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三弦的演奏艺术(4)
佚名 网络(3)深度与角度
①触弦深度:以右手食指指甲前端“正锋”触弦为衡量标准,深度大约0.5厘米。触弦越深阻力感越强,音色厚重结实,触弦越浅阻力感弱,音色明快清脆。
②触弦角度(参见图11):在保持右手食指与拇指自然交叠的框架基础上,以食指前端“正锋”触弦,使指甲表面与琴弦为垂直90°角。当角度小于90°(指甲表面与鼓皮方向相对),音色相对生硬死板,角度大于90°音色相对轻飘虚弱。
③拨弦角度(参见图12):弹、挑技法在演奏中呈斜线方向内外(上下)摆动,由此食指前端“正锋”触弦准备动作后运用“下偏锋”离弦发音,弹技法向斜下约45°角方向经过拨动琴弦,相反挑技法向斜上约135°角方向经过拨动琴弦。
图11:指甲入弦的深度与角度
(照片由王玉拍摄并提供)
图12:拨弦的角度与方向
(照片由王玉拍摄并提供)
(4)指锋与指速
① 指锋(参见图13):是指右手拨弦时指甲前端触弦并拨弦的锋面,可分为正锋、上偏锋、下偏锋侧锋(京剧三弦不使用),运用不同的指锋触弦,所产生的音色及音量截然不同,如正锋拨弦发音,音色则圆润明亮;下偏锋拨弦发音,音色则结实刚健;上偏锋拨弦发音音色则灵敏轻快。在京剧三弦演奏中,弹技法最常运用的是下偏锋离弦拨动发音。
图13:拨弦运用指锋的位置
(照片由王玉拍摄并提供)
②指速:又称弦速,是指右手指前端拨动经过琴弦时的速度。过弦速度快音色则明亮结实、音量较强,过弦速度慢音色则厚重舒缓、音量较弱。
(5)弦阻
弦阻是指右手指前端触弦后与琴弦形成的阻力关系,即琴弦的弯曲感,俗称“触弦感”,这种能够体会到大臂、小臂自然下垂重量的感觉,被称作“臂重”,是决定弹、挑技法音色质量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此种“自然重量法”可借助手臂的自然重量解决弹、挑技法演奏中手指发力紧张、关节酸痛、音色生硬、动作失误、弹断琴弦等诸多恶性问题。巧妙地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充分使指前端敏感度增强,重量可从大臂、小臂、腕部、指关节一会贯通并集中到指前端后拨弦发音,这样传导出的声音纯净、通透、结实、余音较长,是打开三弦演奏之门最核心的技术理论,也是决定演奏音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熟练掌握后,可将触弦臂重感(阻力感)根据所表现的音乐自主控制增加或衰减,指前端弦阻增加臂重,发音则结实有力、音量强,相反弦阻衰减臂重,音色则轻飘虚弱、音量弱。
2.右手换弦技法
换弦(过弦),是右手手指带动手型框架在不同琴弦上移动并拨弦发音演奏的技术动作。右手换弦技法的动作运动方向(轨迹)是弹挑技术动作拨弦角度的放大延伸。
3.左手按弦技法
按弦,也称按音,是左手最基础的演奏技法,直接关系到三弦音高的变化与音色的质量。按弦技法的手型框架是将左手食指掌关节托住琴杆外侧面(下侧面),拇指内侧自然平放在琴杆内侧面(上侧面),确保琴杆与左手虎口间隙空有一个手指的距离,左小臂、腕部要与掌关节尽量保持同一水平线,掌心略微隆起,随琴杆方向延伸至琴鼓顶部腔体位置与其相对。按弦采用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将指甲与指尖肉部共同触弦,即“半甲半肉”触弦(小指仅用指尖肉部即可),没有按弦动作的手指自然弯曲。另外,在演奏时则需要运用“保留指”方法,将按弦发音后的手指仍尽可能地保留在指板上,这种方式可以使换音时保持音色连贯,余音延长,同时还固定整体手型的框架,确保音准质量。
