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戏曲知识

频道主页

《评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评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3)

佚名  网络 

  爱莲君(1918—1939),评剧女演员,工旦行,“爱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爱莲君生于1918年,祖籍天津。她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妓院,她11岁就在这人间地狱里过着怕人的生活。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2岁拜赵月楼学评戏,曾受师兄王锡瑞等教益。14岁成立爱莲社挑班主演。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到全国各地演出,又应邀东渡日本,到大阪灌制唱片。1935年,她率爱莲社赴上海演出。与钰灵芝,白玉霜三班组成“三连社”。轰动一时,至今仍为评剧史上的一段佳话。短短几年,她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被成为“爱”派。爱莲君的代表剧目有《于公案》、《蜜蜂记》、《烧骨记》《庚娘传》、《三赶韩梨花》等,3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国乐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
  喜彩莲(1916—1997),评剧女演员,工旦行,“喜派”创始人,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11岁进复盛戏社拜莲花落艺人吴寿朋为师学艺,12岁进元顺剧社,艺术上受到了李金顺的影响。17岁挑班主演并改剧社为阳春社。30年代初,喜彩莲带着《杨乃武与小白菜》、《贫女泪》、《可怜的秋香》、《杨三姐告状》、《宦海潮》等时装戏以及从京剧移植过来剧目《孟丽君》、《白蛇传》、《武则天》等剧目闯入天津。1937年5月,喜彩莲将京剧《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改成评剧在上海一炮打响,同时对评剧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她演唱艺术有扎实的功底,嗓音高亢、明亮,表演细腻准确;在上海,评剧艺人喜彩莲与戏剧大师欧阳予倩的交往是剧坛一段佳话,移植并演出了《人面桃花》,引入了南梆子,被誉为“时代艺人”。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怀下,喜彩莲与小白玉霜等评剧艺人成立新中华评剧工作团,之后与其它剧团合并成立为中国评剧院。她的戏路宽,不但主工青衣、花旦,且在老旦、彩旦方面做出了贡献。
《评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评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同时期其他名家还有芙蓉花、花莲舫、钰灵芝、筱桂花、筱麻红、王金香、花玉兰、刘鸿霞、李银顺、李宝顺、李小霞、花小仙等等。
  旦角流派创始人
  小白玉霜(1922—1967),评剧新白派创始人,20世纪50、60年代评剧届的领头羊。原名李再雯,山东人,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为养女。经李文祉启蒙,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14岁登台演戏,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劝爱宝》《珍珠衫》《红娘》等。小白玉霜的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富有独特风韵。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1950年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贞、《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代表作《秦香莲》被拍成电影。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新凤霞(1927—1998),评剧新派创始人。原名杨淑敏,天津市人。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作家。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她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也被评选为亚洲最杰出艺人,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
