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鼓的兴衰与重振与文化生态又有什么联系
佚名 网络河洛大鼓是河洛地方曲艺的一种,它是清末民初以来由河洛民间人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曲艺形式。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河洛大鼓历经了高朋满座的鼎盛,也有过门可罗雀的困窘。在信息时代多维媒体的文明浪潮冲击下,河洛大鼓日趋边缘化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艰难抉择。
河洛文化作为源远流长并植根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曾是承载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河洛大鼓作为河洛区域文化内容之一,其生成与发展也受区域内外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河洛大鼓区域形式形成于1900年前后,是洛阳琴书与南阳大鼓相结合的产物。从百年前初创至今,河洛大鼓的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以下的阶段:第一阶段,1900年前后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为河洛大鼓的兴起使其;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此为河洛大鼓的鼎盛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此为河洛大鼓的衰败时期。纵观河洛大鼓兴起与鼎盛时期的文化生态,我们会发现,诸多因素促成了河洛大鼓的生成并逐渐走向辉煌。
由于信息时代带来的多方面的冲击,河洛大鼓逐渐失去从前的市场,这既是其自身存在着不足的直接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而在面临某种或某些文化灭绝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正在逐渐失去曾经的精神家园。在河洛大鼓尚未成为绝唱之前,期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河洛大鼓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