京剧三弦在低音区把位和中音区把位按弦时,音位在指板上的距离相对较大,演奏“大二度”音程时,通常运用隔指按弦。例如:京剧小三弦平调定弦“四工”(),在第一弦低音区把位演奏旋律音程“六”(5)音到“五”(6)音,以及中音区把位演奏旋律音程“五”(6)音到“乙”(7)音时,都需分别运用食指(一指)和无名指(三指)隔指依次按弦。另外,在高音区及高音区以上的把位演奏时,由于音位距离缩小指距密集,通常采用邻指按弦完成大二度以内的音程。例如:京剧小三弦平调定弦“四工”(),在第一弦高音区把位演奏旋律音程“亻上”()音到“亻尺”()音时,用食指(一指)和中指(二指)邻指依次按弦。
4.左手换弦技法
换弦(左手),是按弦手指在不同琴弦(弦序)上的横向移动转换动作,需要结合右手换弦技法共同完成。左手换弦动作是在保证按弦手型框架不变的条件下整体横向移动,换弦时需要横向调整拇指在琴杆后方的位置。例如:从第一弦换到第二弦,左手拇指需要向琴杆后方退移,从而带动整体手型框架的横移转动,使掌关节能从琴杆下侧多移出一些,确保按弦手指在每条琴弦上都能够自然弯曲站立并指尖触弦。此外,由于左手换弦动作需要与右手换弦动作结合共同完成,因此左手换弦技法一定要提前于右手换弦技法,即先(左手)换弦按弦,后(右手)触弦拨弦发音。
三
京剧三弦常用演奏技法
1.右手滚奏技法
滚奏,是京剧三弦最常使用的演奏技法,俗称“撮儿”或“轮儿”,将右手食指与拇指叠交形成与弹挑技术一致的手型框架并以一定速度(疏密度)交替拨动琴弦,所表现的是一种连绵不断地“线状”音响效果,即“音线”,从而区别于弹挑技法表现的单音“点状”音响效果。滚奏技法种类分为:长滚奏、短滚奏、定数(量化)滚奏、软(弱、稀疏)滚奏、硬(强、密集)滚奏。不同滚奏技法方式运用在京剧各类板式唱腔音乐中,例如:【散板】中的滚奏通常选用疏密度适中的长滚奏演奏,【导板】通常运用密集、力度强的长滚奏,【慢板】以及抒情性曲牌音乐等通常选用软滚奏、短滚奏以及定数(量化)滚奏。
2.左手换把技法
换把,是左手从一个音高把位上的按弦技术框架纵向(上或下)移动到另一个音高把位上的技术连接动作。换把技法在京剧小三弦运用最为普遍。
换把技法正确运用的关键在于换把移动过程中按弦手型(技术框架)保持不变以及换板动作启动的时间点。首先,将应该确保在按弦手型框架不改变的前提下,将左手拇指及与按弦手指形成的“指圈”带领腕部及小臂整体沿琴杆方向(上或下)移动,即指圈、腕部、小臂,“三位一体”整体跟随按弦手指前端移动。另外,掌握正确的换把启动的时间点才能在演奏中使音乐自然流畅。换把方式可分为:空弦换把、同指换把、异指换把、异弦换把。在换把运动中,必须要占用之前按弦把位尾音的音符时值作为转换动作启动点,以至于进行到下一个新把位按弦节拍速度规定时值内的音符右手拨奏前完成整个这换把过程,即“左手跑在前,右手再拨弦”。例如:空弦换弦所占用的是当右手拨奏空弦时,左手趁空弦尾音时值移动至到新把位(此种方法在传统京剧三弦演奏中常用,俗称:借空弦)。其余三种换把方式也均是在之前把位完成尾音后的时值内,迅速在下一个新把位按弦音出现前移动完成。
3.右手双弹、双挑、扫、拂技法
双弹、双挑技法是将相邻的两条琴弦一同迅速拨奏产生出一个合音,例如:第二弦与第一弦产生一合音或第三弦与第二弦产生一合音。扫、拂是将三条琴弦同时迅速拨奏产生出一个合音。双弹、双挑、扫、拂,这类技法在京剧三弦演奏中可分别单独运用,能够起到强调重音,突出唱腔风格的效果,同时也可组合运用,达到烘托整体音乐气氛,加强律动感及音乐张力表情变化的作用。
