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尺八
佚名 网络可能你已经很了解尺八了,但请允许我向不太熟悉的人介绍一下。
01
提起尺八,大部分人可能会想起时代剧中出现的虚无僧。或者日本筝,三味线和尺八合奏的被称为“三曲”的风格,演歌,民谣的伴奏,日本时代剧中作为背景音乐使用的乐器这样的印象也有可能。日本自古流传下来的乐曲至今仍有很多爱好者在演奏。追求尺八固有的音色的,有情趣的,和有深度的曲子,日本筝和三味线的绝妙合奏让人着迷。
另一方面,最近不拘泥于尺八的固定概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类型,风格的乐曲,进行表演的尺八演奏家们很多都很活跃。
02
尺八的构造
尺八是利用被称为真竹的日本野生竹子的根部制作而成的。将切下来的竹子去油干燥近十年才能制作成竹材,正式的尺八制作就开始了。
整理竹材的形状,抽出竹节,调整长度后成型。与根相对的端面向外斜切,向尖锐的部分吹气发出声音。这部分被称为歌口。指孔一般正面开4个孔,背面开1个孔,总共开五个孔。最近,为了便于演奏,有些艺术家会开6个或7个指孔。一般的尺八,为了容易制作在中间能分割成2个。携带也很方便。
一般尺八在削平竹节之后,为了调整音程,会在内壁涂抹被称作“地”的腻子(一般是用生漆、砥石粉和水按特定的比例调匀),最后再上漆,才算制作完成。演奏主要使用的就是这种尺八。另外,特意不涂抹“地”,保留竹子天然的内壁制作而成的尺八叫做“无地尺八”,在喜欢它的独特音色人中很有人气。
决定尺八非常有魅力音色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实际上尺八的内径。现在流传下来的尺八,使用的是竹根部分,这是随着离歌口(吹气的部分)越远内径越窄的锥形的主要原因。这个锥形形状是演奏尺八的魅力音色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是与很多内径相同的西方长笛,南美的ルート(秘鲁竖笛的一种),中国的洞箫等,领先的空气乐器最不同特征吧。
尺八的基本长度是1尺8寸(约54cm),这也是“尺八”这个名字的由来。当然也有长短不同的尺八,全长越短越能发出高音,长度越长越能发出低音。一般来说,1尺6寸到2尺3寸长度的尺八经常被用于演奏。筒音(指把指孔全部闭合正常吹出的音)的音程是1尺6寸E, 1尺8寸D, 2尺1寸B, 2尺3寸A。大约每长1寸就会发出低半音。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大致覆盖两个八度半左右的音域。
尺八乍一看是简单的构造,但实际上竹子的材料,歌口的形状,内径,指孔等的尺寸和做法等音色被很大程度上左右作为乐器的性能。这个构造设计乍一看很难明白,因为工坊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打算开始学尺八的人在购买的时候,向工坊好好征询其思想和目标等,实际确认试奏的比较好。
03
音色和奏法
尺八发音苍劲深邃,纵使是在簧片乐器中也别有风味,况其音色特征华丽悠远,有时还伴随着“疾驰如奔风”之感。是一种能够将艺术家的演奏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乐器。一般认为,尺八作为竖吹乐器,它的构造特征(吹口的形状及内径、指孔的数量、简单的构造)孕育出了它的这些音色特征。另外,尺八独一无二的吹奏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它的音色。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要发出尺八的声音,就要向尖锐而稀薄的“歌口”吹气来发出声音。根据发声方式的乐器分类,被分类为“空气簧片乐器”,同类还有南美的ルート、横着吹的篠笛和长笛等。
作为尺八的奏法特征的东西主要有“指”,“颈”,“息”3个。
· 手指的演奏方法不仅是指孔全开或全闭,还可以通过稍微打开或将手指放在指孔上来改变音程和音色。这样不仅可以表现西洋音乐中定义的十二音阶,还可以表现出填充其间的微妙音程和音色。例如,一点点地开闭指孔,就可以使音程平滑地变化,通过改变打开方式,可以自由地发出任何音程。另外,即使是同样的音程,通过改变指孔的堵塞方式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音色。虽然只有5个指孔,但却创造了丰富的声音表现。指孔却很简单。
· 作为首奏法,其特点是将脖子横向或纵向等移动。摇头的话,在歌口的强度上会有强弱,可以做颤音。竖着移动脖子的话,口和呼吸的唇的距离会分开或接近,开口面积会发生变化,音程会发生变化。通过组合横和纵摆动的方法来做出各种暗示。在学习尺八的演奏法之前,被说“摇头3年”是这样的演奏法,是很多重视颈部动作的演奏法和流派。另一方面,最近,手指孔的压压方法和调节尺八和唇之间的距离来产生音准的技巧也变得普遍了。
·作为气息的演奏方法,可以通过吹向发出声音的部分(歌口)的气息来改变音色。例如,如果坦率地吹,就能吹出清澈干净的声音,相反,如果把混乱的气流吹到歌口,就会吹出被称为“不均匀气息”的杂味和有深度的音色。像这样通过吹到歌口的气息来改变音色的演奏方法也可以说是尺八的特征吧。通过这个,可以发出像西洋长笛一样清澈的声音,或者发出浑厚有深度的声音,或者像电吉他的失真一样粗暴的声音来表现。
04
尺八的历史
关于尺八的历史,文献少,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再加上没有根据的传说和编造的传说加上刊载的辞典等,误解也很多。
