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Arnold Schoenberg Choral)6首歌曲及浪漫曲
佚名 网络 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
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1901年赴柏林,在一个酒馆乐队任指挥,后到斯特恩音乐学院任教。此后,来往于维也纳和柏林两地,几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A.贝尔格和A.von.韦贝恩(他们师生三人常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1915—1917年勋伯格在奥军服役。1918年组织维也纳私人音乐演出协会,专门演出20世纪的新音乐。1933年,纳粹上台后移居美国。1935—1944年先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1951年,勋伯格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7岁。
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这些不利的环境并没能阻止他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决心。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他经 常如饥似渴地去听音乐会和歌剧,从中得到学习和熏陶。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家境日益困窘,他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以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而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音乐杰出作曲家的勋伯格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从1897年至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第二个时期大约从1908年至1912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是“勋伯格风格”特点的作品了。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十二音体系”他已完全成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出的。
勋伯格先前曾是个激进的“先锋派”,而在他的晚年,创作屡有回归传统的倾向,写出了一系列相当精致的作品,其中很重要的就有这张唱片上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这也是勋伯格仅有的两首协奏曲,分别在1940年和1944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了首演。海菲茨曾经拒绝首演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而且当时的许多小提琴家都很抵触它,因为他竟然宣称这首乐曲是为将来“长了六个手指的演奏者”写的!当然,首演此曲的小提琴家克拉斯纳并没有长出第六个手指。《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就比较顺利了,它在和声和技巧上没让钢琴家们感到过于生冷。它是单乐章的,或者说是四个部分连续演奏,有明显的自传意味:生活本来是平坦的(行板),但某种仇恨突如其来(快板),重大的危机便接踵而至(柔板),可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12岁开始作曲。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1901年赴柏林,在一个酒馆乐队任指挥,后到斯特恩音乐学院任教。此后,来往于维也纳和柏林两地,几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A.贝尔格和A.von.韦贝恩(他们师生三人常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1915—1917年勋伯格在奥军服役。1918年组织维也纳私人音乐演出协会,专门演出20世纪的新音乐。1933年,纳粹上台后移居美国。1935—1944年先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1940年入美国籍。1951年,勋伯格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77岁。
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小时候家境贫寒,十六岁时父亲去世。这些不利的环境并没能阻止他热爱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决心。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他经 常如饥似渴地去听音乐会和歌剧,从中得到学习和熏陶。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家境日益困窘,他到一家银行当了办事员,以增加一些家庭收入。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并跟他学了几个月的对位法,而这就是后来成为现代音乐杰出作曲家的勋伯格所受到的唯一的正规音乐教育。从此,他开始了音乐创作生涯。1897年,他的处女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问世。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一般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约从1897年至1908年。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带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深受瓦格纳的影响,这时的作品还没有完全抛开调性。第二个时期大约从1908年至1912年,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是“勋伯格风格”特点的作品了。这时期的音乐具有表现主义的特征,“十二音体系”他已完全成熟,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出的。
勋伯格先前曾是个激进的“先锋派”,而在他的晚年,创作屡有回归传统的倾向,写出了一系列相当精致的作品,其中很重要的就有这张唱片上的《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这也是勋伯格仅有的两首协奏曲,分别在1940年和1944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了首演。海菲茨曾经拒绝首演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而且当时的许多小提琴家都很抵触它,因为他竟然宣称这首乐曲是为将来“长了六个手指的演奏者”写的!当然,首演此曲的小提琴家克拉斯纳并没有长出第六个手指。《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就比较顺利了,它在和声和技巧上没让钢琴家们感到过于生冷。它是单乐章的,或者说是四个部分连续演奏,有明显的自传意味:生活本来是平坦的(行板),但某种仇恨突如其来(快板),重大的危机便接踵而至(柔板),可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