  鲜灵霞(1920—1993),评剧鲜派创始人。原名郑淑云,生于河北省文安县丰各庄。姊妹三人,她最小,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租地生活。1923年闹水灾,她随母亲逃荒到天津。鲜灵霞的家在南市大舞台对面,聚华升平俩戏院又在附近,几年间,她这种“捋叶子”的方法,学会了不少出评戏。后郑淑云改名换姓叫鲜灵霞。1934年,正式拜著名评剧前辈刘宝山和刘兆祥为师。鲜灵霞的嗓音高亢响亮,音域宽广,清脆响亮,横竖兼备,音韵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对李、刘两派剧目中原有的唱腔进行加工润色;另一方面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她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她善演的剧目有《井台会》、《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梦》、《夫人城》、《锯碗丁》等。1954年参加天津市首届戏曲汇演时,鲜灵霞演出《井台会》荣获演员一等奖。1956年赴朝鲜演出慰问志愿军。1959年应邀赴长春拍摄戏曲电影片《包公三勘蝴蝶梦》。她曾任天津评剧院副院长。
  韩少云(1931—2003),评剧韩派创始人。画家。是河北玉田人,她9岁入梨园,新中国成立前后已在唐山一带走红,1950年参加了东北实验评剧团(后为沈阳评剧院)。1952年她主演的《小女婿》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表演一等奖,因唱腔新颖,表现自然而享誉全国。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她排演了近200出戏。她所扮演的“五四”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妇女典型都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她唱腔圆润醇厚,吐字清新,腭(疙瘩)音运用尤佳,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主演的《小姑贤》于1953年在“东影”拍成电影,它是我国建国后第十部戏曲片、第一部评剧艺术片、《人面桃花》先后录制成电影片、电视片,在全国播放。10多出剧目的唱段、选场或全剧录成唱片和盒带,部分唱段收入沈阳音乐学院等几所院校的教材中,部分唱段选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韩少云专辑》。
  花淑兰(1929—2005),评剧花派创始人。原名葛淑兰、评剧教育家。1929年生于河北省唐山林西一个梨园世家。八岁起随母刘玉舫学戏,兼学京、梆、大鼓等,十一岁开始登台。十二岁便在唐山、秦皇岛、天津等地演出。1945年,她在张家口演出,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有革命内容的新戏,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文艺思想的教育。1946年进入北京演出,很快以《刘翠屏哭井》和《保龙山》声名鹊起。1953年以一出《茶瓶计》获东北汇演优秀表演奖,之后加入沈阳评剧院。花淑兰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在唱腔上广采博取、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戏路宽广,能胜任小旦、花旦、青衣甚至是小生各个行当,文武兼备,善于塑造各类角色,并能从人物性格出发。她巧妙地将刘、爱为代表的两派的演唱艺术融为一体,形成她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被称为花派。她的代表剧目有:《茶瓶计》、《黛诺》、《谢瑶环》、《牧羊圈》、《三节烈》等。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花淑兰演出了近二百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培养弟子近50人,为评剧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筱俊亭(1921—2013.11.04),评剧筱派创始人。6岁丧父,8岁起就跟随盲艺人王先生学唱民间小曲,后拜老艺人杨义为师学习蹦蹦儿戏。青年时代,她又深深迷恋上前辈名家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的演唱艺术,并努力学习她们的优长,十多岁即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1951年,筱俊亭应邀到锦州演出,1952年6月参加锦州评剧团。1952年秋,她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调至沈阳。她结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于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三关排宴》、《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丰收之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在评剧剧坛具有特殊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世称“筱派”。