4.右手临、挂技法
临、挂,是在右手基础技法弹挑基础上产生的,即上琵音与下琵音,技术动作是弹、挑技法的放大与延伸,与扫、拂技法的不同之处是手指拨动经过琴弦的速度需要控制,指前端触弦后将依次按弦序经过琴弦拨动发音,动作启动时是在一次性臂重输出的过程中演奏出三个音一组的旋律和声(琶音)音箱效果。临技法动作是将右手食指从第三弦内侧向第一弦外侧朝外侧(斜下方)按弦序依次拨奏三条琴弦。挂技法动作是将右手拇指从第一弦外侧向第三弦内侧(斜上方)按弦序依次拨奏三条琴弦。
在京剧三弦演奏中,临、挂技法手指过弦过程中的速度可根据不同板式唱腔音乐的风格而定,可快可慢,通常起到装饰骨干音的作用,例如:【散板】【导板】中可在弹、挑转长滚奏慢起渐快之前运用过弦速度较慢的临(上琶音)。
5.右手分、扣技法
分技法是将右手弹、挑技法同时在不同的弦上演奏发出一声合音,可在相邻的两条琴弦上完成,也可隔弦演奏。分技法在传统京剧三弦演奏低音区把位按音时经常运用,常用在正调定弦第三弦空弦“合”()字音与第一弦“六”(5)字音同时八度音程演奏。
扣技法在京剧三弦运用中是右手弹、挑技法与换弦技法相结合组成的,动作是在弹、挑手型框架的基础上,将食指用弹的技法拨动第三弦后立即沿着换弦轨迹向斜下方移动,当拇指指甲外角过第一弦后迅速的完成挑外弦的动作。扣技法要求移动速度较快,需要一气呵成瞬间完成,达到如同一声的合音效果,在大量需要强调骨干音型时使用,通常运用于表现强拍的音符上,起到烘托装饰效果。
6.左手打音、粘音技法
打音,亦称打弦或击弦,在京剧三弦演奏唱腔及过门音乐中的休止音符(气口)或在强拍休止时(闪板或过板)时可作为装饰效果技法运用,例如:在唱腔间奏“花过门”旋律音符加繁变奏后的休止音符时,左手将掌关节抬起后落下可在任意把位将手指击弦敲打在指板上发音。
粘音,也被称为扳弦或扳音,在传统京剧三弦伴奏中不常用,仅在过门音乐及曲牌、乐曲中运用。技术动作是左手食指(一指)按住一个基音,在之上用无名指(三指)进行勾弦发音,所产生基音音高的效果。
打音技法、粘音技法都是由左手能够单独发音表现的,但在京剧三弦中通常与右手技法组合在一起使用,突出了神秘、灵巧的风格特征,同时起到装饰性音符或填充骨干音与丰富三弦音色的作用。
7.左手滑音技法
滑音,是三弦最为独特的演奏技法,也是京剧音乐中运用最普遍、最具风格特色的表现技法。然而传统京剧三弦演奏滑音却很少运用,如今随着三弦演奏技术的不断丰富发展,通过几代京剧三弦演奏家在多年舞台实践中总结,滑音也逐渐成为了京剧三弦演奏重要的技法之一。
京剧三弦演奏滑音技法常与右手滚奏技法结合运用,是在右手拨弦发音后,左手换把技法基础上形成的。滑音技法的动作是将左手的按弦手指在指板上紧按住琴弦移动,在滑动的过程中按音指不要离弦中断,所表现的滑音效果是从一个基音向上方或下方移动到另一个音之间所产生的全部音高变化的音响过程。
滑音技法分为两类:实滑音(首滑音或音前滑)和虚滑音(尾滑音或音后滑)。在京剧三弦演奏中通常仅使用实滑音。实滑音是在右手拨弦发音的同时左手按弦指立即启动做上行或下行滑动到另一个音位上完成。实滑音分为:上行实滑音(绰)和下实滑音(注),在唱腔乐谱中常用装饰前拟音表示起始音的音高位置。实滑音多表现在【导板】【慢板】【散板】中,能够起到美化润腔的作用。
8.左手揉弦技法
揉弦,在传统京剧三弦演奏中不使用,随着京剧音乐的发展,为了起到美化声音体现弹拨乐独特魅力,以及表现不同唱腔流派风格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今也成为了京剧三弦演奏必备的技法之一。
