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启蒙老师有多重要?一旦跟错老师将影响孩子的整个演奏生涯
佚名 网络小提琴演奏能力的好坏取决于第一个老师,大部分音乐班或音乐系的老师在接到新生的时候,最常碰到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不好」。每每要花至少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重新调整基础;而学生们每换一次老师,姿势就要重新改一次,这对师生而言都是非常挫折的一件事。
最糟的是花了很多时间调整,还不一定就可以把毛病根治,问题多半是出在一开始学琴的时候。
如果刚开始学的时候基础没打好,姿势没有确实地要求、养成了一些不好的演奏习惯,那么这些坏毛病就会根深蒂固融入学生的演奏方式(僵硬的姿势和紧绷的动作是最常见的「疾病」)。
这些长时间累积的习惯性动作,就像慢性病一样难以根治。以我自己的所闻所见,有许多学生和演奏家就是因此无法更上层楼,许多有天份的人也因此无法成为优秀的演奏家。
所以,不管我们学琴的动机为何,都不应该轻视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错误观念一:一般人总觉得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要试试看,看看孩子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天份,所以老师不用找太好的,先随便找个音乐老师上上看,如果确定要好好学,到时候再找好一点的老师就好了。
错误观念二:为什么别人学了三个礼拜就可以开始学一些简单的曲子,而我们家这一只学了两个月还在搞姿势?
错误观念三:上课的时候老师负责就好了,在家时孩子自己练就可以,我很忙,没时间陪他上课练琴。
其实打基础这件事实在是生活、学习、工作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我们学琴只是一个嗜好,也应该要重视基础。
打好基础之后,即使是演奏简单的小曲子,也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色;没有好的基础,就只能制造出如「动物遭到蹂躏所发出的惨叫声」一般的噪音,一点也达不到「怡情养性」、「培养气质」的效果了。
好的基础,可以让喜爱音乐的人在提琴的演奏上满足自己心灵的需求,也可以让有天分、有志从事音乐演奏的人有机会大放异彩。
不论学琴的动机是为了培养嗜好还是培养演奏家,在打基础的时期要求标准是没有「专业」与「业余」之分的。
「学生及家长的全心投入」、「专业有经验而且认真的老师」这两件事是塑造「好的开始」的绝对要素。在学琴的一开始,家长就应该抱持着「既然要学就好好学,不要让孩子学成半调子」的心态,并且引导孩子、灌输孩子相同的观念。
在开始学琴的前半年,就应该常常全家一起去听音乐会,在家也要常常放音乐,先让音乐成为全家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小孩子才会把学琴当作是一件和实际生活有相关联的事情,不会一开始就产生怀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和排斥。
在开始上课之后,家长应该要求和孩子一起上课,如此不但能了解师生上课的实际情形,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完全掌握,同时也可以在孩子平常练习时从旁协助,以增进练琴的效率;忙碌的家长不如把「陪孩子练小提琴」当作是难得亲子共同从事的家庭活动。为孩子打造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环境,对学琴及促进亲子关系都有好处。
有很多教琴的老师都没有强调「陪练」这件事的重要性。提琴家族(大、中、小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的演奏动作很复杂,两手要同时进行独立且完全不对称的动作,必须依靠极为细腻的肌肉协调度,这个特点是所有其他乐器所没有的,也因此垫高了学提琴的难度。
要能够掌握这些动作,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困难的,唯一的办法是靠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就像练投篮一样。任何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都必须有标准的姿势、放松灵活的关节与肌肉、以及精准无误的运行轨迹,在练习的过程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小环节没有确实做好,就很可能养成一辈子都改不了的坏习惯。
一般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常常没有办法同时兼顾这么多「注意事项」,如果练习时旁边能有个人帮忙注意、时时提醒他遗漏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大幅减少「越练越错」的机会。
最理想可以执行「陪练」任务的人莫过于家长了,但是切记陪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提高练琴效率,而非「监督」小朋友是否有认真练习。我一直希望可以培养几个助教,提供家长陪练的服务,免得学生一个礼拜后来上课时「面目全非」,甚至「倒退归零」!
接触小提琴教学这一行已经超过二十五年,发现教初学者教得好的老师实在是少之又少,再加上一般人对这一方面的认知有限,以致于二三十年过后小提琴基础好的学生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实在无法告诉大家要如何去找好的「初学者专家」,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有以下条件的老师初学者(注意,我是指完全不会拉琴的人,而不是已经上过课的「初级者」)应该极力避免:
一、没有经验和基础不好的老师
很多音乐系的学生都有在教小提琴,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有能力应付初学者,尤其是小孩子,因为音乐系并没有训练小提琴老师的课程。音乐系的学生重心仍在学校课业,除非他们很早就开始教琴,而且已经有能力开学生发表会,这表示他已经累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
还有许多音乐老师,并非音乐系主修小提琴的学历,虽然我并不否认其中也许多认真教学的老师,但是如果连音乐系的学生都不见得有很好的基础,就更别说非音乐系学历的老师了。
二、天才型的演奏家
教学必须仰赖对于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天份极高的演奏家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达成他人难以比拟的成就,但是没有经历过呕心沥血、绞尽脑汁解决问题的阶段,自己的学习经验完全无法应用在教学上,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学生「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动作都不会」。如果他们没有在教学法上进修,当然也不指望他们能当一个称职的「初学者专家」。
三、很忙的老师
初学小提琴的学生需要老师非常仔细地指导,老师上课时一定要很仔细、很有耐心,有时候甚至应该拨出时间帮学生多上几堂课或帮忙陪练。如果一个老师有太多其他的学生或太多外务,一定会消耗掉很多精力,上课的品质也大打折扣,举例来说,像我这种每年演出三四十次、又兼八个学校的人就不适合教初学者,虽然我对大家的基础很有意见,却拨不出时间来自己做,真是一大讽刺!
我最反对为了省钱而随随便便找不合适的老师学琴。不要梦想学小提琴可以像学口琴、玩管乐队一样,轻轻松松两三个礼拜就可以弄出一首歌来。要省钱就不要学琴,要学琴就正正经经地拜个好老师、严格的老师,规规矩矩、扎扎实实、按部就班地学。即使是个便宜的老师,一堂课少不了要花个三四百,花了时间和金钱却学不到真正的功夫,那不如把这些成本拿去玩其他的东西吧。
最后我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 学乐器绝对不能急。一定要先把基础扎稳。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样,大家应该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定进度,大部分的人在初学的阶段都比较慢,基础姿势确立之后就可以开始学许多小曲子,只要是基础打得很扎实的学生,在学习进阶技巧时的适应期一定比较短。
家长切忌和其他人比进度、比程度。把眼光放远一点,「争一世,不争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