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弹拨乐曲——三弦
佚名 网络三弦琴,又称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亦传入琉球、日本等地。三弦起源何时尚无定论,据传源自秦汉时期的弦鼗,而“三弦”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但文中未详细记述“三弦”形制。三弦兴盛于元代,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明代杨慎认为“今次三弦,始于元时”,而清代毛其龄认为“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随着四川广元南宋墓伎乐石雕和河南焦作金墓三弦乐俑的出土,可知三弦早于元代就已出现。
秦朝时称为“弦鼗”。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中国的三弦传入琉球后发展成三线;三线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三味线。在日本有把“三味线”称为“三弦”的习惯。
三弦是北方大鼓书、苏州评弹等传统曲艺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南管音乐中,属于上四管乐器之一,是演出的基本组合。一些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手(如何勇)也在创作演奏中使用三弦。虽然三弦曾经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之一,但在现代与筝、琵琶相比,学习三弦的人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