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笙篇
佚名 网络点击大图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这是要学哪种乐器
私聊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她的孩子在学笙。
笙?!我对民乐的了解仅限于看过电影闪光少女。身边的孩子大多学习西洋乐器,民乐学的较多的也是古筝琵琶之类的。学笙的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笙入门容易吗?相信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一头雾水,因为笙是相对冷门的乐器,市场及网络上学习资源有限,
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现代诗人徐志摩曾有诗《再别康桥》曰:“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别具一番情趣。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代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脚以装簧片;
乐器特色: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音色: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它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发展历史:1978年,中国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几支匏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经作用,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
当时笙的形制主要有十九簧、十七簧、十三簧。唐代又有了十七簧的义管笙,在十七簧之外,另备两根义管,需要时,再把它临时装上去。早期的笙为竹制,后来改为铜制。
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的笙有方、圆、大、小各种不同的笙的形制。
由于笙流传的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兜妈今天分享的是《儿童中国民乐品赏》音频,这套音频分为四个阶段:童蒙养正系列、问史明辨系列、志在修远系列、大智修德系列。
第一阶段:童蒙养正篇
表现自然奇趣与生活百态
“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儿童在心性纯净的幼年接受到最纯正的爱的教育,他们关爱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小小的体验:懂得爱与感恩的儿童才会是幸福的儿童。本系列在表现自然奇趣与生活百态美好事物的曲目中共选编了六张专辑:
“百鸟朝凤”:这里有可爱的鸭子拌嘴、有调皮的八哥洗澡、惹人疼爱的画眉跳架,还有空山鸟语、孔雀开屏、百鸟朝凤、以及寒鸦戏水……
“昆虫世界”:这里是勤劳的蜜蜂、吐丝的春蚕以及点水的蜻蜓的天堂,当然昆虫世界里一定少不了翩翩飞舞的蝴蝶。
“花树仙风”:亭亭玉立的出水莲、傲雪迎霜的苍松、花之君子梅花、花中隐士兰花,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风采……
“童真童趣”:在儿童眼中,无论是卖菜、打枣、滚核桃、还是朗朗读书的“书韵”,生活中的点点滴都有无尽的乐趣。
“喜庆时分”:传统节日、乡村庙会、婚庆礼俗、亲人相聚的喜庆时分,儿童能体会到世间最真的亲情与幸福!
“好戏连台”:北京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河北的梆子、陕西的秦腔和郿鄠……戏里戏外在儿童的眼里都是好戏!
第二阶段:问史明辨篇
以历史发展顺序为主线
读史使人明智,熟知历史的儿童不会盲从,他们会辨是非、明事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这一阶段的六张专辑以历史顺序为主线,从上古、先秦至元明清娓娓道来,让儿童以中国传统民乐为纲,全面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的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学、绘画……
“先秦之一”:这里有原始先民们在森林里集体捕捉猎物的激动、周文王驾驭的八匹骏马、有孔子泣颜回的师生之谊,当然少不了中国第一部有乐谱记载的《幽兰》……
“先秦之二”:在一次次天问中,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带着这些困惑已进入了战国诸子百家、群雄争霸的时期了……
“秦汉时期”:孟姜女、王昭君、苏武、刘邦、项羽,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展现在眼前、一幅幅真实的历史事件在身边上演……
“魏晋隋唐”:跟着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去倘佯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范、随着吟咏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体会被胡人强掳十二年,好不容易能回归故土却又面临母子分离的无奈;大浪淘沙的三国人物似乎还在眼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耳边渐渐响起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的曼妙音乐《霓裳羽衣曲》……
“宋”: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高度发展,却常年战乱不止、让人扼腕叹息的宋朝,蜂拥出一批批的爱国志士、流传着一篇篇的千古佳话;每一个人物、事件的后面都有一大段耐人寻味的历史与评论:为雪靖康之耻的抗金名将岳飞和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时势的飘零无限感慨的郭沔,借《潇湘水云》来寄托自己的眷念之情;还有南宋与元朝最后一次战役的《崖山哀》……
“元明清”:元曲、明清小说、民间小曲,由于异族与汉族统治的斗争与融合,使得俗文化在这里快速的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志在修远篇
以中国地理民俗文化为纲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风情各异,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地区的文化和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所共同组成的,中国的民乐根植在中华民族文化这片广博的土地上。
志在修远系列以中国地理民俗文化为纲,所选曲目均有地方特色,让儿童了解中国的地理山川、各族风俗、东北文化、秦晋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客家文化、闽粤文化……让我们的孩子将来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听到中国民乐就好像听到了他心中的另一种母语!
北国风光 秀美江南 瑰丽南国 彩云之南 丝路驼铃
第四阶段:大智修德篇
引导孩子修性养德、志向高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乐教、诗教、画教都是一种人格的教育;只有懂得分离的痛苦才会珍惜眼前的所有、只有懂得爱与感恩的儿童才会真正领略什么是幸福;仅仅通过言辞的教育对处在发育成长期的儿童显得力不从心,而中国民乐在引导儿童修性养德的方面透入肌骨、内涵深厚、尽善尽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中国的先哲早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概念和近半个多世纪来在欧洲发展起来的音乐治疗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智修德系列引导孩子修性养德、志向高远…
诗中有乐 画外有音
人生际遇 亘古情爱 离愁别绪 志在天地 专为儿童制作的特别专辑——《四季——中国民族管弦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