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蒙古族三弦独特而经典的演奏技法——弹棒演奏法
佚名 网络蒙古族三弦独特而经典的演奏技法
——弹棒演奏法
作者:胡力亚其、领春
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孕育了一个豪放而伟大的马背民族——蒙古族。它是一个来自自然纯朴粗犷的民族。这个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历史。
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地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蒙古族音乐文化也不同程度的体现着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不难想象,蒙古族音乐的悠扬婉转正是继承了其地貌特征的缘故,无边无际的草原预示着蒙古族音乐宽广的音响色彩,连绵起伏的山脉滑动出蒙古族音乐连绵婉转的音乐线条,这些正是蒙古长调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民族。蒙古族的音乐、旋律大多来源于生活。当有客人来访时,我们会拿出羊肉、奶茶、美酒唱起我们最真诚的祝酒歌欢迎您的到来;在华丽的蒙古式婚礼中送亲的队伍会唱起欢乐的送亲歌,当然并不是每个新娘都是幸福的,美丽的诺恩吉雅就用她忧伤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当时包办婚姻的无奈;当母骆驼拒绝给小骆驼喂奶、母羊将幼崽“拒之门外”、婴孩不愿吃奶的时候,我们会唱起不同的劝奶歌,用美丽动听的音乐感化那些不愿给自己孩子喂奶的“母亲”,用温柔可亲的音乐抚慰那些不愿吃奶的婴孩。音乐的神奇之处是它不仅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也同样可以带给世界万物不同层次的洗礼。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这部纪录片中充分体现了人与音乐、音乐与自然间的相互转化,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与这个民族的风俗和地貌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蒙古族乐器“四大件”之一的蒙古三弦,它有着独特的演奏方法和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弹棒演奏。弹棒不仅可以拨出各种独特的演奏技巧,还可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音响色彩。用弹棒演奏触点集中,滚奏密度高,音色圆润、明亮、连贯性强,能更完美的表现蒙古音乐的旋律特点。
(一)音色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外形是辨别乐器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如果在庞大的民乐队中,多种乐器交错叠加音响浑厚复杂,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来辨别呢?没错,是音色。每个乐器都有它最具代表性的“脸”和它独特的“嗓音”。蒙古三弦也不例外,它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三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用弹棒演奏,以至于音色有别于用指甲、拨片等其他弹奏工具弹奏的音色。圆柱形的弹棒弹挑琴弦时面积较大呈圆弧形,声音圆润饱满,不会觉得枯燥干涩,音响也富有立体感。虽然弹棒触点集中但是弹奏出来的声音也不会很尖,而是明亮委婉有支撑性。用弹棒演奏滚奏时,因为弹棒的自身构造所以滚奏中可以大大减小和弱化音与音之间的缝隙和间断性,使其听起来更加连贯绵延。
常用的几种演奏技法:
每一种乐器,除了音色最能完美表现其自身特点的要数演奏技巧了。演奏技巧可以挖掘乐器最根本的特点,也可以升华乐器自身的魅力。蒙古三弦也有它最具特点的演奏技巧,很多演奏技巧都来源于蒙古人民的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资源,然后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型来模仿表现。
1.马蹄节奏型的运用。
(1)后十六马蹄节奏:在蒙古族乐曲中前八分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特别常见,它有触弦速度快、有爆发力和发音坚实的特点,最善于表现蒙古民族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不断重复这样的节奏型也能十分生动的表现骏马奔驰这一音乐形象,而这种音乐形象用三弦演奏其效果尤为显著。
曲例:(1)《乌那钦》片段。
(2)十六分音符走马节奏:这一节奏型在蒙古三弦演奏中也十分常见,一般表现为同音连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演奏的旋律感和歌唱性。这种有规律的律动仿佛是马儿在广阔的草地上翩翩起舞。
曲例:(2)《阿斯茹》
(3)压弦十六分音符奔腾节奏:这种节奏型演奏时右手用弹棒压弦弹前三个音第四个音挑,它的旋律一般在子弦上。这种演奏的音响效果如同万马奔腾在草原上一样壮观。
曲例:(3)三弦独奏曲《草原畅想曲》片段。
2.长滚式演奏:是蒙古族音乐演奏中的常见技法之一。长滚又可分为实滚和虚滚两种。实滚——声音清脆、明亮、流畅。虚滚——声音秀丽、精巧,优美如歌,在弹奏时要有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的飘逸、神秘感。长滚虚实结合再融入长短颤音和滑音的演奏技巧可以更好的诠释旋律悠扬动听的长调民歌和有节拍的抒情、深沉的短调民歌。
曲例:(4)长调《四季》(锡林郭勒民歌)片段。
3.应弦演奏法:即右手在子弦或者中弦弹出某一音后,立即在中弦或者老弦上用低八度演奏。
