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孩子们怎么学习大提琴?(3)
吴临风 大提琴爱好者联盟五、几何式增长的练琴时间
一万小时定律大概是很难逃过了。如果琴童B希望在10-18岁这八年间完成琴童A在6-18岁这12年间完成的任务,甚至有所超越,那么每天的练习时间当然还是要保证。
老外说,他们的孩子在开始学琴的第一年,往往也是每天半小时;一年后,也会有部分放弃者,但剩余的那些笃定要继续学习的,会把时间变成一小时,尔后增加到两小时,后面更多。这又对应了上文提到的“Unstoppable”,而且不难想象,他们的练琴时间,可是丝毫不少于我们的孩子。
这和西方国家相对充裕的人均高水平教育资源分配可能有些关系。不那么大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使家长允许孩子在这种“不知道在短期或长期的未来有什么用”的事情上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会让其中天赋突出的孩子更容易做出成就。
一位长年居住美国、孩子在中国跟我学琴的家长,从另一个侧面给出了自己的观察结果,我也觉得很有道理;虽然与今天的讨论并不全然相关,但依然在此分享给大家:
“我在YouTube上搜到过一个康涅狄格州的男孩,小时候拉得真不怎么样, 跳着看到他在高中16岁学校音乐会上表演的视频,已经拉得很好了,绝对不比中国那些小学就考完9级的高中生差。也就是说,他们一家晃晃悠悠的用大概十年时间,达到中国勤快孩子学琴5、6年的水平,但最后大家水平是一样的。区别是前者小时候没太受罪,练习量偏少,可能不到中国孩子的一半,所以没有苦大仇深,比较enjoy,等年龄大一些,比如上了初中,心智和力量发育得更成熟,也能自然地接受每天更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所以进步速度也就提升了。幼年少年时期由于没有练得太狠,反而会有时间和精力做更全面的音乐素质提升。当然,这样花双倍课时费,等上双倍的年头,不是我们急功近利的中国家庭可以接受的。”
当然,我们完全不必妄自菲薄:在舞台上翩翩演奏的少年们,当然也是所在国家中最杰出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体,更不能代表在那些国家也广泛存在的“学着玩玩”之辈;中国国内(尤其是较发达城市)的基础音乐教育和器乐演奏教育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大量很杰出的职业或非职业的年轻演奏员。我们的演奏教育体系,在既定的社会大现实(例如升学压力等)条件下,做得已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