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锣鼓镲教程

频道主页

京剧锣鼓知识大全!(2)

佚名  网络 

  在传统戏当中,锣鼓打法具有“阶级性”,它依据着封建社会的审美意识,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加以区分,进而在锣鼓打法上细致地体现出来。我们先来看两个大锣的通名锣鼓:其一,《失街亭》中,在汉丞相诸葛亮通名后打的锣鼓是一个节奏感非常稳重、感觉非常大气的[大锣住头],从乐感上便能令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特殊身份;另如《六月雪》中,在七品县令通名后就不能用[大锣住头]了,而是改打[仓台]这样一个特定的锣鼓,感觉上便轻飘了很多。对比之下,能够令人清晰地感觉到两者在身份、气度上的不同。

再说说小锣的通名锣鼓。“大锣通名”中用[大锣住头],而[小锣住头]则一般不用做通名锣鼓。常见的小锣的通名锣鼓有两个:一是相当于[大锣住头]意义的[台大],如《宇宙锋》中秦丞相赵高通名后即打此锣鼓。

    一般平民百姓角色在通名后不打任何锣鼓,缘于“身份不够”,显得十分平淡、简朴,如《击鼓骂曹》的狂士祢衡、《捉放曹》的吕伯奢等便是如此。

    上述几种打法所涉及的均是生、净行人物,而旦、丑行角色则另有路数。如《三娘教子》中王春娥的通名,当念过四句[定场诗]“云密不知天早晚,雪深哪辨路高低。抚孤织全孝义,愿儿金榜把名题”后,鼓师单打一下板——“扎”,随后通名,通名后也不再加打任何锣鼓了。这便是旦角(包括青衣、花旦、老旦)的[定场诗]及[通名]锣鼓伴奏的常规程式。丑角与此类似,如《乌盆记》中张别古所念的[定场诗]及[通名]:“[小锣五击头]人老猫腰把棍拄,树老焦烧叶儿苦。茄子老了不好煮,莴瓜老了赛白薯。老汉今年七十五,我的名儿张别古[扎]小老儿张别古,不幸老伴儿早年去世......”

[撤锣]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另一个锣鼓是[撤锣]。[撤锣]之“撤”有几种含义,其中之一主要的意义是“大锣”撤“小锣”,也就是把原本演奏的大锣锣鼓通过[撤锣]过渡到小锣锣鼓,如上一场是[大锣圆场]“打下”,下一场是[小锣圆场]打上,中间就必须要经过[撤锣]来转换。再有就是节拍上的“双拍子”转为“单拍子”,如由[冲头]转[撤锣],便是沿着[冲头]的节奏开出[撤锣],转过来之后,锣鼓的节拍即变慢了一倍,由双拍子变为了单拍子[主要以大锣位来体现]。还有就是节奏上由较快节奏转为较慢节奏,逐渐地从节奏和情绪上“撤缓”下来。[撤锣]的打法除了一般方式之外,还有武戏当中常见的打法快捷、紧凑的[块撤锣]。

    [撤锣]与[缓锣]不同在于它本身有自己的固定形式,自身就是个锣鼓点。就“撤锣”的意义而言,[撤锣]这个锣鼓也不是全能的,如常见在传统戏中,遇上一场以[大锣抽头]“唱下”接下一场以[小锣抽头]“唱上”,中间即以[抽头]锣鼓相连接并转换,即有了“撤锣”的意义,完成了“撤锣”的任务,便无需再打[撤锣]了。例如《文昭关》伍子胥唱[二黄摇板“但愿过得昭关险,吴国借兵报仇冤”后以[大锣抽头]从下,接下一场皇莆納[小锣抽头]上在唱[二黄摇板],大、小锣[抽头]之间便“圆”着节奏天衣无缝地圆顺相接了。