  李忆兰(1925—1992),李派创始人。祖籍北京,是河北梆子名老艺人大李贵云的女儿。她从小在梆子班里长大,15岁改学京剧,1952年夏,李忆兰改行学评剧。她主演的剧目有《张羽煮海》、《花为媒》、《樊梨花斩子》、《祥林嫂》、《苦菜花》、《南方烈火》、《阮文追》、《拜月记》、《无双传》、《白蛇传》、《樱花恋》、《喜神》、《高山下的花环》、《多情的河》、《乔迁之喜》、《楠竹夫人》等,还主演过故事片《画中人》,为电影《党的女儿》配唱主题歌。
  花月仙(1922— ),评剧花派创始人,工青衣、老旦。幼年在天津拜师赵月楼、碧莲花学评剧,长年与碧莲花、喜彩莲搭班演戏,20世纪40年代初已成名,在天津以及上海、南京、青岛、东北等地演出。1953年后,历任北京市评剧团演员,中国评剧院演员、艺委会副主任。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演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马寡妇开店》等。1985年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一等奖。
  陈桂秋(1931— )评剧陈派创始人。原名周喜珍。1931年出生于天津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沈阳评剧院八大主演之一。《陈桂秋评剧表演艺术》入选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二岁从师赵良玉学习评剧,学唱青衣、闺门旦和娃娃生。十三岁又拜著名评剧老艺人碧月珠为师,拜师后刻苦用功,当年即登台演出,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赞誉。十六岁挑班主演。她的嗓音宽厚,行腔究棱角力度,口齿清白利落。早年代表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吕布与貂蝉》、《赚文娟》、《人面桃花》等。她不仅擅演旦角戏,小生戏也很见长;主演《花木兰》时,旦腔、生腔和武功俱富功力。五十年代初,曾以主演《游龟山》在东北成名,成为沈阳评剧院八大主演之一。后调入锦州评剧院任主演,在根据李季同名长诗改编的大型现代戏《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坚强的边区少女的形象,轰动一时。
  生角流派创始人
  魏荣元(1923—1976),评剧花脸、老生,魏派创始人。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幼年入复盛戏社学艺。十二岁登台,曾在平津一带演出。曾演京剧、梆子、曲艺。建国后,任中国评剧院演员。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评剧男声唱腔有创造性的改革创新。擅演剧目有《钟离剑》、《孙庞斗智》、《夺印》《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等。主演的《秦香莲》已拍成影片。
  张德福(1931— ),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戏班里,拜孙宝亭为师。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1953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后,他的小生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与新凤霞长期合作,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祥林嫂》《春香传》《三里湾》《六十年变迁》《金沙江畔》《杨三姐告状》《会计姑娘》《阮文追》《志愿军的未婚妻》《金印记》《御河桥》《杨乃武与小白菜》《无双传》《花为媒》《樱花恋》《锯碗丁》《高山下的花环》等。
  洪影(1930—2012),评剧女小生、兼老生,洪派创始人。8岁随金百灵学戏,9岁到北京与赵月生学京剧老生,12岁在北京开始票戏,1951年入唐山专区胜利剧社唱京剧老生,1952年随团改为唐山专区实验评剧团(后并入唐山市评剧团)正式唱评剧。洪影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高音区明亮,低音区苍劲有力,其演唱吸收了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旋律,突破评剧原生腔板式束缚,唱腔新颖流畅,以情带声。代表作有《刘翠萍哭井》《梁祝》《刘伶醉酒》《十五贯》《红龙传》《周仁献嫂》《孙安动本》《孙庞斗志》《御河桥》《王二姐思夫》等。
