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走弯路启蒙初学小提琴更轻松
佚名 网络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在小提琴启蒙教学中所见过的种种教学误区,给家长和琴童们提出一些学习经验和建议,希望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渡过枯燥的启蒙学习阶段。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一个话题,就是如何避免走弯路,能够让小提琴琴童们在启蒙时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悦。希望能给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排忧解惑的渠道。我大致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因素。
家长的重要性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生活里,他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他们对生活,对一切事物的主观态度决定了孩子好或坏习惯的养成。初学音乐、乐器的孩子一般都是四、五岁的幼童,他们对学习任何新鲜事物都是不会抗拒的,只是缺乏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决心。对家长而言,为孩子选一个好的老师是第一要务。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我收的新学生无论是自己慕名而来,还是通过朋友介绍,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有同样一个开场白,那就是:“我孩子只是业余兴趣爱好学习。”或者是:“我孩子准备将来走专业发展路线的。”每每听到这样的学琴出发点,我思考的是,如果启蒙的孩子定性了业余和专业学习的方向,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是不同的教学法吗?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学无止境,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调研、实践中找到最科学的教学法,来正确地引导孩子入门学习的。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系主任童卫东教授发现,现在国内除了专业音乐院校的孩子之外,社会上很多慕名找他的一些学生,先不谈专业程度与否,手型姿势对与否,其音准、节奏完全没法儿听,不堪入耳。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社会上还是有那么极少数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有那么专业,甚至有可能自己都不会拉琴,那岂不是误人子弟?这个是穿插的一个题外话。但家长们在给孩子选择老师上还是要有个基本把关,对老师还是要有一定的认识、了解,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除择师把关之外,家长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我认为,那就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家长说,“我们只是业余爱好学习,我们还有跳舞、画画、跆拳道等等,很多兴趣班呢!每周只能练一到两次琴,平时作业也很多,没有时间练琴。”做家长的应该在每天的学习计划当中,给孩子所选的乐器制定练习时间,不会因为今天作业太多,今天孩子被留校,或者是今天堵车回家晚了,爸妈今天要加班了,没有人陪她练琴等等原因,而缺席练琴。我不开玩笑地说,我儿子现在小学六年级,上的是重点实验小学外教班,他小时候经常跟别人介绍自己放学后的状态,他用“打仗”来形容,他说他的每一分钟都像打仗,没有跟小伙伴们在外嬉戏的娱乐,没有参加过学校额外组织的任何娱乐节目,没有任何托词可以逃避每天的练琴时间。当然,作为母亲,其实我心里也很内疚。在孩子心目中,我是一个母老虎的形象,或许他小时候也有那么一丝丝的厌烦我吧。但是,现在回头想想,我不后悔我这样的陪伴方式,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已渐渐地把练琴当作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也没有一开始就给他定目标,定方向,只是让他入门规范,择师严谨,然后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所以,我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家长要把关孩子入门学琴规范,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定性专业或业余学习,家长的坚持,才会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基本功的重要性
其次,第二点,我想跟大家聊的就是规范的小提琴持琴姿势、站姿的问题重要性。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的牢骚,苦恼头疼的问题,就是每次练琴让孩子把琴抬高一点,不要驼背,人站直等等问题,家长在旁边不断说,可是往往坚持一分钟,一会儿又掉下来了。久而久之,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日复一日地这么练习,最后影响身体骨骼的健康发育,比如驼背、头往下勾着或往右歪着、膝盖弯曲站不直、肚子挺着等等问题。我觉得这些毛病的促成,绝对不是孩子自己不认真,不严格要求自己造成的。因为在于孩子本身,可能从入门开始,就不是很明确很了解到底如何让琴和身体合二为一的。我曾经接收过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女孩,长得很漂亮,文化课成绩也很好,初见她,我还在想,外形如此,拉琴也应该不会太差吧。可是当她拿琴的那一刻起,我简直快疯掉。她整个面和琴头都朝地上,然后拉的是一首中国曲子,从头至尾就像打太极似的摇头晃脑。问她为什么不按节奏来演奏,结果她的回答更是让我目瞪口呆。原来她根本就不太认识五线谱,学了六年,每次学新曲子,都是照葫芦画瓢,老师拉一句她就模仿一句,为了考级每年学一首曲子。待我大概地跟她稍稍讲了一些规范的持琴动作,以及她这个年纪应该具备一个什么样音乐素质能力状态之后,她满眼泪水无辜地盯着我,让我无法再继续说下去。确实像这样的孩子情况,现在还是比较普遍的,我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考级、展演比赛、大师班、艺术节等系列活动,作为评委也好还是授课老师也罢,经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存在这些问题。那么针对这些现
象该如何解决呢?
