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曲家、指挥家(萨洛宁 Esa-Pekka Salonen)简介
佚名 网络继西贝柳斯之后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芬兰作曲家、指挥家埃萨-佩卡·萨洛宁(Esa-Pekka Salonen)1958年6月30日出生于芬兰赫尔辛基。
萨洛宁曾在赫尔辛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师从劳塔瓦拉等,同时兼修圆号演奏和指挥。从音乐学院毕业后,萨洛宁前往意大利米兰跟随作曲家卡斯蒂里奥尼学习,同时以作曲家的身份开始了音乐生涯。
自意大利学成回国后,21岁的萨洛宁首次指挥芬兰广播交响乐团获得成功,次年又成为芬兰国家歌剧院的客座指挥。1983年9月,萨洛宁指挥爱乐乐团演出马勒的《第三交响曲》引起轰动,并于1983-1984年的演出季中连续在斯德哥尔摩歌剧院指挥了十五场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随后又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费城管弦乐团等众多世界一流的管弦乐团进行了精彩合作,超卓的表现让这位年轻的指挥家成功步入了国际音乐舞台,而1990年在佛罗伦萨指挥的德彪西《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更让萨洛宁成为当今乐坛上炙手可热的新生代指挥家。
1985年,萨洛宁出任瑞典电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之后,还经常与世界各著名乐团合作,其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乐团、爱乐乐团等。1990年,他在佛罗伦萨5月音乐节指挥德彪西《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和在BBC逍遥音乐会指挥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的演出,受到国际乐团的喝彩。1991年他是赫尔辛基音乐节的艺术总监,1992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LAPO演出马勒《第四交响曲》,备受好评。
萨洛宁与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合作最早开始于1983年。1992年,33岁的萨洛宁就任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成为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者。他对乐团原有的保留曲目进行了扩展,不仅加入了自己所擅长的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把北欧作曲家的重要作品搬上洛杉矶和旧金山的音乐舞台,在北美大陆掀起了“北欧音乐钳形攻势”的热潮;他还率领洛杉矶爱乐在SONY旗下录制了大量唱片,包括引起乐评界普遍关注的《利盖蒂作品全集》、以及赢得1985年度四项国际唱片大奖的《卢托斯瓦夫斯基第三交响曲》,为乐团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曾到中国演出的萨洛宁,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大批粉丝。
主要作曲作品
管弦乐《洛杉矶变奏曲》
管弦乐《异体》
管弦乐《失眠》
人声与管弦乐队《扬帆》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大提琴协奏曲
主要录音作品
卢托斯瓦夫斯基《第三交响曲》、《沃采克》、《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