  马泰(1935—2004),评剧老生,马派创始人。师承评剧艺人张润时先生,1955年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率领下与一批青年演员深入工矿演出。马泰与喜彩莲合作演出了《怀乡梦》、《小借年》、《马寡妇开店》等剧目。20世纪60年代他先后主演了《夺印》中的何文进、《金沙江畔》中的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向阳商店》中的刘宝忠、《阮文追》中的阮文追、《钟离剑》中的勾践、《孙庞斗智》中的孙膑、《李双双》中的孙喜旺等。他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表演及演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众多优秀唱段在老百姓中广为传唱久唱不衰,如:《夺印》中“水乡三月风光好”“我良言苦口将你劝”;《向阳商店》与魏荣元先生的联唱“咱兄弟三十年前学徒把苦日子过”;《金沙江畔》中“高原风景极目望”等等。
  其他名家
  同时期的其他旦角名家还有:新翠霞、六岁红、羊兰芬、莲小君、李文芳、筱玉芳、筱玉凤、筱月珠、李兰舫、鑫艳玲、喜彩苓、夏青、鲜灵花、碧燕燕、郭砚芳、小王金香、赵丽蓉、花砚茹、筱紫玉、新艳琴、范金亭、邢韶瑛、小花玉兰、杨淑芳、小玉霜等等。
  同时期的其他生角名家还有:李福安、刘小楼、席宝坤、袁凤霞(女)、郭少楼、郭贵臣、陈少舫(丑)、孔广山、单少峰、王鸿瑞、艳铭杰(女)、欧阳菊笙等等。
  梅花奖获得者
《评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评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评剧院团
  建国后,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相继建立,天津、唐山、北京、河北、长春、哈尔滨等地也先后成立了评剧团。至1985年全国有百余个评剧团体。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中国评剧院、沈阳评剧院、天津评剧院、哈尔滨评剧院等。
  评剧剧目
  在不长的历史里,评剧积累了众多雅俗共赏的经典剧目,据不完全统计,曾上演过的评剧剧目约有1880余出。剧目来源有:①对口拆出时期来源莲花落、蹦蹦戏的剧本;②清末民初“劝善”为宗旨的“宣讲文学”;③根据《今古奇观》《聊斋志异》改编;④评剧形成前后从皮影戏、河北梆子、京剧移植改编;⑤根据冀东和渤海人民到东北、唐山等地经商引起的悲欢离合的故事改编;⑥五四运动之后的新编现代戏
  诸如:安安送米、庵堂认母、白蛇传、败子回头、搬窑、保龙山、拜月记、半把剪刀、半江清澈半江红、包公赔情、包公三勘蝴蝶梦、茶瓶计、春草闯堂、春香传、黛诺、打金枝、打狗劝夫、丁香割肉、窦娥冤、杜鹃山、杜十娘、对花枪、夺印、樊梨花斩子、凤还巢、凤阳情、费姐(小姑不贤)、焚香记(打神告庙)、夫人城、高山下的花环、疙瘩屯、庚娘传、海棠红、韩玉娘、黑猫告状、红白喜事、红楼梦、红楼夜审、红岩诗魂、红龙传、洪湖赤卫队、胡风汉月、蝴蝶杯、花为媒、花打朝、回杯记(王二姐思夫)、寄印传奇、家、江姐、金沙江畔、金玉奴(豆汁记)、金印记(六国封相)、井台会(李三娘打水)、九尾狐、锔碗丁、卷席筒(奇冤义胆)、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苦菜花、会计姑娘、空谷兰、老妈开嗙、梁山伯与祝英台(双蝴蝶)、李双双、李香莲卖画、刘胡兰、刘伶醉酒、刘巧儿、吕布与貂蝉、马本仓当官记、马寡妇开店、卖妙郎、卖油郎独占花魁、梅香、梅雪遇、孟丽君、密建游宫、蜜蜂记、穆桂英挂帅、南方烈火、南海长城、楠竹夫人、闹严府、霓虹灯下的哨兵、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乾坤带、秦香莲、青春之歌、琼花、劝爱宝、人面桃花、阮文追、三看御妹、山里人家、烧骨记、双罗衫(白罗衫)、水冰心抗婚、孙庞斗智、桃花庵、桃李梅、啼笑姻缘、王少安赶船、我那呼兰河、无双传、西厢记、祥林嫂、祥子与虎妞、向阳商店、相思树、潇湘夜雨(临江驿)、小二黑结婚、小姑贤、小借年、小女婿、小院风波、谢瑶环、雪玉冰霜(秦雪梅吊孝)、绣鞋记(三节烈)、杨八姐游春、杨二舍化缘、杨门女将、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野火春风斗古城、夜宿花亭、樱花恋、于公案(刘翠屏哭井)、玉堂春、玉镯记、御河桥、宰相胡同、张羽煮海、赵五娘、珍珠衫、珍珠塔、周仁献嫂、钟离剑、朱痕记(牧羊卷)、赚文娟、卓文君等。
  评剧艺术节
  评剧是中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的传统剧种之一。中国评剧艺术节创办于2000年,是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大型戏剧艺术节。从第四届开始变成每两年举办一届,主办地设在评剧的发源地河北省唐山市。
  中国评剧艺术节以继承、发展、弘扬评剧艺术,不断扩大评剧艺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宗旨。艺术节的内容包括优秀剧目的评选和演出,召开评剧艺术研讨会,组织评剧爱好者演艺比赛和评剧电影展映周等活动。艺术节在举办过程中十分注重时代性和群众的参与性,同时自第三届以来不断加强与经济活动的结合,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艺术交流,推动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评剧简谱[见皇姑]秦香莲/秦香莲唱段

