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
佚名 网络 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自幼随父母在各地旅行演出,对戏剧非常熟悉,对德奥的民间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十岁学钢琴,后学作曲。1813年以后,先后任布拉格歌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作风严谨仔细,从舞台调度到服装设计、灯光安置、甚至剧院经营都亲自过问。在他主持下,这两个院、团成就卓著,由此成名。在德国歌剧发展史上,他的代表作《自由射手》是以德国民间题材,用德国歌唱剧形式写成,音乐接近德国民谣,配器充满浪漫气氛,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他作的艺术歌曲平易近人,颇具民间色彩。他的钢琴作品以《邀舞》最为脍炙人口,人们已将此改编成管弦乐和芭蕾舞演出。
1819年,一首回旋曲式的华丽圆舞曲《邀舞》创作成功,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是当时作曲家送给新婚不久的妻子卡洛丽娜.布兰特的生日礼物。乐曲技巧性很强的画面感,具有华尔兹舞曲的风格,生动的表现了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舞会中豪华的场面。同时作为一首标题性乐曲,又细腻的描绘了舞会中结识、邀舞、翩翩起舞、舞毕互致敬意的生动过程。
全曲由序奏,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结尾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一个故事:一位青年邀请一位姑娘跳舞,在几次的谢绝与再邀请之后,年轻美貌的姑娘还是答应了青年诚挚的邀请,于是整个盛大的舞会场面也由此拉开,这首乐曲是一个倍复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回旋性,整首乐曲是通过男女的对话而引出来的,所以要通过触键、音量以及强弱来表现,一问一答的乐句处理,音乐呈现了强烈的对比,加上踏板的变化运用降低音及高音的交错进行营造出延绵不断的回音效果,犹如一幅富于色彩的图画。演奏此曲要从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地去理解和诠释它。方能达到理想的最佳艺术效果。
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序奏:音乐开始于低音区,曲调宽广而热情,这是一位绅士向一位贵妇人第一次提出跳舞的邀请。
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出现高音旋律,这轻盈飘逸的音型,是贵妇人羞怯的婉言谢绝。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这两个一高一低、一呼一应的旋律,恰似两人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对话。对话进行了若干次,最后合在一起两个旋律形成复调,谈话融洽了,女方接收了邀请。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21小节:她回答。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这个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生动的表现了舞会的热闹场面。
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热烈活跃,它由四个不同的旋律片段组成,第一个旋律片段,它雄壮有力,具有号角性,表现了舞会的辉煌和华丽。这个主题在乐曲中不断出现,穿插在其它几首华尔兹舞曲之间,好似主部使这部分具有回旋曲的性质。
在这之后,是一个对比性的旋律——第二旋律片段,它婀娜多姿,活泼而优美,好似女宾的美丽倩影。
第二首华尔兹舞曲,是一段温柔、优雅、轻盈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与前面号角性的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双方在边舞边谈。
第三首华尔兹舞曲,情绪更为活跃,舞蹈更为热烈速度加快,转调频繁,与前面温和的音乐形成对比。第四首华尔兹圆舞曲,是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再现,但其中的四个旋律片段重新进行了编排,同时做了一些变化。当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主要主题再次出现时,音乐达到高潮。突然一切终止,舞蹈已告一段落。
结尾:又出现了序奏时的男女对话,这个简略的序奏再现,表现双方彬彬有礼的相互敬意、道别,音乐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韦伯的标题钢琴曲《邀舞》,将世俗音乐圆舞曲化为实用性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鉴赏类音乐,是少有的故事情节完整的器乐作品,是标题钢琴乐的杰作,
《邀舞》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最早一例,它以技巧华丽而著称,旋律语言近似当时奥地利和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音调,和声质朴、清新而富于表现力。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饶有风趣。
1819年,一首回旋曲式的华丽圆舞曲《邀舞》创作成功,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是当时作曲家送给新婚不久的妻子卡洛丽娜.布兰特的生日礼物。乐曲技巧性很强的画面感,具有华尔兹舞曲的风格,生动的表现了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舞会中豪华的场面。同时作为一首标题性乐曲,又细腻的描绘了舞会中结识、邀舞、翩翩起舞、舞毕互致敬意的生动过程。
全曲由序奏,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结尾三部分组成,描述了一个故事:一位青年邀请一位姑娘跳舞,在几次的谢绝与再邀请之后,年轻美貌的姑娘还是答应了青年诚挚的邀请,于是整个盛大的舞会场面也由此拉开,这首乐曲是一个倍复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回旋性,整首乐曲是通过男女的对话而引出来的,所以要通过触键、音量以及强弱来表现,一问一答的乐句处理,音乐呈现了强烈的对比,加上踏板的变化运用降低音及高音的交错进行营造出延绵不断的回音效果,犹如一幅富于色彩的图画。演奏此曲要从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地去理解和诠释它。方能达到理想的最佳艺术效果。
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序奏:音乐开始于低音区,曲调宽广而热情,这是一位绅士向一位贵妇人第一次提出跳舞的邀请。
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出现高音旋律,这轻盈飘逸的音型,是贵妇人羞怯的婉言谢绝。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这两个一高一低、一呼一应的旋律,恰似两人一来一往、一问一答的对话。对话进行了若干次,最后合在一起两个旋律形成复调,谈话融洽了,女方接收了邀请。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21小节:她回答。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四个华尔兹舞曲段落:这个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生动的表现了舞会的热闹场面。
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热烈活跃,它由四个不同的旋律片段组成,第一个旋律片段,它雄壮有力,具有号角性,表现了舞会的辉煌和华丽。这个主题在乐曲中不断出现,穿插在其它几首华尔兹舞曲之间,好似主部使这部分具有回旋曲的性质。
在这之后,是一个对比性的旋律——第二旋律片段,它婀娜多姿,活泼而优美,好似女宾的美丽倩影。
第二首华尔兹舞曲,是一段温柔、优雅、轻盈的音乐,在旋律,节奏、力度等方面与前面号角性的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双方在边舞边谈。
第三首华尔兹舞曲,情绪更为活跃,舞蹈更为热烈速度加快,转调频繁,与前面温和的音乐形成对比。第四首华尔兹圆舞曲,是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再现,但其中的四个旋律片段重新进行了编排,同时做了一些变化。当第一首华尔兹舞曲的主要主题再次出现时,音乐达到高潮。突然一切终止,舞蹈已告一段落。
结尾:又出现了序奏时的男女对话,这个简略的序奏再现,表现双方彬彬有礼的相互敬意、道别,音乐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韦伯的标题钢琴曲《邀舞》,将世俗音乐圆舞曲化为实用性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鉴赏类音乐,是少有的故事情节完整的器乐作品,是标题钢琴乐的杰作,
《邀舞》是在正式音乐作品中采用圆舞曲的最早一例,它以技巧华丽而著称,旋律语言近似当时奥地利和德国流行的圆舞曲的音调,和声质朴、清新而富于表现力。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具体生动,饶有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