技术动作是将左手手指在按弦技法框架的基础上,以一定的速度与幅度有规律的做横向或纵向的揉动,使表现出的“点状”或“线状”音响都发生颤动性的改变,形成颤动的音波效果。揉弦的幅度越大、速度越快表现出的音乐会紧张情绪升高,具有张力与感染性,相反揉弦幅度小、速度慢表现出来的音乐会具有抒情歌唱性,能够起到润腔美化的作用。
揉弦技法有两种方式:拉揉与滑揉。在京剧三弦演奏中只运用滑揉。俗称“大揉”,通常与右手滚奏技法结合运用。技法动作是在左手按弦技法框架的基础上,保持拇指纵向不移动,按弦手指前端垂直站立将琴弦按在指板上,整个手型框架带动腕部与小臂沿着琴杆纵向上下滑动,这种方法能够在任意一条琴弦与任何一个把位以及不同按弦手指上完成,所产生的音波是由上音波及下音波共同构成,所产生的音响是围绕在基音上下的偏高音与偏低音范围内有规律反复形成的音波过程。由此使用这种揉弦方式会更加突显出上下音波的颤动幅度,能够充分地表现出音乐丰富的情感,善于运用在抒情唱腔音乐中。
9.自然泛音技法
自然泛音技法在传统京剧唱腔及曲牌音乐演奏中不使用,仅在当代创作的京剧乐曲(独奏曲)以及现代剧目中的三弦独奏乐段中运用。自然泛音的产生是在每条琴弦空弦有效弦长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处都会出现不同音高的泛音点。自然泛音技法的动作是将左手按弦指尖肉轻浮按在泛音点的实音位置偏下方约2毫米处,右手与左手要同时在一刹那间触弦发音,之后左手迅速离弦能够产生出清澈缥缈、空灵悦耳的天籁之音。此技法可根据音乐的情绪变化强弱、速度等因素,以便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四
京剧三弦伴奏技法概述
京剧音乐唱腔由于剧目、行当、流派、演员风格等因素不同,具有多元性,因此京剧三弦的伴奏技法带有一些即兴性,没有绝对的统一要求。但通过长期舞台实践及教学研究,京剧三弦伴奏技法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特征及演奏规律,以下是列举京剧主要板式的唱腔伴奏技法,供读者们参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规范性。
1.【导板】【散板】
京剧唱腔中的【导板】【散板】在伴奏乐谱记录为散板,无小节线,音符时值也没有绝对长度标准,节奏相对自由,需要根据演员演唱时的速度、节奏、呼吸等确定具体“尺寸”,因此要求三弦演奏者必须具备会演唱该板式唱腔的能力,并同时具备能与京胡弓法及板鼓演奏节奏型(鼓套)保持融洽。
京剧三弦在演奏【导板】【散板】时,右手主要运用弹挑技法与滚奏技法相结合,左手可运用揉弦、滑音技法模仿唱腔旋律。在【散板】或【导板】的过门开始首音与尾音时,通常运用慢起渐快的弹挑技法后转滚奏技法。在唱腔每句唱字出现时的音符通常运用弹、挑技法或连续弹技法演奏,之后可根据唱字韵腔的长短及速度转换成滚奏技法。由此三弦演奏者要熟悉腔词七字句及十字句的布局结构等特点,不同调式上下句落音的规律,同时需要唱腔的轻、慢、缓、急、连、断等特点才能完美融合。
2.【摇板】
【摇板】,即“紧打(拉)慢唱”,是戏曲音乐中最具特点的板式,在伴奏乐谱记录上通常也无小节线,但演奏时与【散板】【导板】有所区别,需在“1/4”的节奏律动下进行。
