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提琴的种类
佚名 网络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小提琴(violin)
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个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有:Amati,Strapari,及 Guarneri;他们制造的乐器现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 d1, a1, e2, 音域超过3 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
小提琴的最早设计者是安德烈一阿马蒂 (Andrea Amati,1525年 ——1611年) 和格斯帕罗-达-萨罗 (Gasparo Da Salo,1542年——1609 年) 。由于他们两个曾在一起工作, 不同的历史文献就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阿马蒂为主,达-萨罗是副手;而另一种观点则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考虑到安德烈-阿马蒂要比达-萨罗年长 17 岁,则似乎达-萨罗应是在阿马蒂的指导下工作过。因为在那个年代 , 年资也就代表了权威。不过 , 这只是猜测。以此推论,则小提琴的最初设计者应是安德烈-阿马蒂的观点更为可取。
中提琴(Viola)
擦奏弦鸣乐器。提琴族中的中音乐器,外形及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体略大。五度定弦为c、g、d1,a1琴身长度一般为42.5厘米。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中提琴从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开始,每根弦间隔五度音程,依次为C、G、D及A音,比小提琴低五度,而比大提琴高了八度。 作为独奏乐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辉煌性和大提琴的浑厚有力的音响,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在演奏协奏曲时可以和乐队进行较量。因此作曲家为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不多见(多见于小提琴)。中提琴(Viola)名称,源自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是一种夹于两条腿之间拉奏的乐器。但其实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才是中提琴与小提琴的前身,因为古中提琴是架在肩上拉奏的。中提琴的发展和历史与小提琴十分相似,但在独奏的场合缺少小提琴的适应性和,只好居伴奏的地位,使演奏的声音便和谐。在十八世纪最后二十年间,许多乐家逐渐承认中提琴独特优美的音色,因而常用于海登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但用作独奏乐器时,它的音色独具特色,像是充满鼻音的弦乐器,发出低沉而神秘的声音。这种特点被中国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所利用,使加上弱音器的中提琴模仿马头琴的声音,在《嘎达梅林》,《御风万里》,《草原之歌》等等独奏或交响乐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中提琴独特的音色, 所以在交响乐中,大多处于中声部,经常会与小提琴, 大提琴,一起完成主旋律, 多以衬托为主。
19世纪,N·帕格尼尼获得了一把A.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中提琴,H·柏辽兹为它写了一首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柏辽兹不仅把中提琴独奏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把乐队的中提琴声部也写得十分优秀。20世纪以来,出现了L·特蒂斯、W·普里姆罗斯和P·欣德米特等中提琴演奏家。W·沃尔顿为特蒂斯、B·巴托克为普利姆罗斯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自己写了 4首中提琴协奏曲,由他亲自演奏。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来说,在室内乐作品中,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中,才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但中提琴在历史上一直不大受重视,即使像贝多芬这样善于开发乐器独特个性的大师,也满足于把中提琴保持在从属声部的水平上。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学生学习中提琴的热情。总有这样的说法,学不成小提琴的人迫不得已才转而改行搞中提琴。仿佛中提琴是件蹩脚的乐器,只配给庸碌无能的提琴家使用。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雨尔在他的歌剧《乌达尔》中,自始至终不用小提琴,而是把弦乐的基本的和最高的声部交给中提琴演奏。这个创举也许激发了相辽兹的创作欲。28年后,也就是在1843年,柏辽兹写下了他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部作品是柏辽兹题献给帕格尼尼的带中提琴助奏的交响曲。但是帕格尼尼嫌独奏中提琴声部过于沉寂,始终未予问津。这部作品后来是由帕格尼尼的学生西沃里予以首演的。其实,《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惨淡经营之作,中提琴在里面扮演标题上的主人公,落落寡合,却有一肚皮说不完的心思。换了小提琴作主角,未免过于耀眼;大提琴呢,又过于伤感;中提琴则深沉感人正合适。这部作品在19世纪的中提琴文献中可说是独步一时。不过话说回来,中提琴在历史上地位较低,还真和自身有几分关系。我们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师斯特拉迪瓦里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中提琴的尺寸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一个大致的认同。不是你嫌我做的大了,就是我嫌你做的小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制琴名师维柳姆,曾经制造了一批音响丰满有力的中提琴,可惜由于尺寸偏大未得到好评,被束之高阁了。19世纪末,特蒂斯(1876-1975)奋起从事中提琴演奏事业,终生不辍。他设计制造了十六又四分之三英寸的特蒂斯型中提琴,算是给中提琴定下了一个相对合适的身材。
大提琴(Cello)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或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
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标准高约48英寸(就是1.2米左右),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质:
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 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低音提琴,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 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别是E、A、D、G,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1个八度。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 C音。熟练的演奏家可以通过使用泛音来大大地超越乐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两种弓子,一种是法国弓,称为博泰西尼弓。另一种称为德式或西曼德尔弓,它有一个较长、较细的杆,很宽的扣手,用手握住棍杆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地用拨奏,这一特点使得它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
小提琴(violin)
