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京胡琴音的门道和乐趣
佚名 网络京胡爱好者有两把如意的好琴,将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它能让我们畅游在美妙的乐曲中,从而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但是有些京胡爱好者不会挑选京胡,身边又没有内行琴师帮助挑选京胡,那就不妨在相关京胡网站了解一下选购京胡的常识。
作为京胡爱好者来说,的确应该了解一些京胡的构造,并掌握一些调音色的方法。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调试好所喜爱的京胡。一般情形下,八百到一千元左右(2013年时期的价位),就能买到质地和品相都不错的京胡。没必要买几千到上万的胡琴,就看我们识不识货了。
京胡担子(琴杆)的竹质不但要坚硬有份量,而且内膛要宽。那么,担子就不能太细,上粗下细的比例也不能差出2毫米,中节腰部直径最好不低于19—20毫米粗。二黄和西皮琴,在担子长度上也有所区别。二黄担子长度一般在51—52厘米范围内,西皮担子长50厘米为好。有一个尺寸要把握住,即琴杆的中节长度应是100毫米,不可差太多。
琴筒的竹质要不软不硬,二黄应比西皮的还要软点为好。琴筒的厚度一般在5.5毫米—6.5毫米之间。二者在粗细上也有区别,二黄内径在46—52毫米之间。西皮稍细,内径在42—46毫米之间。决不能要材质特硬或特糠的筒子,这样的筒子振动不起来,不会出好音,这一点必须认清。
在担子和筒子的材质与尺寸都合乎标准的前提下,才具备调出好音的条件。如果是软担子、硬筒子的琴,几乎就是死琴,难以调出理想的音色。因为,这种组合,不符合在选材上使京胡出好音的客观规律。一定要选份量沉琴杆硬、琴筒软的京胡,购买京胡时能了解这些道理就不会花冤枉钱,并能选购到自己理想的好琴。
还有一个京胡制作师技术方面的“抬头角”问题,应当了解一下。从图上可见琴杆与琴筒并不是垂直的,琴筒的尾部是向下低的,那么琴筒蒙蛇皮的一面就稍往后仰,这就是抬头角。因为琴弦从琴筒根部到千斤这一段,也是往后仰的,并不与担子平行,但却与向后仰的蛇皮面基本平行了。它使我们在安放上琴马后,保证了琴弦与琴筒上口有近似于琴马高度的距离,上紧琴弦后,往往会小于这个距离,但这个距离也足够用了。不管我们用多大力推弓,受摩擦的琴弦都不会贴到琴筒的上边缘,从而不会出现跑音现象。
如果满足不了“抬头角”的合理值,对调整胡琴的音色及消除杂音,还是会有间接影响的。 抬头角“大”了,除了胡琴的整体不美观外,主要是对琴马的压力角不够了,这就要靠加大紧弦的力度了,这就会使琴音发紧,影响音色。调门越高,弦就越容易断。
如果是抬头角“小”了,琴筒的上口与琴弦的距离就非常近。用力推弓时,往往会使琴弦碰到琴筒的上边缘,这样,就会出现跑音而影响演奏效果。人们往往用换高一些的琴马,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解决抬头角“小”的问题。但另一个问题就难解决了,那就是,想获得理想的琴音和消除杂音噪音,就需要更换多个不同类型的琴马来与琴体本身的共振相和谐,从而获得好音色。但 抬头角“小”了 ,就必须选高琴马来解决,这就限制了对其它琴马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最佳音色的调整。因此,琴杆与琴筒不能近似90°,也就是抬头角不能过“小”。
另外,抬头角过“小”,会使蛇皮承受非正常压力。琴马在琴弦的压力下,就非常往里抠,这往往会使蛇皮跳井(蛇皮开裂),从而缩短蛇皮的使用寿命。由此可见,“抬头角”过大、过小,都会间接地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在选琴时 ,除注意主要部件的品质外,还应观察一下“抬头角”的角度是否合适。“抬头角”的大小,是制琴师做琴时确定的,我们无法改正。正常的抬头角,应是2°。
京胡由于尺寸小,噪音大,往往很难控制。只有拉琴的基本功到位了,噪音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是胡琴的本身问题,音发死、发瘪、发噪、打嘟噜、五度音不纯等。里弦无酥音、外弦无亮音,不圆润,无京味,不是声音太闹,就是琴声不通透。这就需要对胡琴的一些附件(千斤、琴弦、琴马)进行调试:
第一、要将千斤放到琴杆中节的中间偏上1厘米位置,从而确保足够的弦长使其有效地产生振动。
