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佚名 网络《红楼梦》中也有段黛玉话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上头,或在林石里面,或是山巅上,上。或是水崖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
即使在喧嚣的地方,依然要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清静平和。心无旁鹜地弹琴,就像陶渊明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是弹琴的根本,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更使听琴者思想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体悟到音乐的道德内涵,也感受到操琴者的气质与胸襟。其实一切艺术都是如此。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人所必备的技能,古琴婉转悠扬、回肠荡气的音韵美,与君子性实的兼性和理想追求有太多的和谐。如春秋时的师旷。史书记载他鼓琴时,“六马仰株,玄鹤鸣舞。渊鱼出听”,被后人尊为“乐圣”。他创作了《阳春》、《白雪》等清逸迥然的雅乐,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春秋时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传说:伯牙鼓琴,愈在高山。钟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高山。”伯牙鼓琴,意在流水,钟子期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伯牙惊讶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乐曲《高山流水》也流传后世。
琴还被寄以君子洁身自好和推崇高尚人格的愿望。如李白有《独酌》,诗云: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白居易《对琴待月》诗云:玉转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孔子非常重视乐教,他赞美(韶乐)尽善尽美。使(乐)成为(六经)之一向学生传授,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他一生弘扬道德坚定不移,一次自卫国返鲁国途中,看到兰花,他告诉学生们:‘。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然后作《琦兰操》并操琴赞颂,此曲被载人史册。
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史久远、内涵丰富,“乐”是圣人所推崇的,它可以促使人心向善。古琴中所组含的瑰宝,远超音乐的本身。达到身、心、灵各面的调和,物我调和的枯神层面。相信古琴越含的琴道、琴德也是一个正常社会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其实一切正统艺术无不使人“正心”、“修身”,回归道德良知,因为纯正的善念才是生命的本源和归宿所依,维护真理和正义是人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