4.颤指的运用:在蒙古三弦的演奏过程中,颤指运用多是模仿长调民歌的演唱特点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一般运用大二度和大小三度的颤音。
5.虚滑音和揉音相结合的技法:三弦独奏曲中的特殊演奏技法。是模仿雅托克的演奏方法,音色秀丽透明,具有强烈的旋律感和歌唱性。
6.倚音和波音的运用:弹奏蒙古三弦时非常喜欢使用倚音和波音等装饰音来增加色彩,使乐曲委婉动听、细腻含蓄,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7.混合演奏法:在一首民歌或者乐曲中,演奏者通常都会使用多种演奏技巧结合的方法来诠释乐曲,是整个乐曲听起来更加精致完美。
(二)马步节奏型
蒙古三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由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以及风俗习惯、审美特征、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蒙古三弦演奏技法里的描写各种马步的节奏型比较常用,它与蒙古民族的马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蒙古民族俗称马背上的民族,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马儿的陪伴,可以说马是蒙古人心中最好最忠诚的伙伴。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听惯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自然会将马蹄声融入到音乐中,用不同乐器模仿马蹄声,而用乐器模仿马蹄声最逼真的要数蒙古三弦的马蹄演奏了。马步分为三种:走马步、颠马步、奔马步。因此蒙古三弦的节奏型用马步命名为:走马步节奏型、颠马步节奏型、奔马步节奏型。随着蒙古民族的不断发展,有很多乐器、曲谱、歌曲等音乐文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的消失,但是蒙古三弦却依然被人们传承下来,并且发展壮大,成为蒙古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那是因为蒙古三弦有着它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它特有的音色及演奏技巧。它既可以隐藏在乐队中为音乐做铺垫不露锋芒,也可让自己的声音穿透乐队的覆盖尽显本色。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长调、呼麦、潮儿等演唱形式以及马头琴的独特演奏艺术都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因此蒙古民族被称为音乐的民族,广大的蒙古地区也被称之为歌的海洋。
我的爱早被浪费在炙热里,而短的沉默属于秋天,持久的心碎属于秋天,不需要酝酿的想念,也属于秋天。希望和你邂逅在落日弥漫的橘色街道。在秋天的阳光下,毛衣红得格外鲜亮,衬托着清秀的面容,如同晴空一般纯净。
——弹棒演奏法
作者:胡力亚其、领春
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孕育了一个豪放而伟大的马背民族——蒙古族。它是一个来自自然纯朴粗犷的民族。这个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悠久的人文历史。
蒙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地貌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蒙古族音乐文化也不同程度的体现着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不难想象,蒙古族音乐的悠扬婉转正是继承了其地貌特征的缘故,无边无际的草原预示着蒙古族音乐宽广的音响色彩,连绵起伏的山脉滑动出蒙古族音乐连绵婉转的音乐线条,这些正是蒙古长调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载歌载舞的民族。蒙古族的音乐、旋律大多来源于生活。当有客人来访时,我们会拿出羊肉、奶茶、美酒唱起我们最真诚的祝酒歌欢迎您的到来;在华丽的蒙古式婚礼中送亲的队伍会唱起欢乐的送亲歌,当然并不是每个新娘都是幸福的,美丽的诺恩吉雅就用她忧伤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当时包办婚姻的无奈;当母骆驼拒绝给小骆驼喂奶、母羊将幼崽“拒之门外”、婴孩不愿吃奶的时候,我们会唱起不同的劝奶歌,用美丽动听的音乐感化那些不愿给自己孩子喂奶的“母亲”,用温柔可亲的音乐抚慰那些不愿吃奶的婴孩。音乐的神奇之处是它不仅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也同样可以带给世界万物不同层次的洗礼。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哭泣的骆驼》,这部纪录片中充分体现了人与音乐、音乐与自然间的相互转化,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与这个民族的风俗和地貌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蒙古族乐器“四大件”之一的蒙古三弦,它有着独特的演奏方法和与众不同的音响效果,它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弹棒演奏。弹棒不仅可以拨出各种独特的演奏技巧,还可以营造出独具特色的音响色彩。用弹棒演奏触点集中,滚奏密度高,音色圆润、明亮、连贯性强,能更完美的表现蒙古音乐的旋律特点。