评剧简谱[见皇姑]秦香莲/秦香莲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人面桃花]全剧曲谱

评剧简谱[人面桃花]全剧曲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焦裕禄选段

评剧简谱[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焦裕禄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哭一声二丫头寿命短]杨三姐告状/杨母唱段

评剧简谱[哭一声二丫头寿命短]杨三姐告状/杨母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采桑叶]刘巧儿选段

评剧简谱[采桑叶]刘巧儿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小女婿【鸟入林】韩少云演唱

评剧小女婿【鸟入林】韩少云演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小桥送线]刘巧儿刘巧儿唱段

评剧简谱[小桥送线]刘巧儿刘巧儿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三春杨柳]人面桃花/崔护唱段

评剧简谱[三春杨柳]人面桃花/崔护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千山万水来京城]选自/秦香莲/正调慢板

评剧简谱[千山万水来京城]选自/秦香莲/正调慢板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小河流水]小女婿》杨香草/女/唱段

评剧简谱[小河流水]小女婿》杨香草/女/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报花名]花为媒选段、琴谱

评剧简谱[报花名]花为媒选段、琴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琵琶词]秦香莲/秦香莲唱段

评剧简谱[琵琶词]秦香莲/秦香莲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未曾说话笑脸扬]打狗劝夫选段

评剧简谱[未曾说话笑脸扬]打狗劝夫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曲江池上独自赏春天]无双传/王仙客唱段

评剧简谱[曲江池上独自赏春天]无双传/王仙客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评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评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评剧代表曲目与主要流派

戏曲知识

评剧简谱[劝嫂娘]包公赔情选段

评剧简谱[劝嫂娘]包公赔情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小女婿/杨香草/女/唱段

评剧简谱[鸟入林鸡上窝黑了天]小女婿/杨香草/女/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绣红旗]江姐/选段、青松制谱版

评剧简谱[绣红旗]江姐/选段、青松制谱版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满园春色艳阳天]乾坤带选段

评剧简谱[满园春色艳阳天]乾坤带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一枝梅]评剧玉堂春选段

评剧简谱[一枝梅]评剧玉堂春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御河桥选段

评剧简谱[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御河桥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巧儿我采桑叶]刘巧儿/刘巧儿唱段

评剧简谱[巧儿我采桑叶]刘巧儿/刘巧儿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劝广清]夺印/何文进唱段

评剧简谱[劝广清]夺印/何文进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欢笑一堂喜气浓]评剧/花为媒/选段、对唱

评剧简谱[欢笑一堂喜气浓]评剧/花为媒/选段、对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大堂]谢瑶环选段

评剧简谱[大堂]谢瑶环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洞房中]凤还巢选段

评剧简谱[洞房中]凤还巢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花为媒]开幕曲

评剧简谱[花为媒]开幕曲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人常说景颇山上]戴诺选段

评剧简谱[人常说景颇山上]戴诺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人常说景颇山上云雾深]黛诺/黛诺/女/唱段

评剧简谱[人常说景颇山上云雾深]黛诺/黛诺/女/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听那人讲一遍]评剧祥林嫂选段

评剧简谱[听那人讲一遍]评剧祥林嫂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定情]小女婿选段

评剧简谱[定情]小女婿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下离井台用目瞧]井台会/李三娘/旦/唱段

评剧简谱[下离井台用目瞧]井台会/李三娘/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一闻此言大吃一惊]杜十娘/杜薇/旦/唱段

评剧简谱[一闻此言大吃一惊]杜十娘/杜薇/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珍珠衫选段

评剧简谱[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珍珠衫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张五可用目瞅]花为媒/张五可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张五可用目瞅]花为媒/张五可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无限的悲怀我的柔肠百转]白蛇传/白素贞/旦/唱段

评剧简谱[无限的悲怀我的柔肠百转]白蛇传/白素贞/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蒙嫂娘十八年将弟抚养]包公赔情/包拯/净/唱段

评剧简谱[蒙嫂娘十八年将弟抚养]包公赔情/包拯/净/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红军不怕远征难]评剧金沙江畔选段

评剧简谱[红军不怕远征难]评剧金沙江畔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格登取宝]评剧金沙江畔选段

