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夯苗寨苗鼓 华夏第一鼓乡
佚名 网络 湘西的德夯苗寨尤善鼓乐,有“天下鼓乡”美誉。历史上苗族擂鼓原为部落征战时传送信息的手段,意在召集人群和激励斗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特的苗鼓艺术转为典礼、节日欢庆之用,苗鼓已成为族群圣物和部落标志。德夯为苗族五大聚居区之一,每年,这里都要举办鼓文化节,全国各地的鼓队抵达德夯参赛,打得最好的被尊奉为鼓王。如今德夯苗鼓占据了中国四代苗鼓王的半壁江山,已形成传统三十六套路的苗鼓打法。旅游的开发是德夯苗寨声名远播,鼓舞表演尽显鼓文化的艺术魅力,让游人享受了鼓乐的乐趣,也给苗家人带来了经济实惠。
既然提到了华夏第一鼓乡,那就不得不提一下苗鼓了,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苗鼓的缘由,到底是从何而来呢?
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而所居之地,又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而有裨益于人身者,仅鼓乐一项。"此时,苗鼓的社会功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在我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湘西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图画,可以说它是一幅湘西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苗鼓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徙的路上,什么东西都丢上,仍保留着一面鼓。
苗家每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决策,必举行盛大的“吃牛合鼓”仪典,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系或部落。百面鼓齐响,则象征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苗鼓节是苗族传统的神圣节日。相传远古的时候,多头魔怪为害苗乡,糟塌妇女,吞食孩子,无恶不作。勇敢的苗族后亚雄率同寨的伙伴们跳下天坑,经过七天七夜的血站,终于杀于杀死了凶残的多头魔怪,救出了美女阿珠。
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箦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等勇士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据说,这便是苗鼓的起源。
苗鼓从此成了苗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贵客来了跳迎宾鼓,逢年过节跳四面鼓,婚家迎娶跳猴儿鼓,丧事祭坛跳“老人鼓”„„苗鼓代代相传,辈辈不衰;随着年代久远,花样打法愈来愈多。
为了便于苗家的鼓手们切磋鼓技,交流打法。每年五谷丰登的金秋九月九日就被定为传统的苗鼓节。苗鼓节的这一天,四乡的苗民请出封祭的苗鼓,抬至跳花跳月坪上,击鼓狂欢,通宵达旦。中年鼓手们各施绝技,闪展腾挪,要比个高低;青年男女们则以鼓为媒,击鼓盘歌传情。有缘者,成双成对踏着皎洁的月光走进密密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