我认为,刚学琴的小朋友首先一定要学会站,就如少林寺学武术一样,蹲好马步是前提,如果下盘不稳定,那么使出的招式永远都是花拳绣腿。我会要求我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小提琴,不着急碰琴,第一个星期先练站姿,练耐力。这个站也不是随随便便的站,是需要背靠墙,眼睛平视前方,后脑勺、两边肩胛骨、屁股、后脚跟都紧贴墙面成直线,像这么站是需要耐力和定力的,所以我的要求是一次三分钟,一天至少五次。有了这最基础枯燥的训练,四五岁的小朋友慢慢就对学琴有了初步概念——哦,原来练琴是件很辛苦的事儿,琴弓都不拿的情况下,就这么空站着,一天练习下来,身上也是有点酸痛不适感的。待到孩子可以较轻松地稳定站立放松之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的持琴和握弓训练了。我的建议是,不到两手能分别很轻松地控制持琴和握弓姿势,两手决不能合二为一。这个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也有可能做不到。并且任何时候练琴,一定得有全身镜,从镜子里看自己的姿势标不标准,弓子走的直不直,要知道耳朵和眼睛就是自己回家练习的老师。
所以第二点建议就是,在漫长的学琴之路上,一定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总是询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拉曲子啊之类的话题。要知道,这些基本功基础打扎实了,两手协调运用自如了,自然就可以拉曲子驾轻就熟了,就如盖房子一样,只要地基打得好,打得扎实,就可以不断地给房子添砖加瓦。所以,请好好珍惜那些,愿意陪你慢练音阶、练练习曲这些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的老师们,他们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开口唱和广泛听的重要性。不要单纯地认为,器乐的学习,就是双手在学习,只有学唱歌的孩子们才需要动口唱。大家都知道,考专业音乐院校的孩子们,都是需要参加一项考试,就是视唱练耳。那么视唱练耳的俗语就是唱和听。曾经,我就见过很多学生,学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学生,可以拉很难的曲子,但是居然不会调音,不认谱,基本的节奏型都不认识。而小提琴最重要的就是耳朵听觉,而这个好的听觉是怎么慢慢得来的呢?我认为就是靠从小慢慢熏陶,多听多唱。而我指的这个听,不是像有的学生,比如说像我很多专业的学生,他们经常就是为了学习某一首新作品,然后专门找个时间将着这个曲子听几遍,临时抱佛脚。往往在这个时候,我反而不准他们去听,而是要他们先靠自己的肉眼所见到的谱子上的所有内容,经过自己认真识谱,最后能大概了解整首作品的梗概之后,再去听各种不同版本的演奏家们的不同处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学习、处理。
那么,在这里我说的听和唱,就是指一个习惯,一个融到生活里的习惯。比方说,每天早上一起床,刷牙洗脸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看书的时候,或者是临睡前的时候,不经意地让旋律音符融到你的平常生活里。正因为你在这么不经意的时间里,或者是很放松的时间里,这些旋律,这些音符就慢慢地输送到你脑海里,久而久之,你便难以忘却,你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从你的嘴里无意中哼出来这些旋律这些音符,如果是听得歌的话,我想你也许还会把歌词也唱出来。那么,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为经常听,所以总想唱。
对音乐的选择,我也不会让学生受限制,古典音乐、通俗音乐、流行歌都可以尝试。开阔视野,接触不同乐器,不同风格,特别像我们学小提琴弦乐器的孩子们,因我们是一个单声部的旋律线条,所以多听听唱歌,模仿歌唱句子,对我们是百利无一害的,一定记住,唱得好听,才能拉得好听。
希望家长们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渐渐把练琴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知道练琴和每天做作业都是一样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并且学会合理分配生活学习时间,在学习上也收获良好的习惯。学乐器,如果家长们给孩子们的概念是玩,他自然就不会认真对待。只有成为一个任务,逐渐养成习惯才会更加轻松。因此,学乐器的家长不要给孩子定性是业余或者专业学习,始终坚持持之以恒,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