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基本技术要点分析
佚名 网络不见一钉一铆,竹竿竹筒竹弓,蒙一张蛇皮,便成就了尺许胡琴。得趣者引弓一弄,丝竹之声入心盈耳,每每令人意畅神酣。
京胡之声,是一种绝美的声音。古今中外,各种常见乐器,如果单独听声音都很美,但没有一种声音,象京胡的声音这样似穿云裂帛,慷慨激越,又酣畅圆润。又加之京胡音量奇大,几番强弓到处,振聋发聩,霸气横生,似能让人一吐胸中块垒。京胡的声音,能强力凝聚和调动人的情绪情感,与其它的乐器声音大相径庭。
京胡的声音历来为琴家所重视,甚至视此点为京胡演奏技术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评价一个人拉京胡水平高低,就会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比如,被评价为“弓子还没挂住弦”,那就是还没有入门的意思。
有京胡名家说,能把京胡拉响了就不容易。同时还说,说到技术,京胡不是很多,但能拉响了,听起来就会很舒服。
好的声音要有好的演奏方法来保证。关于演奏法,在西方的乐器和很多中国乐器已经早有论述,并且有相当的系统性和训练价值。但是,京胡的演奏法,在很多地方仍然被看成“异类”,并且也远没有象其它乐器训练那么重视演奏法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有人就这么说:京胡就是多拉,哪有先明白了再来练习的呢?都是先拉,慢慢地再明白。其实,在很多种类的乐器训练上,专业院校的教学都是先教演奏理论,告诉明白了这种技术的要领,让学生熟记,然后才会让学生去按此理论实践。显然,这样的训练效果要好得多,学生掌握演奏方法比较容易。相形之下,“先拉后明白” 学习京胡要慢得多,很多人拉胡琴几十年,声音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老人们常说,京胡的声音就听个纯正。这个“纯正”,指的就是京胡应当拉出的乐音音色。
那么,好声音可以用文字概括描述吗?我来试试看。
好声音有三要素:饱满、通透、干净。
饱满是指声音瓷实,琴弦震动充分。通透是指声音放松贯通,但又不虚浮。所谓透,就是要让琴整个参与发音。干净,是指发音纯净,落指准确轻捷,不虚不毛。第三条更强调双手配合。
这三条还可以参见到拉京胡的不同阶段的大概情况。拉到声音比较瓷实了,且算作是比较饱满吧,这时候往往声音容易发死,不通透。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持弓的右臂,肘,腕,指处有某个或几个小肌群紧张僵硬,下死力拉琴造成的。
再往后,比较放松了,声音不是那么僵拙了,这就离通透不远了。弓子真的咬住了弦,也能使上劲儿了,声音就会通透,整个琴也就都跟着出音儿了。而且这种通透声音的音量可控,能大能小。这点很重要,很多人用大音量才能出一点儿京胡音色,那就是还没找到方法。这个阶段,难点在不用蛮力让弓子充分咬住弦。这是个难点,也是个窍门。有传授一会儿就会,没传授摸索一辈子。这地方要紧,我多说几句。有人说越放松声音越好,这是不对的。太松了震动不充分,声音软。我说的这种放松是一种境界,不太好用语言描述,硬要说,就是:放松着用上力。用上了力,胡琴一下子就会整个琴身都震动,发出一种竹子特有的声音,但是很省力。
到了“干净”,就又上了一层楼。这里说的干净,不是很多人用寸弓小小的力拉出来的那种干净,那种干净很苍白,也软弱。真的声音干净了,首先是声音不能挤,不能瘪。所以右手紧张肯定是不行的。而且,左手也很重要。落指要放松的同时,也要“饱满”才行。
京胡的左手方法,传统的训练是主要动作指关节。准确地说是指第二关节。所以看传统训练出来的胡琴,演奏中左手食指不按音的时候,食指都是伸直的。这是传统演奏方法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前两年燕守平先生的音乐会,记者采访了乐队指挥,指挥介绍了这样的情况。
这场音乐会在当晚实况直播。燕守平先生上午就到了剧场,上午,下午,一直在拉琴练习。晚上,指挥问燕守平先生,拉了一天了,手累不累?燕先生说不累。指挥说,我看到燕先生的手指,抬起落下动的是“指掌关节”,手指弯曲,像个小锤子抬起落下,动作很省力。
这就是与传统方法不一样的地方。指掌关节,就是手掌连接手指的关节,把手指弯曲,只动指掌关节,就会发现手指像个小榔头,抬起落下。因为指掌关节的肌肉群比指关节的肌肉群大得多,所以指掌关节的运动承受能力也就比指关节大得多。这个方法是西方小提琴左手的按弦方法,被移植到京胡演奏中来了。这个技术的移植者,应当是杨宝忠大师。因为他拉小提琴,了解小提琴的演奏技法。当然,杨宝忠大师从小提琴吸取的远不止这么一点东西。
这个按弦方法除了持久力以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很多人想不明白,按弦的手指,要有什么样的功夫?快起快落,能拉的音符很密,速度很快;或者还有揉弦很匀,还有什么?起落要利索、开花音等等,以为这就是左手的功夫。于是就有了结论:手指要轻轻按弦——既然轻轻按弦就能解决问题,干嘛还要用力按呢?而且,压力大了,音准还不好,同样的位置,按上去会偏高……
我分析,就是因为没有演奏法系统的理论支持,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想法的偏颇。
不单是京胡,所有古今中外的弓弦乐器,它的音高的改变都是用手指改变弦长造成的。通俗地说,比如拉二黄琴,外弦是2,3用食指按在弦上,这时,弦振动的长度是从食指到码子的弦长,比2从空弦千金到码子的弦长短了一截。所以,弦短了,音就高了。在小提琴左手训练中,左手不是轻轻按在弦上,而是要求虽然放松,但是要把弦实实按在指板上。这样改变的弦长声音才会好。胡琴没有指板在弦下面承力,全凭手指方向的力把弦长控制住,这就要求左手要更有技巧,在放松的同时按弦更有力量。如果手指很轻地放在弦上,改变了的弦长因为手指的虚浮而不确切,就像该绝缘的地方没有绝缘好,琴音就会嘶嘶地有杂音。这样的胡琴,声音永远也干净不了。顺便说,左手的功夫在哪?这种放松的指力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最难练的一个功夫。不妨借其它弓弦乐器的训练方法一用:右手把弓子马尾靠住一根弦,别动。左手指在弦上动指掌关节令指尖敲击琴弦,琴发出音高明确的声音,声音的颗粒感越大越明显越好。需要注意,越紧张越敲不出颗粒感,越放松,同时也要越有力,才会出现颗粒感。这个练习应该是必须的,不是可有可无。我小时候,老师要求每天专门有二十分钟敲击练习。
最近,我看到对基本技术的很多误解。前一段,有京胡名家提出,练琴不要追求响,而要追求顺。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但是不幸,被很多人误解了。原本不追求响,是说不要追求音量大,这是为了要防止用拙力;追求顺是为了提高技术动作连接的正确性。但是现在被误解为一味地不用力,那么何来京胡饱满通透的音色?殊不知,京胡没有了好音色几乎就丧失了一多半的技术。
最后,说一点基本技术的禅悟。
左右手的动作完全不一样,但究其实,那种放松的力的意味完全一样,往往找到了右手也就找到了左手。
有的琴是侍候角儿的,有的琴是怡情自己的。我的琴就是给自己听的琴,希望更多品味才好——包括著文记录胡琴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