京剧三弦演奏时需要在规定速度的“1/4”节拍内,连续运用弹、挑技法与短滚奏技法相结合转换演奏,通常持续演奏八分音符的弹挑技法组合。演奏【摇板】时,左手需要运用按弦及换把技法根据唱字及腔调进行音位转换,右手的弹技法要求必须与板鼓的击板及京胡的推拉弓保持一致在强拍上。如演奏后半拍音符及长音持续时,可根据唱腔的进行采用“后十六”节奏、“附点”节奏、“短滚奏”、“借空弦”、“双弹”等节奏型与技法即兴组合演奏。
3.【流水板】【快板】【垛板】
【流水板】【快板】【垛板】在京剧中运用较为广泛,采用“1/4”拍记谱。京剧三弦演奏此类板式时,根据唱腔“字多腔少”的特点,通常演奏“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基本节奏音型,主要运用弹、挑技法及短滚奏技法相互组合布局。此外,演奏快速度的【流水板】【快板】【垛板】时,由于左手需要频繁换把,因此可以运用换弦技法借用第二弦或第三弦(或空弦)上的音位,保证音准质量以及音乐流畅性。
4.【原板】【三眼】【二六】【回龙】
此类板式唱腔在乐谱中通常以“2/4”拍或“4/4”记录。京剧三弦演奏右手基本按照记谱的节奏音型运用弹、挑技法以及滚奏技法相结合,如双弹、扫、拂、分、扣等技法常作为装饰音及丰富音色变化使用,此类技法通常能在过门音乐中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京剧三弦演奏此类中速及中快速唱腔板式时,特别需要与京胡弓法、板鼓节奏保持协调统一,右手技法主要以弹、挑技法的各种节奏组合模式为基础,俗称“弹点儿”。此外,由于历史传承因素,为了确保京剧乐队整体效果的音域及音色平衡,京剧三弦演奏左手尽量多在第一弦一个八度内音位上按弦,换把技法运用较频繁。
另外,在演奏【快三眼】或【快原版】等快速板式时,京剧三弦右手只运用弹、挑技法组合。当出现连续快速“十六分”或“三十二分”音符时,左手可在高音区位置按弦,通过换弦技法借用第二弦及第三弦上的音位,俗称“掐把”,或只演奏骨干音符及同一把位内上的音位,俗称“减字”。
5.【慢板】【四平调】【南梆子】
【慢板】【四平调】【南梆子】以及旦角【原板】等慢速及中慢速度的唱腔板式在乐谱中通常以“4/4”拍或“2/4”记录。京剧三弦演奏左手可运用滑音、揉弦、粘音、临等技法作装饰润腔处理。在演奏长时值音符时,右手可运用长滚奏技法以及可根据板鼓演奏的节奏型(鼓套子)强弱作参照,运用弹、挑技法组合与板鼓演奏保持一致。
原文发表于《乐器》期刊,2018年9月刊第48-51页和10月刊第40-43页
注 释:
① 文章为王玉撰《京剧三弦的演奏艺术(上、下)》之部分内容,《乐器》期刊,2018年9月刊第48-51页、10月刊第40-43页。
② 王芷章著《清代伶官传》,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年版,第487页。
③ 梅兰芳著《舞台生活四十年:梅兰芳回忆录》,新星出版社,2017年版,第88页。
④ 20世纪初长城公司灌制唱片时所摄,照片选自“微信公众号”【京剧艺术】,文章《十年出一个好角,却出不了一个好胡琴》,2017年12月27日。
⑤ 宗绪盛编著《大师风采影像留真-敏求斋藏〈梅兰芳的舞台艺术〉老照片集》,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3页。
⑥ 京剧乐队常常称演奏三弦的人为“一马三件”,就是指一个人兼操三种性质不同的乐器而言。刘吉典撰《京剧的文场和曲牌音乐》,《人民音乐》1959年第05期,第30页。
⑦ 文章为王玉 编著《从零起步学三弦》之《三弦基础演奏技法》部分内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