评剧简谱[格登取宝]评剧金沙江畔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老爷容我禀实情]珍珠衫选段

评剧简谱[老爷容我禀实情]珍珠衫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李三娘打水]井台会一折

评剧简谱[李三娘打水]井台会一折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小酸枣]金沙江畔/金秀唱段

评剧简谱[小酸枣]金沙江畔/金秀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刘姥姥骑毛驴眉开眼笑]刘姥姥选段

评剧简谱[刘姥姥骑毛驴眉开眼笑]刘姥姥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劝一劝驸马爱婿]打金枝选段

评剧简谱[劝一劝驸马爱婿]打金枝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问君王]杨八姐游春/佘太君唱段

评剧简谱[问君王]杨八姐游春/佘太君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劝万岁你莫要动真气]打金枝/国母/旦/唱段

评剧简谱[劝万岁你莫要动真气]打金枝/国母/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夸马]现代戏/会计姑娘选段

评剧简谱[夸马]现代戏/会计姑娘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春香传]第三幕 爱歌

评剧简谱[春香传]第三幕 爱歌

评剧唱谱

评剧收租院《黑沉沉的地,黑沉沉的天》曲谱

评剧收租院《黑沉沉的地,黑沉沉的天》曲谱

地方戏谱

评剧简谱[大堂]绣鞋记选段

评剧简谱[大堂]绣鞋记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凤还巢]第十二场

评剧简谱[凤还巢]第十二场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一见蓝衫吃一惊]桃花庵/陈妙禅/旦/唱段

评剧简谱[一见蓝衫吃一惊]桃花庵/陈妙禅/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黑鱼嘴冷风凄凄湖水寒]夺印选段

评剧简谱[黑鱼嘴冷风凄凄湖水寒]夺印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雪下红梅]血溅乌纱/选段、伴奏谱

评剧简谱[雪下红梅]血溅乌纱/选段、伴奏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大堂控诉]绣鞋记张春莲唱段

评剧简谱[大堂控诉]绣鞋记张春莲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我闻听此言如刀割心]六月雪/窦娥[旦/唱段

评剧简谱[我闻听此言如刀割心]六月雪/窦娥[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莫负今宵]谢瑶环选段

评剧简谱[莫负今宵]谢瑶环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拜寿行路]花为媒选段

评剧简谱[拜寿行路]花为媒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与驸马打坐开封堂上]秦香莲/包拯唱段

评剧简谱[与驸马打坐开封堂上]秦香莲/包拯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这几天随红军渡过金沙江]金沙江畔/珠玛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这几天随红军渡过金沙江]金沙江畔/珠玛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今别离]胡风汉月选段

评剧简谱[今别离]胡风汉月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叹岁月似流水转眼而过]清风亭选段

评剧简谱[叹岁月似流水转眼而过]清风亭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琼莲我囚在了黑石牢间]张羽煮海/琼莲/旦/唱段

评剧简谱[琼莲我囚在了黑石牢间]张羽煮海/琼莲/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千里奔波]三春杨柳选段

评剧简谱[千里奔波]三春杨柳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受尽了折磨盼重圆]无双传无双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受尽了折磨盼重圆]无双传无双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从东庄到西庄我到处把你找]夺印烂菜花/女/唱段

评剧简谱[从东庄到西庄我到处把你找]夺印烂菜花/女/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数九隆冬雪花飘]井台会选段

评剧简谱[数九隆冬雪花飘]井台会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店家托灯前引路]马寡妇开店选段

评剧简谱[店家托灯前引路]马寡妇开店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血债要用血来偿]红灯记选段

评剧简谱[血债要用血来偿]红灯记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杨三姐未曾说话悲悲切切]杨三姐告状/杨三娥/旦/唱段

评剧简谱[杨三姐未曾说话悲悲切切]杨三姐告状/杨三娥/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满面含羞启朱唇]王少安赶船/张翠娥/旦/唱段

评剧简谱[满面含羞启朱唇]王少安赶船/张翠娥/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三春杨柳黄莺唱]人面桃花/崔护/生/唱段