长按二维码,为辛苦的编辑打赏

[引子]的锣鼓打法

   [引子]是吟念形式,一般为角色初次“打上”后所念,语句内容多是概括地表述人物的心志和抱负。因为有一定的语句格式和吟咏节奏,锣鼓乐配合着语调、气口,也有了相应的伴奏规格。如《击鼓骂曹》祢衡所念的[引子]:“[小锣归位]天宽地阔,[哆哆]论机谋,[哆啰]志广才多。”这种[引子]又称[小引子],它的格式简练,前两个分句是韵白形式,后一个分句“志广才多”是吟唱形式,锣鼓只用单皮鼓以及小锣来伴奏,故也称其为“小锣[引子]”。锣鼓打法是:以[小锣归位]启念,第一分句“天宽地阔”后单皮鼓垫气口打[哆哆],第二分句“论计谋”后面垫[哆啰],然后是“志广才多”。这是一般“小锣[引子]”的常规打法。下面再来看添加了大锣和铙钹伴奏的“大锣[引子]”,如《回荆州》中张飞所念的“大锣[引子]”:“[大锣归位]异姓同胞,[小锣二锣]扶汉室,[大大]收复孙曹。”它的念法格式与“大锣[引子]基本相同,只是锣鼓的打法不同。它以[大锣归位]启念,第一分句“异姓同胞”后面垫[小锣二锣],第二分句“扶汉室”念过后单皮鼓垫以两楗重击[大大],最后念“收服孙曹”。这是常规的“大锣[引子]”的锣鼓打法。

[虎头引子]和[虎尾引子]的打法。

    这两种[引子]的结构、念法比上面所谈的[引子]要复杂,锣鼓打法也更显细致。如《草桥关》铫期所念的[虎头引子]:“[大锣归位]终朝边塞,[小锣二锣]镇胡奴。[大锣冒儿头]扫尽蛮夷,[大大]定山河。”其念法和锣鼓打法均自有特点而与一般[引子]不同;最明显的是它把上句“终朝边塞,镇胡奴”分开来,上半句“终朝边塞”是念,下半句“镇胡奴”是吟唱,且尾音要高挑起来,锣鼓则顺势接打一个[大锣冒儿头];下句整个是吟唱形式,在“扫尽蛮夷”后单皮鼓垫[大大]以填气口,最后是“定山河”。这种[虎头引子]的行腔高昂,气势宏大,多为一些升帐、排兵的三军统帅所念,很能凸显人物的身份、气度。此外,也有些少见的情况,如《三堂会审》的王金龙,他虽是袍带文官,但出场所念的也是[虎子引子],不过是以“小锣[引子]”的规格来伴奏的,故可称作“小锣[虎头引子]”:“[小锣归位]为访姣容,[哆哆]亲到洪洞。[哆啰]恩情一旦抛,[哆哆]何日得相逢。”

接下来再谈谈[虎尾引子],它的念法和锣鼓打法都不同于[虎头引子],如《四郎探母》杨延辉所念的“小锣[虎尾引子]”:“[小锣归位]金井锁梧桐,[哆哆]长叹空随[哆啰]一阵风。”再如《失街亭》诸葛亮所念的“大锣[双虎尾引子]”(即把两个[虎尾引子]串联起来):“[大锣归位]羽扇纶巾,[小锣二锣]四轮车[大大]快似风云。[小锣三锣]阴阳反掌定乾坤,[小锣二锣]保汉家[大大]两代贤臣。”两个[虎尾引子]之间以[小锣三锣]相连。

【夺头】 

    这一讲我们接着介绍另一常用的唱腔“开头”锣鼓——[夺头]。[夺头](夺读去声)和[扎多乙]不一样,它不是鼓板单独击奏的鼓板点子,它是在鼓板领奏下,由小锣、大锣和铙钹一起完成的锣鼓点子。单领小锣打的称[小锣夺头],领大锣、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大锣夺头],领小锣和铙钹合奏的称[铙钹夺头]。这三种[夺头]的音响效果不同,舞台用途也不尽相同。

    [夺头]锣鼓的乐感鲜明,它板起眼落,因其收尾的“大扑台仓”与[扎多乙]在节奏原理上相契合,所以,它作为[原板]、[慢板]唱腔的“开头”锣鼓与[扎多乙]在引领节奏的意义上基本相同;又由于两者在节奏长短、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上的不同,故在舞台应用上有各具其能,各擅其长。一般说来,在较为平静的舞台气氛中,使用[扎多乙]或[小锣夺头]的比较多,而当舞台气氛热烈、喧闹起来时,运用[大锣夺头]则为合适。所以,每一个锣鼓对于舞台表演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是不同的。此外,在京剧表演中,有一种人物的上场方式叫作“唱上”,即指演员在登场后不作念白或其他表演,而即行演唱的那种上场方式。大凡“唱上”的,开场锣鼓的打法规则是不能用[扎多乙]而必须打[夺头]。如《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段,便是一个“唱上”的例子,它就是以[小锣夺头]来开领的。再如《打鱼杀家》中萧恩唱的[西皮快三眼]“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也是使用[小锣夺头]开领“唱上”的例子。

