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的历史文化
佚名 网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鼓的国家,鼓舞鼓乐艺术源远流长,源于尧舜,兴于隋唐。数千年来一直是各族人民生活、劳动、迎宾、喜庆、祭祀乃至征战必不可少的器物,各民族现存使用的鼓乐就达70多种。临汾尧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鼓乐艺术门类众多,有阴阳鼓、转身鼓、花鼓、腰鼓、金鼓乐等,尤为威风锣鼓为最。
山西的锣鼓文化有着悠久的渊源。《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太平御览》582 卷引《帝王世纪》都记载了这样一则上古神话: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蚩尤非常厉害,“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长着一副铜头,把石头当饭吃,可以飞空走险。后来,黄帝得到了一种奇特的野兽,其名曰夔,“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最后通过“声震三千八百里”的鼓声,使蚩尤为之震慑,终于将其降服。这里,夔并非实有的动物,而是像龙、凤、麟一样虚拟的动物。人们认为,夔这种动物神奇无比,用它的皮制作的鼓,其响声具有震慑力,可以除妖降魔,使人避灾趋利。这体现了古老的动物崇拜。
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种原始崇拜意识也必然成为锣鼓文化的深层内涵。在山西屯留县,传说当地“瞪眼家伙”这种锣鼓艺术,最早用于敬神祭祀活动,或天旱求雨,锣鼓手擂鼓时赤着身体,以示虔诚。在霍州一带,传说尧王时代当地便有以鼓乐祭神的习俗。在临汾、洪洞一带,有关于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女儿回娘家,四月初八再到婆家,当地百姓都组织庞大的锣鼓队迎送,并相互竞赛,于是“威风锣鼓”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山西锣鼓文化里积淀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及图腾、巫术等古代宗教意识。它既富有新时代的风采,又是研究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在尧都,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威风锣鼓的音韵响起。特别是在每年春节、元宵节以及过去的一些祭祀、庙会、朝山等盛大节庆时日,威风锣鼓更是必不可少的开阵“统领”和压阵“元戎”。其宏大的场面和激扬的气势,使人们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得到享受。有人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上元尧乡流音韵
民间杂艺竞缤纷
千村锣鼓接万里
涌动春风卷行云
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威风锣鼓从诞生到现在,在黄土高原这块神奇的沃土上,不断演绎和发展,已经成为黄河儿女的生命之声和尧都人民的奋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