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发声原理分解与分析
佚名 网络京胡发声的物理原理无非就是共振。把它分解开不外乎这样五个层次,我们分别从现象标志、产生条件,和改进措施作专项研究。
第一层,弓弦共振。必要条件是弓毛上抹松香,琴弦要具备一定的张力。标志现象是有音儿了。这是京胡发声的初始能量,从此以后能量只会衰减不会增加,能量由摩擦力产生,转化为声强,好胡琴转化效率高,不好的琴被各部件吸收掉了,最后出音就瘪就不亮。初始能量越大越好,当然和右手技术有关。同中国功夫一样借力使力的拉外弦要贴担、前文说过的柳叶弓法、咬住弦、挒拽,以及对弓杆马尾的要求,还有不可忽视的是千金尽量上移,这些都是保证初始能量充足的手段。拉里弦不要贴担子,弓毛不要压琴筒(和拉京二胡不一样),不做无用功,避免负能量的产生。把京胡拉响不难,难的是用最小的力气提供给京胡最大的正能量。相比其他擦弦乐器,京胡需要更大的初始能量。
第二层,弦皮共振。标志是有了一定音量和音色,这时手指扶触弦时有震动感觉。如果手指都没感觉,一定是调门不符,弦过张,皮太厚,通过调整调门应该得到解决,如果调整不出震动感,这样的琴毛病太大,有的新琴拉弦爱打嘟噜,是鞔皮时没充分揉皮造成弦皮共振不好。弦皮共振是京胡固定音域的基础,此时弦张力和皮张力大小和谐,否则共振不会好。例如塌皮时过大的弦张力和过小的皮张力不匹配自然不出好音,有限固定的有效弦长和不可变的筒前端外径决定皮弦共振的频率,每把琴都有一个共振范围,不可能一琴撑天。另外琴码作用很大,它传递能量,参与共振,要求码尽量少阻尼,不阻尼,所以码要轻、要磁实、又有弹性、大小合适。一把琴换五个码找出一个合适的并不夸张,什么码好,先能过滤掉噪音的码,其次和弦皮一起共振的就是好码。能否单根弦调音也是判断皮弦共振好坏的方法之一。有的琴里弦完全松弛时调外弦不出音儿,请换码试,否则是琴的问题。能否5度协调也是共振标志,5度不能协调多半是弦的问题,可调整千金位置,千金上弦的倾斜角,过去用丝线,五度不容易调准,所以调成阴阳弦实乃无奈之举。
第三层,皮筒共振。此时音量放大并表现出京胡的基本的特殊音色,音色有不可或缺的乐音,这是所有乐器都应该具备的音色。这一层次的决定条件是京胡尺寸中的筒内经壁厚杨头和筒身的软硬 。任何物质都有自振频率,凡在自振频率点上共振的都是小阻尼共振。筒太糠会吸收和衰减能量,太硬则自振频率高不能和皮匹配也不行。什么皮配什么筒有讲究,一般大筒配薄皮小筒配厚皮,筒糠配薄皮,筒硬配厚皮,就是为两者自振协调,更好地共振。筒音不好除换皮换筒外最简单的方法是削减壁厚,边削边试音。
第四层,筒杆共振。标志是音量进一步放大,京胡发丝竹声,这是一种舒服的低频噪声。这一层是京胡制作成功的关键。京胡尺寸和担子质量是关键条件,合适的风口也不可缺少。除了尺寸合适担子要有份量,份量足强度好,又不能太瓷实,水分要除尽,担子含水份吸收能量,当然不出音。有人说膛大好,容易共振,但是直径固定后,膛大一定壁薄。所以要选竹子成长三年以上,且在恶劣环境下成长慢的竹子,这样的竹子结实,壁薄膛大强度又高,尺寸还要合适所以稀缺。选担子看竹壁厚薄适度,干燥,表面平滑,没有纵向筋纹(原始含水少)。第一节顶端就能看出端倪,要眼大竹黄厚竹丝密。如果前三层共振都没有问题只是音量不足只有换担子。一般选四个担子配一个筒这是大多数京胡制作家的概率。如果买到一把担子和筒间有填充物的琴是好事情,不要嫌弃,说明制作者认真调配过了。
第五层,筒杆轴共振。一般的琴千金以下担子参与共振就是一把好琴了,最好的琴千金以上也振了,这样的琴叫作要那儿有那儿。它的决定性标志是虎口感觉震动。恭喜你得到了一把好琴。这是燕守平说的。这种琴五个层次都有共振,这种情况产生的条件除了初始能量足,尺寸合适,零件的质量,各个部件装配规范,共振的巧合,还需要不断地拉奏、调试。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包括拉琴功力的完善才能达到。所以大家都说琴是越拉越好听。也许你的手里就有一把这样的琴,就差一点时间的积淀了。因此我去票房喜欢提供胡琴给高手拉,帮我养琴。只是别给“木匠”用。我也喜欢拉别人的琴,体会不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