演奏[夺头]时,它的基本形式一般是固定的,不会像[扎多乙]一样因唱腔腔调或板式的不同而改变打法。但它演奏的尺寸(速度)却要根据不同板式节奏的特点来作相应的调整。比如开领[原板]时,[夺头]的演奏速度就要符合[原板]唱腔2/4节拍(一板一眼)的节奏规律;开领[慢板]时,又要依据4/4节拍(一板三眼)的节奏规律而放慢尺寸。以《打侄上坟》陈伯愚唱的[西皮三眼]“张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和[西皮原板]“老来无子甚悲惨”为例,这两段唱虽然都是以[小锣夺头]作“开头”的,带由于唱腔的板式不同,故[夺头]的打法节奏(尺寸)也自然不同。

[大锣夺头]应用于舞台,尤其是作为[原板]和[慢板]唱腔的“开头”,它常常是作为[长锤]锣鼓的收结来用的。虽也有单独使用的情况,但例子并不多见。如《让徐州》陶谦唱的[二黄原板]“为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一段便是以[长锤]开领的,而[大锣夺头]已然不露痕迹地衔接在了[长锤]的尾部,成了它的收结形式。这种串联与衔接使得[长锤]锣鼓的基本形式“匡七台七”可以与唱腔非常顺畅合理地连接起来,不仅为锣鼓伴奏本身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舞台表演的开拓空间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因为[长锤]的“匡七台七”这个基本节奏型可以做无限的循环反复,具有很大的舞台应用的灵活性,可以配合任意时间长短的身段表演。如我们看到的在主要人物“唱上”之前的龙套站门、摆驾等场面,便都要用[长锤]来伴奏。另外,在演员开唱之前还会有一些表演动作,也都需要运用[长锤]来伴奏。如《霸王别姬》虞姬唱[西皮二六]之前的一段表演即是用[大锣长锤]来伴奏的。小锣的锣鼓中因没有[长锤],便要用[小锣抽头]来代替[长锤]的作用。因为[小锣抽头]也是反复式的锣鼓,它的基本型“令台令台乙令台”也是可以无限反复的。如《洪羊洞》杨延昭唱的[二黄原板]“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一段,便是以[小锣抽头]来开领的。

[长锤]和[抽头]这两个锣鼓都可以挂在[夺头]的前面为表演伴奏,如《伐东吴》黄忠与刘备的一段[西皮原板]对唱“忆昔当年长沙镇”。这段唱一开始是以[长锤夺头]为“开头”的,用[长锤]伴奏黄忠的上场动作。当唱到“黄汉生撩袍御营进”一句后,则改打[大锣抽头]接[大锣夺头],伴奏黄忠进帐的身段并为下面刘备的[原板]开唱。锣鼓与动作和唱腔旋律之间节奏一致,浑然一体,非常完整、圆顺。类同的例子有见于《打保国》杨波、徐延昭与李艳妃的生、旦、净的[二黄原板]对唱。唱腔中间也是以[长锤]、[大锣夺头]、[大锣抽头]这三个锣鼓来做穿插、开领的。这段唱腔开始是[长锤](即[长锤夺头])入,中间段落又先后以[大锣抽头]接[大锣夺头]和直接开[大锣夺头]入,故在锣鼓使用上不仅不显得重复,而且是“一块版”的尺寸,非常顺畅。

这里再介绍一下[夺头]入胡琴过门的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在[夺头]锣鼓完全打完之后接入过门,习称“锣外入”;另一种是所谓“锣里入”,即随着[夺头]的“开头”底鼓“龙冬大大大大”的引领胡琴便入进来,接下去的锣鼓便和过门旋律形成了一个合奏。在老生、旦角和花脸所唱的[西皮原板]和旦角的[慢板]唱腔中,这种“锣里入”的方式尤其多见。

    至于[铙钹夺头],它不像[大锣夺头]和[小锣夺头]那样常用,它的独特的具有苍凉、朴拙韵味的音色效果决定了它有着特定的应用范围。比如在一些苍凉、凄楚的舞台情境中,[铙钹夺头]就法规了它不可替代的渲染作用。如《洪羊洞》的“病房”一场,沉疴在身的杨延昭所唱的[二黄三眼]唱腔,便是由[铙钹夺头]来开领的。

