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琴入门

频道主页

古琴基础知识教学

佚名  网络 

  琴的构造

  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精致的配件

  (一)配件的种类

  琴的配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镶嵌在琴体上的配件(为琴体之一部分,但为后镶嵌上的),包括: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雁足、琴徽。另一类是安置于琴体但可活动的配件,即:琴轸。有时琴额上也镶有大块宝石。

  (二)配件的用料

  不管是琴体上的哪一类配件,用料都是非常讲究的,式样也都十分精致。

  一般来说,岳山、承露、冠角、龙龈、龈托都是用美观的高档硬木制成,如:乌木、紫檀木、花梨木等。

  琴徽一般由玉、金、螺钿等制成,镶于琴面。(最上品为玉,其此为金,再次为螺钿。)

  雁足与琴轸的用料主要包括:象牙、玉、犀角、珐琅、牛角、牛骨、紫檀木、花梨木等。

  总之,琴的浑身上下第一部分的选材用料都非常考究。加之琴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一张好琴自然是价值不菲。

  附:琴有十友

  冰弦。宝轸。轸函。玉足。绒 (无其字,即轸上之绒绳)。琴荐。替指。锦囊。琴床。琴匣。

  琴弦的差别

  (一)韵味十足的丝弦

  关于伏羲造琴,是以什么来做琴弦,现在已无从考证了。

  约在虞舜时代,中国人已开始养蚕。自那时起,琴弦一直以蚕丝制成。

  丝弦的特点在于韵长味厚、苍古圆润。一般没有用过丝弦的琴友,往往只知道丝弦韵长。其实,用过丝弦,方能体会丝弦的优点远不止于此。丝弦韵长不假,但比起优制的钢弦来,也未必能长多少。而韵味淳厚,柔和饱满,敏感细腻等,才是甚钢弦所无法比拟的。若弹琴的功夫到家,丝弦确可将其清心雅韵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用丝弦,细诉情怀,确是直触人心,实是乐事。当然,若弹琴的功夫不到,其缺点也会被暴露无余。

  丝弦的使用,非常合于古琴“愉己不娱人”的性格,利于内心深层的交流,所以也并不要求音量有多大。

  事实上,使用丝弦弹奏古琴时的音量较小,甚至弹到细微处,三步以外就听不到了。

  另外,丝弦也存在着易断折等问题。

  (二)清亮的尼龙钢弦

  近年来,为适应演奏的需要,古琴也开发出了尼龙钢弦。

  尼龙钢弦的特色是清脆明亮,解决了丝弦音量较小的问题(当然,琴有琴的韵味,虽说解决了音量问题,但音量比筝等乐器仍较小)。

  使用尼龙钢弦,虽使琴的声音更加亮,但在韵味上,比起丝弦来,可就差了一大截。另外,尼龙钢弦也具有有时会发出金属噪音的问题。这也可说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但即便使用尼龙钢弦在琴的愿有韵味上差了一截,其演奏起来的独特的韵味仍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琴的魅力所在。

  漆灰与断纹

  (一)漆灰的发展

  唐琴表面之漆,为黑色或栗子壳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纯鹿角灰(鹿角碎磨所成)。其漆层既坚固又有松隙,既利于保护琴器,又利于共振,使音色更美。而其灰胎下,则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处开裂。

  到了宋朝,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则不多见了。北宋晚期,出现了八宝灰(鹿角灰中混以黄金、白银、珍珠、玉石、玛瑙、珊瑚、贝壳等碎屑)。凡使用八宝灰之琴,如满天繁星。但此种琴也较为少见。

  到了明朝,除黑色及栗子壳色以外,朱漆之琴也已较为常见。除鹿角灰、八宝灰外,也使用瓦灰,另有由中药(无名异)等合成的杂类灰。就质量而言,仍以鹿角灰为最好。而明以后之琴的灰胎,比唐、宋之琴,一般相对较薄。

  (二)断纹简说

  所谓断纹,是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附断纹解释)。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所以,断纹也是判断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如《琴笺》所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者,未及见之。”

  最古的梅花断、牛毛断,当然非常罕见。而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断为主,杂有流水断、冰纹断等断纹。

  琴上的断纹形状和漆灰的关系也很大,如明朝以后之琴,由于漆灰质量的变化,加之漆层较薄,断纹种类反而较多,主要有:蛇腹断、流水断、冰纹断、牛毛断、龙鳞断、龟纹断等。

  琴上有好的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当然,并不见得琴上断纹越多就越好。有些断纹裂开翘起,有碍弹奏,则应当修复了。

  此外,也有伪造断纹的,但伪造的断纹大失自然,对行家来说,是很容易看破的。

古琴基础知识教学

古琴基础知识教学

古琴入门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百科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基础知识

古琴教程

战国古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图片及鉴

战国古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曾侯乙墓十弦琴》图片及鉴

古琴赏析

古琴丝弦与钢丝弦有什么区别?

古琴丝弦与钢丝弦有什么区别?

古琴选购

十大传世古琴有哪些?十大传世古琴简介欣赏

十大传世古琴有哪些?十大传世古琴简介欣赏

古琴赏析

吴景略古琴谱《胡笳十八拍》

吴景略古琴谱《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谱

古琴教学视频下载 | 杨青·从零起步学古琴视频教程全集

古琴教学视频下载 | 杨青·从零起步学古琴视频教程全集

古琴下载

漫谈琴曲《良宵引》

漫谈琴曲《良宵引》

古琴百科

古琴大师《李祥霆》简介

古琴大师《李祥霆》简介

古琴名家

琴遁集 古琴指法姿势 八法名实辨 擘托

琴遁集 古琴指法姿势 八法名实辨 擘托

古琴教程

古琴曲题解

古琴曲题解

古琴百科

琴有九德,那么有没有九德俱全的琴?

琴有九德,那么有没有九德俱全的琴?

古琴入门

古琴入门随谈

古琴入门随谈

古琴入门

古琴可以自学吗?

古琴可以自学吗?

古琴入门

古琴谱的发展

古琴谱的发展

古琴入门

学习一首古琴曲时都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习?

学习一首古琴曲时都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学

古琴入门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时弹出的音不响?

为什么我弹奏“奄”、“虚进复”、“跪指带起”等指法

古琴入门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概念

古琴入门/弹琴的基本概念

古琴入门

为什么古琴可以留下这么多的琴书谱集而其他乐器却没有?

为什么古琴可以留下这么多的琴书谱集而其他乐器却没有

古琴入门

古琴入门学习资料推荐

古琴入门学习资料推荐

古琴入门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