后来通过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和萨拉萨蒂的演奏之后,便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那样闻名于世,成为众多小提琴演奏家常演曲目之一。
协奏曲按惯例分成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一首前奏曲,用不完整的奏鸣曲形式写成,从定音鼓轻微的滚奏开始,在乐队和弦式的进行和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句几次交替出现后,独奏小提琴便奏出乐章奔放有力的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温柔优美,先由独奏小提琴奏出,而当乐队复奏时,独奏小提琴则以震音演奏上行的音阶与之相对置:
主题简短的陈述后,发展部首先发展第一主题,而第二主题则穿插其间发展,同时结合着独奏小提琴的一系列装饰乐句,使这一热情奔放的合奏具有奇妙的效果。但是当发展部告一段落后,只见开始处的木管合奏同独奏小提琴华彩乐句的交替重现,而乐章的两个主题都被省略掉了,乐队以一个从最强减到最弱的下行乐句,把音乐不间断地转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歌曲,占有相当扩展的篇幅。如歌的主题一开始便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它那深情叙述的旋律,弦乐器合奏的和声衬托,表达了一种类似冥想、思念、有时有点烦恼甚或激动的情绪。音乐的进行逐渐达到一个有力的高潮,最后在极轻微的弱奏中消逝:
最后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音乐开始时,第一小提琴的引子为第一主题的呈现先做好准备——为了同前一乐章保持衔接,这段引子从前一乐章的bE大调开始,然后转入终曲的G大调,它不断反复这个主题的一个动机,从极弱奏逐渐增强力度,最后引出了豪放、雄浑的第一主题来:
这曲调和节奏都富于吉卜赛风味的主题,在独奏小提琴和乐队全奏中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然后,独奏小提琴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三连音乐句导入第二主题:
发展部只发展第一主题,而独奏小提琴则用三连音和分解和弦进行为之装饰;再现部依序重复乐章的两个主题,并用第一主题的基本动机和独奏小提琴的颤音进行引入高潮,最后豪放的第一主题在尾声中得到乐队和独奏小提琴有力的强调,速度加快了(Presto),音乐在一个辉煌有力的热潮中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