(一)音色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外形是辨别乐器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如果在庞大的民乐队中,多种乐器交错叠加音响浑厚复杂,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来辨别呢?没错,是音色。每个乐器都有它最具代表性的“脸”和它独特的“嗓音”。蒙古三弦也不例外,它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三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用弹棒演奏,以至于音色有别于用指甲、拨片等其他弹奏工具弹奏的音色。圆柱形的弹棒弹挑琴弦时面积较大呈圆弧形,声音圆润饱满,不会觉得枯燥干涩,音响也富有立体感。虽然弹棒触点集中但是弹奏出来的声音也不会很尖,而是明亮委婉有支撑性。用弹棒演奏滚奏时,因为弹棒的自身构造所以滚奏中可以大大减小和弱化音与音之间的缝隙和间断性,使其听起来更加连贯绵延。
常用的几种演奏技法:
每一种乐器,除了音色最能完美表现其自身特点的要数演奏技巧了。演奏技巧可以挖掘乐器最根本的特点,也可以升华乐器自身的魅力。蒙古三弦也有它最具特点的演奏技巧,很多演奏技巧都来源于蒙古人民的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资源,然后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型来模仿表现。
1.马蹄节奏型的运用。
(1)后十六马蹄节奏:在蒙古族乐曲中前八分后十六音符的节奏型特别常见,它有触弦速度快、有爆发力和发音坚实的特点,最善于表现蒙古民族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不断重复这样的节奏型也能十分生动的表现骏马奔驰这一音乐形象,而这种音乐形象用三弦演奏其效果尤为显著。
曲例:(1)《乌那钦》片段。
(2)十六分音符走马节奏:这一节奏型在蒙古三弦演奏中也十分常见,一般表现为同音连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演奏的旋律感和歌唱性。这种有规律的律动仿佛是马儿在广阔的草地上翩翩起舞。
曲例:(2)《阿斯茹》
(3)压弦十六分音符奔腾节奏:这种节奏型演奏时右手用弹棒压弦弹前三个音第四个音挑,它的旋律一般在子弦上。这种演奏的音响效果如同万马奔腾在草原上一样壮观。
曲例:(3)三弦独奏曲《草原畅想曲》片段。
2.长滚式演奏:是蒙古族音乐演奏中的常见技法之一。长滚又可分为实滚和虚滚两种。实滚——声音清脆、明亮、流畅。虚滚——声音秀丽、精巧,优美如歌,在弹奏时要有似有似无、时断时续的飘逸、神秘感。长滚虚实结合再融入长短颤音和滑音的演奏技巧可以更好的诠释旋律悠扬动听的长调民歌和有节拍的抒情、深沉的短调民歌。
曲例:(4)长调《四季》(锡林郭勒民歌)片段。
3.应弦演奏法:即右手在子弦或者中弦弹出某一音后,立即在中弦或者老弦上用低八度演奏。
4.颤指的运用:在蒙古三弦的演奏过程中,颤指运用多是模仿长调民歌的演唱特点和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一般运用大二度和大小三度的颤音。
5.虚滑音和揉音相结合的技法:三弦独奏曲中的特殊演奏技法。是模仿雅托克的演奏方法,音色秀丽透明,具有强烈的旋律感和歌唱性。
6.倚音和波音的运用:弹奏蒙古三弦时非常喜欢使用倚音和波音等装饰音来增加色彩,使乐曲委婉动听、细腻含蓄,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
7.混合演奏法:在一首民歌或者乐曲中,演奏者通常都会使用多种演奏技巧结合的方法来诠释乐曲,是整个乐曲听起来更加精致完美。
(二)马步节奏型
蒙古三弦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由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实践活动以及风俗习惯、审美特征、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蒙古三弦演奏技法里的描写各种马步的节奏型比较常用,它与蒙古民族的马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蒙古民族俗称马背上的民族,由此可知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马儿的陪伴,可以说马是蒙古人心中最好最忠诚的伙伴。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听惯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自然会将马蹄声融入到音乐中,用不同乐器模仿马蹄声,而用乐器模仿马蹄声最逼真的要数蒙古三弦的马蹄演奏了。马步分为三种:走马步、颠马步、奔马步。因此蒙古三弦的节奏型用马步命名为:走马步节奏型、颠马步节奏型、奔马步节奏型。随着蒙古民族的不断发展,有很多乐器、曲谱、歌曲等音乐文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的消失,但是蒙古三弦却依然被人们传承下来,并且发展壮大,成为蒙古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那是因为蒙古三弦有着它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它特有的音色及演奏技巧。它既可以隐藏在乐队中为音乐做铺垫不露锋芒,也可让自己的声音穿透乐队的覆盖尽显本色。
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绚丽多姿的音乐文化。长调、呼麦、潮儿等演唱形式以及马头琴的独特演奏艺术都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也因此蒙古民族被称为音乐的民族,广大的蒙古地区也被称之为歌的海洋。
我的爱早被浪费在炙热里,而短的沉默属于秋天,持久的心碎属于秋天,不需要酝酿的想念,也属于秋天。希望和你邂逅在落日弥漫的橘色街道。在秋天的阳光下,毛衣红得格外鲜亮,衬托着清秀的面容,如同晴空一般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