说起来,根据如何定义“尺八”和“尺八的伙伴”,历史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把“在筒状的一端外侧斜切的竖吹乐器”作为“尺八的伙伴”的话,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尺八的伙伴”保存在正仓院。这些乐器被认为是在奈良时代从中国的唐朝作为宫廷音乐雅乐的乐器被带入的。与现代尺八的构造不同,指孔共有6个,内径也小而统一。除了竹子的素材以外,还保管着用石头和象牙加工而成的物品,不过与其说是乐器,更有可能是作为美术品带入的,实际吹奏与否还不能确定。这个“尺八的伙伴”后来没有被用于雅乐,也没有在日本普及。
其次,“尺八的伙伴”出现在室町时代后期(15 ~ 16世纪)流行的“一节切”。据说这是因为只留下竹子的一节而得名。内径虽然相同,但指孔的数量是5个,可以认为是适合日本音阶的构造。“一节切”最初以武士和僧侣为中心流行,据说以《一休》而闻名的一休和尚、水墨画家雪舟以及侍奉织田信长的大森宗勋等都是“一节切”的名家。战国时代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武将继承了被称为“乃可势”的一节切,保存在长野县诹访市的寺院贞松院。不过,进入17世纪江户时代后,一节切就不怎么被吹奏了。
现代普及的尺八,为了和“尺八的伙伴”区别,也被称为“普化尺八”,不过,被认为是进入江户时代之后突然出现的。尺八采用日本野生真竹的根部分,直径约为3 ~ 5cm,长度基本为1尺8寸(约54cm),指孔数配合日本的音阶为5个。“尺八”与“尺八的伙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径构造。因为使用了竹根的部分,所以从歌口(吹气的部分)到另一侧(根的部分)越接近内径就越窄,形成了锥形结构。因为有了这样的构造,比起之前内径一律的“尺八的伙伴”,能奏出更有魅力的音色了。“尺八的伙伴”被定义为“将筒状的一端外侧斜切的竖吹乐器”,加上“锥形的内径”这一条件,终于流传到现代的尺八登场了。
在江户时代(17 ~ 19世纪中期),被称为虚无僧的僧人(原本因为随身携带“荐”而被称为“荐僧”)吹着尺八请求布施,在各国行脚修行。有一种说法称,虚无僧是“禅宗的一派普化宗的僧侣”,但实际上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宗教却无从考证。虽说如此,普化尺八这个称呼在现代也固定下来了。由于当时的政府江户幕府只允许虚无僧吹奏尺八,因此限制一般人吹奏尺八,尺八作为纯粹的音乐乐器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关于幕府限制吹奏的理由,有江户幕府将虚无僧利用于全国的谍报活动等各种说法,但没有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决定性证据,也有说法认为那是昭和时代的历史剧电影的改编。
总之,在江户时代,尺八与其说是音乐乐器,不如说是作为宗教使用的法器或者冥想的工具的性质。虽说如此,逐渐被尺八的音色魅力所吸引而喜欢吹奏的人还是少数的。18世纪中期,黑泽琴古系统地总结了尺八的乐曲并致力于普及。现代也称黑泽琴古流的乐曲和演奏风格为琴古流。另外,在文化文政时期(19世纪初期),以吹尺八的姿态为题材的浮世绘等也存在,当时的尺八与日本筝、三味线合奏。
真正开始将尺八作为音乐乐器使用是在19世纪中期,江户幕府的政治体制结束,进入明治时代之后。由于虚无僧被明治新政府禁止,尺八终于不再是法器,而是作为音乐乐器开始被积极使用。与日本乐器筝和三味线积极合奏也是进入明治时代以后的事了。
进入20世纪,出生于继承和乐器家族的中尾都山积极开展作曲活动。在那之前独奏是主体,不过,尺八之间的合奏曲,和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合奏曲等,作了很多合奏曲。另外,在这些作曲作品中,参考与西洋音乐一同传入日本的五线谱,改进了之前的尺八乐谱,并努力与日本筝和三味线的乐谱相匹配。此外,还创立了重视师生关系的普及教育体系——家元制度,通过都山流的组织化,尺八迅速在日本全国普及开来。现在,日本国内的尺八吹奏爱好者中属于都山流的人很多,这是因为中尾都山创造出的合奏、乐谱、教育系统的创意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中尾都山为尺八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5
尺八的未来
从1970年左右开始,村冈实和山本邦山等人不仅在古典乐曲中演奏尺八,还积极地在各种各样的音乐类型中演奏尺八,拓宽了尺八新的可能性。在现代,从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虚无僧音乐,明治时代确立的琴古流和都山流的“古典尺八乐曲”等之外,尺八在爵士乐,融合,摇滚,民谣,演歌,动画歌曲等所有的音乐乐曲中普遍使用。利用尺八丰富的表现力,各种各样的尺八艺术家,创作出古典乐曲以及新的作风和风格的音乐。被其魅力所吸引的来自日本以外国出身的艺术家也很活跃,拥有各种各样的音乐背景,音乐能力的世界新锐艺术家们使用尺八创作着充满魅力的音乐。
另外,尺八这个乐器本身也被具有高度表现力、演奏技术的各种艺术家使用,作为乐器的完成度也在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不仅仅是作为素材主要使用的真竹,通过使用新的素材,继承尺八的优点,制作超越尺八界限的“高性能空气引领乐器”的尝试也开始了。以尺八为基础的空中引领乐器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上的所有音乐场景中使用,比如以萨克索为代表的领先乐器、小号等唇簧管乐器。
尺八这种乐器,可以说是在中国诞生,在日本孕育,然后在全球舞台上不断进化的乐器。
参考文献:
https://shakuhachihack.com/knowledge
翻译:哈尼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