评剧简谱[三春杨柳黄莺唱]人面桃花/崔护/生/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黑鱼嘴]夺印选段

评剧简谱[黑鱼嘴]夺印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见厅长]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见厅长]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忽听得谯楼上二更二点]蝴蝶杯选段

评剧简谱[忽听得谯楼上二更二点]蝴蝶杯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太阳出来红似火]杨三姐告状选段

评剧简谱[太阳出来红似火]杨三姐告状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我的爹他不该包办婚姻]刘巧儿/女/唱段

评剧简谱[我的爹他不该包办婚姻]刘巧儿/女/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罗汉钱]第一场

评剧简谱[罗汉钱]第一场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别子]牛郎织女选段

评剧简谱[别子]牛郎织女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我一见花铃出言冷]败子回头/王俊峰/生/唱段

评剧简谱[我一见花铃出言冷]败子回头/王俊峰/生/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慢闪秋波仔细观瞧]花为媒/张五可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慢闪秋波仔细观瞧]花为媒/张五可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嫁一个老实人也好安身]祥林嫂/祥林嫂唱段

评剧简谱[嫁一个老实人也好安身]祥林嫂/祥林嫂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断桥一折]白蛇传选场

评剧简谱[断桥一折]白蛇传选场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水乡三月风光好]评剧夺印选段

评剧简谱[水乡三月风光好]评剧夺印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春香传]第二幕 百年佳约

评剧简谱[春香传]第二幕 百年佳约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咱弟兄]向阳商店/第五场 王永祥、刘宝忠对唱

评剧简谱[咱弟兄]向阳商店/第五场 王永祥、刘宝忠对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小女婿/第一/二场]托媒、定情

评剧简谱[小女婿/第一/二场]托媒、定情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春蚕到死情丝未尽]牡丹仙子/紫巾唱段

评剧简谱[春蚕到死情丝未尽]牡丹仙子/紫巾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春光好百花开良辰美景]选自/花为媒/正调小生二六板

评剧简谱[春光好百花开良辰美景]选自/花为媒/正调小生二六板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见婆婆面带怒失声动气]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旦/唱段

评剧简谱[见婆婆面带怒失声动气]孔雀东南飞/刘兰芝/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剪窗花]

评剧简谱[剪窗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殷素花用意垂情地又把人瞟]黑猫告状/殷素花/旦/唱段

评剧简谱[殷素花用意垂情地又把人瞟]黑猫告状/殷素花/旦/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我的爹他不该包办婚姻]评剧/刘巧儿选段

评剧简谱[我的爹他不该包办婚姻]评剧/刘巧儿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满园春色花枝艳]乾坤带/银屏公主唱段

评剧简谱[满园春色花枝艳]乾坤带/银屏公主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我们母女二人决不能投降]洪湖赤卫队选段

评剧简谱[我们母女二人决不能投降]洪湖赤卫队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劝万岁]打金枝选段、伴奏谱

评剧简谱[劝万岁]打金枝选段、伴奏谱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望窗外枯叶落寒星眨眼]玉堂春选段

评剧简谱[望窗外枯叶落寒星眨眼]玉堂春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小河流水]小女婿选段

评剧简谱[小河流水]小女婿选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哭二姐]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唱段

评剧简谱[新凤霞唱腔选/哭二姐]杨三姐告状/杨三姐唱段

评剧唱谱

评剧简谱[张五可用目瞅]花为媒选段

评剧简谱[张五可用目瞅]花为媒选段

评剧唱谱

猪八戒拱地【全剧】

猪八戒拱地【全剧】

地方戏谱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地方戏谱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唱谱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戏曲知识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戏曲下载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唱谱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其他唱谱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地方戏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地方戏谱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戏曲知识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戏曲知识

秦腔小生王新仓

秦腔小生王新仓

戏曲知识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

戏曲知识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戏曲知识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戏曲知识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戏曲知识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戏曲知识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