下面谈谈[夺头]的变格打法。它是为了配合表演身段而改变了[夺头]锣鼓的收尾形式,即把常规的“大扑台仓”改为了“扎扎仓”。这样一来便也改变了原来[夺头]锣鼓板起眼落的节奏规律,而变作了板起板落。所以,胡琴的入头过门也就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夺头]在结尾处变换的“扎扎仓”打法节奏感很强,鲜明而有力,所以,它可以严丝合缝地与表演动作相配合,在一些边唱边舞的段落非常适用。如《春闺梦》张氏梦见战场离乱所唱的[二黄快三眼],配合着人物惊恐万状的身段动作便使用了这个变格的[大锣夺头]锣鼓。又如在《白蛇传》剧中白蛇、青蛇攻击法海的一个场面,这一段是在法海所唱的[西皮原板]中,白蛇、青蛇加走身段,也是边唱边舞。这段的一开始,是以常规的[大锣夺头]来开领的,接下来第二段,为了配合白蛇、青蛇的身段动作,也使用了变格的[大锣夺头]锣鼓。

最后再谈一下[软夺头]这个锣鼓。所谓[软夺头],就是把[夺头]锣鼓本来很具个性化的收尾“大扑台仓”变成了听觉上力度较弱的“顷仓”(或“令台”)。其实,这个[软夺头]锣鼓的正名应该叫[平板夺头],因为它本来就是[四平调]唱腔的专用“开头”,现在演出中仍多以它来开领[四平调]唱腔。如以[小锣软夺头]开领的《游龙戏凤》李凤姐所唱的[四平调]“自幼儿生长在梅龙镇”一段,和以[铙钹软夺头]做开头的《让徐州》陶谦唱的[四平调]“叹人生如花草春夏茂盛”等唱腔。

    [软夺头]的打法虽与[夺头]所有不同,但节拍数和板眼规律却都相同,所以,它又被不断得移用到[二黄]唱腔中,作为[夺头]的一种丰富变奏而应用于舞台。如《文昭关》伍子胥所唱[二黄快原板]的最后“父母的冤魂化灰烟”一段,为了与前几段[大锣抽头挂顷仓]的“开头”打法有所区别,在情绪上更趋激越以至高潮,就使用了[大锣抽头挂软夺头]这个锣鼓,在节奏和力度上颇具推动作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舞台效果。

京剧锣鼓经大全讲解版

京剧锣鼓经大全讲解版

锣鼓镲视频教学

京剧锣鼓经

京剧锣鼓经

锣鼓镲视频教学

京剧锣鼓:摇散板开头

京剧锣鼓:摇散板开头

戏曲知识

京剧打击乐欣赏:现代京剧锣鼓连奏

京剧打击乐欣赏:现代京剧锣鼓连奏

锣鼓镲视频教学

京剧锣鼓:用途及运用规律

京剧锣鼓:用途及运用规律

戏曲知识

京剧锣鼓知识大全!

京剧锣鼓知识大全!

锣鼓镲教程

京剧锣鼓知识与学习——打上锣鼓

京剧锣鼓知识与学习——打上锣鼓

锣鼓镲教程

《欢庆锣鼓》民间秘传锣鼓曲谱

《欢庆锣鼓》民间秘传锣鼓曲谱

锣鼓镲曲谱

见过锣鼓、花鼓,就是没有见过水鼓?

见过锣鼓、花鼓,就是没有见过水鼓?

锣鼓镲百科

大鼓的音色好不好与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鼓的音色好不好与材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锣鼓镲教程

打腰鼓口诀

打腰鼓口诀

锣鼓镲教程

成立锣鼓队需要哪些乐器?

成立锣鼓队需要哪些乐器?

锣鼓镲教程

常用的锣鼓经打法

常用的锣鼓经打法

锣鼓镲教程

如何练习打腰鼓?

如何练习打腰鼓?

锣鼓镲教程

打鼓需不需要学乐理知识?

打鼓需不需要学乐理知识?

锣鼓镲教程

宋代的战鼓是什么样子的?

宋代的战鼓是什么样子的?

锣鼓镲百科

认识打击乐器锣鼓镲

认识打击乐器锣鼓镲

锣鼓镲教程

打腰鼓口诀

打腰鼓口诀

锣鼓镲教程

锣鼓入门 | 竹法&古谱练习

锣鼓入门 | 竹法&古谱练习

锣鼓镲教程

打鼓需不需要学乐理知识?

打鼓需不需要学乐理知识?

锣鼓镲教程

孩子学鼓坚持不下去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学鼓坚持不下去了,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锣鼓镲教程

木板大鼓的历史溯源

木板大鼓的历史溯源

锣鼓镲教程

乐器认识——锣鼓镲

乐器认识——锣鼓镲

锣鼓镲教程

堂鼓的发展历史及演奏形式

堂鼓的发展历史及演奏形式

锣鼓镲教程

锣鼓学习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锣鼓学习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锣鼓镲教程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