是一种擦奏弦鸣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它的发音近似人声,适于表现温柔、热烈、轻快、辉煌以至最富于戏剧性的强烈感情。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个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有:Amati,Strapari,及 Guarneri;他们制造的乐器现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 d1, a1, e2, 音域超过3 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
小提琴的最早设计者是安德烈一阿马蒂 (Andrea Amati,1525年 ——1611年) 和格斯帕罗-达-萨罗 (Gasparo Da Salo,1542年——1609 年) 。由于他们两个曾在一起工作, 不同的历史文献就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说法是,阿马蒂为主,达-萨罗是副手;而另一种观点则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考虑到安德烈-阿马蒂要比达-萨罗年长 17 岁,则似乎达-萨罗应是在阿马蒂的指导下工作过。因为在那个年代 , 年资也就代表了权威。不过 , 这只是猜测。以此推论,则小提琴的最初设计者应是安德烈-阿马蒂的观点更为可取。
中提琴(Viola)
擦奏弦鸣乐器。提琴族中的中音乐器,外形及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体略大。五度定弦为c、g、d1,a1琴身长度一般为42.5厘米。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中提琴从比中央C低八度音程的C开始,每根弦间隔五度音程,依次为C、G、D及A音,比小提琴低五度,而比大提琴高了八度。 作为独奏乐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辉煌性和大提琴的浑厚有力的音响,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在演奏协奏曲时可以和乐队进行较量。因此作曲家为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不多见(多见于小提琴)。中提琴(Viola)名称,源自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是一种夹于两条腿之间拉奏的乐器。但其实古中提琴(Viola da braccio)才是中提琴与小提琴的前身,因为古中提琴是架在肩上拉奏的。中提琴的发展和历史与小提琴十分相似,但在独奏的场合缺少小提琴的适应性和,只好居伴奏的地位,使演奏的声音便和谐。在十八世纪最后二十年间,许多乐家逐渐承认中提琴独特优美的音色,因而常用于海登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但用作独奏乐器时,它的音色独具特色,像是充满鼻音的弦乐器,发出低沉而神秘的声音。这种特点被中国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所利用,使加上弱音器的中提琴模仿马头琴的声音,在《嘎达梅林》,《御风万里》,《草原之歌》等等独奏或交响乐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中提琴独特的音色, 所以在交响乐中,大多处于中声部,经常会与小提琴, 大提琴,一起完成主旋律, 多以衬托为主。
19世纪,N·帕格尼尼获得了一把A.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中提琴,H·柏辽兹为它写了一首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柏辽兹不仅把中提琴独奏写得非常精彩,而且把乐队的中提琴声部也写得十分优秀。20世纪以来,出现了L·特蒂斯、W·普里姆罗斯和P·欣德米特等中提琴演奏家。W·沃尔顿为特蒂斯、B·巴托克为普利姆罗斯写了《中提琴协奏曲》。欣德米特自己写了 4首中提琴协奏曲,由他亲自演奏。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发展来说,在室内乐作品中,特别是弦乐四重奏中,才充分发挥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但中提琴在历史上一直不大受重视,即使像贝多芬这样善于开发乐器独特个性的大师,也满足于把中提琴保持在从属声部的水平上。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学生学习中提琴的热情。总有这样的说法,学不成小提琴的人迫不得已才转而改行搞中提琴。仿佛中提琴是件蹩脚的乐器,只配给庸碌无能的提琴家使用。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梅雨尔在他的歌剧《乌达尔》中,自始至终不用小提琴,而是把弦乐的基本的和最高的声部交给中提琴演奏。这个创举也许激发了相辽兹的创作欲。28年后,也就是在1843年,柏辽兹写下了他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部作品是柏辽兹题献给帕格尼尼的带中提琴助奏的交响曲。但是帕格尼尼嫌独奏中提琴声部过于沉寂,始终未予问津。这部作品后来是由帕格尼尼的学生西沃里予以首演的。其实,《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惨淡经营之作,中提琴在里面扮演标题上的主人公,落落寡合,却有一肚皮说不完的心思。换了小提琴作主角,未免过于耀眼;大提琴呢,又过于伤感;中提琴则深沉感人正合适。这部作品在19世纪的中提琴文献中可说是独步一时。不过话说回来,中提琴在历史上地位较低,还真和自身有几分关系。我们知道,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是在制琴名师斯特拉迪瓦里的手中定型的。中提琴却没有这样的福气。中提琴的尺寸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一个大致的认同。不是你嫌我做的大了,就是我嫌你做的小了。法国19世纪上半叶的制琴名师维柳姆,曾经制造了一批音响丰满有力的中提琴,可惜由于尺寸偏大未得到好评,被束之高阁了。19世纪末,特蒂斯(1876-1975)奋起从事中提琴演奏事业,终生不辍。他设计制造了十六又四分之三英寸的特蒂斯型中提琴,算是给中提琴定下了一个相对合适的身材。
大提琴(Cello)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在管弦乐曲中大提琴声部经常演奏旋律性很强的乐句,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它也是非常为人们所喜爱的独奏乐器。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或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
类似小提琴,但琴身大很多,标准高约48英寸(就是1.2米左右),琴弓稍粗且短,定弦比中提琴低八度。
使用材质:
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丝;琴弓:马尾。
大提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是一种叫作“低音维奥尔琴”或“膝间维奥尔琴”(Viola de gamba)的15世纪的乐器演变而来。维奥尔琴的体积不像大提琴那么大,弧形也不那么明显,但演奏时可以夹在两膝之间,像大提琴那样用弓拉奏。
大提琴最初在意大利语中被拼作Violoncello,后来逐渐简写为Cello。 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 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 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低音提琴,擦奏弦鸣乐器。又称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 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根弦分别是E、A、D、G,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1个八度。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 C音。熟练的演奏家可以通过使用泛音来大大地超越乐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两种弓子,一种是法国弓,称为博泰西尼弓。另一种称为德式或西曼德尔弓,它有一个较长、较细的杆,很宽的扣手,用手握住棍杆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地用拨奏,这一特点使得它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