第二、内弦出贼音、闷音、噪音,外弦出尖音、哑音,这是里外弦粗细不搭配造成的,应更换粗细不同类型的琴弦来调整里外弦。另外,要将调门定出几个高低不同的调来试试,找到适合胡琴本身的高度时,声音才是最好听的。
第三、有不少胡琴几乎成为无法调试的死琴,可往往不经意间换了一个适合蛇皮共振琴马,就把琴救活了。有经验的琴师,都会在同一把琴上更换多个高低不同、长短不一的琴马来比对出音效果,从中选出最佳的琴马。买的琴马往往出音不理想,很多琴师都自己做琴马,应选老成竹丝粗的竹子,去掉竹黄部位。“长形桥马”往往是噪音的克星,它可以将蛇皮拉力不均的邪劲卸掉,使音质得以干净。我们看小提琴、月琴等乐器的琴马都是长形的,通过比较,就会知道并非圆型琴马最好,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选什么类型的琴马。由此可见,会不会做各种样式的琴马,也决定一位琴师调试琴音的能力。
在此着重分析一下琴马的安放位置。
一般人都认为把琴马放在蛇皮中心,受力均匀,发声肯定好。也有人对我说过,琴马要放在蛇皮的中心稍上。但试过后没什么效果,声音反而发窄发尖。从网上的信息看,也有这个说法,但不知根据什么。而我通过实践得出的效果恰恰相反,琴马反倒是放在蛇皮中心偏下一个琴马的位置为好。其效果是,能使不响的琴在音量上得以大幅增加。还能消除杂音和嘟噜音,对五度不纯音的改善也很明显。
为什么说尤其在音质改善上效果更好呢?这要从两个方面原理来认识:
首先看,琴马偏下,琴马到马尾擦弦之间的距离加长了。京胡弓马尾在大约琴马之上40毫米—50毫米之间擦弦,在这个距离上擦弦,其擦弦振动出的音质效果最好。拉京胡的人都知道月琴吧?我们拿月琴来举例,琴拨子拨到琴弦的什么位置,琴音最好听呢?当然是拨到琴马往上40毫米——50毫米处琴声最好听了。如果拨到距琴马20—30毫米处,因距琴马太近,琴音就发紧发死不好听。如果拨到距琴马60—80毫米处,就会发噗噗声,特别难听。只有拨到琴马往上40毫米——50毫米处,琴声才是最好听的,拨这个位置,声音清脆明亮、悦耳动听。月琴拨弦的振动位置,与京胡弓马尾擦弦的振动位置,是一个道理。马尾擦弦距琴马太近,就不会出好音。京胡琴马距蛇皮中心降一个马的距离下来,恰恰满足了马尾擦弦出好音的振动距离和声学原理。有很多乐器的琴马都是偏下放置的,一比较就知道了。
再看另一方面原理,京胡蒙皮一般来讲,横顺劲都不会上的非常均匀。琴马压在蛇皮中心,只能使其中一种劲得到有效振动,或是横劲,或是顺劲。这将使胡琴的音量只能释放全部的一半,如果是厚皮子,就更不容易拉响了。再加之千斤的位置不佳,胡琴里外弦粗细规格不协调,琴马的大小高矮与蛇皮共振不协调,往往会使京胡的音量既小,音质又差。如果琴马偏下一个马位,不压在蛇皮中心,琴马与琴筒底部的距离就缩短了,与此相对应这段距离的小面积蛇皮,其压力也就加大了。而琴马往上的大面积蛇皮,在压力大的小面积蛇皮反向振动力的带动下,就得到了充份有效的振动,从而带动琴筒和琴杆进行有效的共振。这将使胡琴的音量明显加大,与此同时,还能消除杂音,可使左手指位上的瘪音响亮起来,并能使“阴阳弦”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琴马偏下,琴马到马尾这段距离加长了,不但使马尾处于最佳触弦部位,而且使千斤到琴马这段距离无形中也加长了,这将使琴弦实现更有效的振动,从而使京胡的音量、音质都得到极大的改善。琴马偏下,就会出现琴马下面小面积的蛇皮被压紧了,而琴马上面大面积蛇皮则处于松弛的状态。这种对蛇皮形成一大一小、一松一紧的不对称压力状态,就会使蛇皮产生更加全面有效的振动,而且蛇皮和琴马的共振也更加和谐了。这是否符合“一张一弛、刚柔相济”的自然法则呢?对此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请注意:琴马不可太往下,这会将蛇皮压死,反不出好音。
琴马偏下的好处,是本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仅供参考,有误请批评。另外,音口开的宽一些,音色宽松。音口细窄,音色发尖。音口位置应稍微偏下为好,可给琴杆第五节上部留有更大的振动空间。京胡爱好者能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调试出好琴音,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在此将本人的体会和乐趣与大家分享。
孙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