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苏、山东、湖北、云南京剧院院长共议京剧高质量发展路径
佚名 网络推动现实题材创作
促进京剧高质量发展
——
全国京剧院团主要负责人建言献策
张帆
上海京剧院院长
对于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海京剧院坚持以京剧小戏为突破口,如以复兴号动车组首发司机甄选为切入口,反映两代铁路人传承的《复兴号》、歌颂医务工作者负重前行的《牵挂》,以及今年正在创作的社区法官为失独老人寻找归宿的《甘棠树下》等。京剧现实题材创作很难,在以上小剧目的创作中,也引发了我们一些思考。首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京剧现实题材创作的基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但在现实题材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应该要慢下来,在创作中要潜下心、耐住心,感受生活、感知时代。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出人物的真实情感、心理空间,引发观众的共鸣。此外,京剧演员在表演上也要下功夫,去解决“如何以京剧程式展现当下生活”这个重要课题,这个课题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集全国京剧院团之力,甚至全国戏曲院团之力,共同促进戏曲、京剧的发展。
现实题材作品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也需要避免同质化倾向。如何结合院团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发掘自身的优势和长项,做到“一院一品”“一剧一格”,使作品与院团整体风格一脉相承,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的方向。此外,如何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现实题材作品,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保证艺术质量的同时,在创作大体量作品的同时,也可以尝试研发“轻骑兵”式的作品,能够走得出去、巡得出去,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的方式,实现作品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得到双重体现。
张倩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院长
近年来我院在新创剧目创排、经典剧目复排以及演出市场推广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新创剧目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在打造剧目精品度、人才引进、观众培养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如何更好地挖掘和表现各个题材的作品,如何培养高水平的创作和演出人才,如何开拓演出市场,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解决。
近年来的原创作品大多集中在重大题材、重要人物及反腐倡廉等创作题材领域。当然,再好的题材也存在着京剧是否适合与擅长表现的问题,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中,我们要从能否体现京剧艺术优势、激发其高水平发挥的角度出发,坚守京剧艺术本体,重视对京剧美学精神的遵从以及对传统程式技术的继承,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注重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努力将时代审美需求及对全新内容的表达融合,辅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作品,让京剧现代戏好看、耐看。我们要把这种艺术精神深深地渗透在京剧现代戏中,也努力体现在京剧舞台表演的特殊语言之上,尝试在舞美设计、音乐配乐、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让京剧在现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不断创新京剧普及和传播形式,重视新媒体,关注直播、展播等网络平台对院团演出市场发展的重要性,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高质量发展,建议搭建全国京剧院团交流平台,促进全国京剧院团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各院团资源优势、专业人才和行业影响力,以剧场建设、剧目创作、品牌活动为重点内容逐步形成共享共赢的局面,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戏曲品牌活动,凝聚热爱京剧的人才创作、交流,构建“高质量”京剧演艺生态。
刘建杰
山东省京剧院院长
山东省京剧院2018年以来创作了革命现代京剧《燕翼堂》、创新复排了红色经典剧目《奇袭白虎团》、创排了新编历史京剧《大运河·南旺闸》。
京剧《燕翼堂》是山东省京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的现代京剧,回顾创作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创作感悟。一是要找准艺术创作最佳切入点。二是要以勇创精品的匠心走好创作之路,需组建一流的创作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采风体验,优化创作流程,精细修改,反复打磨,始终坚持京剧艺术本体表达,表达最真实朴素的艺术情感。
2020年,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院创新性复排了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该剧三年内九次进京参加重大演出活动,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播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巡演30余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2024年4月2日,我院创排新编历史京剧《大运河·南旺闸》完成首演,并召开专家研讨会,接下来将对该剧进一步打磨提高,争取利用复排《奇袭白虎图》、创排《燕翼堂》的成功经验,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再创属于《大运河》的新篇章。
近些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戏曲院团的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一是设立了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二是设立了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我院老艺术家白云明、鞠小苏入选,我们以传承剧目为依托,集中全院优势力量,复排了多部传统经典剧目。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牢记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抓好剧目创作和艺术建设,为京剧艺术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田松
湖北省京剧院院长
要为优秀青年演员量体裁衣,推动青年演员不断成长。近年来,剧院结合青年演员实际,为他们量身打造优秀剧目。为优秀张派青衣、文华表演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万晓慧创作排演了现代京剧《在路上》《连心带》,复排了现代京剧《杜鹃山》。为优秀武生演员唐恺整理改编传统京剧《马超》,成功夺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继承湖北省京剧院“丑行挑梁”的传统,为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演员谈元创排了新编历史剧《优孟》,复排了经典剧目《膏药章》,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要有严格的剧目创作审核把关制度。要加强对剧本的审核论证。好的剧本是一部戏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但现在是好剧本难求,特别是好的现代戏剧本更难找,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精心打磨,剧本不成熟不能投排。要加强对演出成本的论证,要加强舞美设计制作的审核把关,既要能服务剧情发展的需要,又相对简约,节约创作和演出的成本。
胡春华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云南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
云南省京剧院创建于1960年,2006年由国家文化部评选挂牌进入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行列。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院团承担着京剧戏曲创作、演出任务,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百团千队”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慰问等活动方式进行京剧艺术的宣传、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云南省京剧院充分发挥边疆多民族创作资源的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吸取民族文化素材,创作民族题材京剧,为中国京剧艺术在云南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成功的尝试。沿着以关肃霜先生为代表开创的创作之路,运用京剧艺术形式展现云南地域文化,讴歌云南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以剧目鲜明的艺术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严谨的舞台作风,先后创作演出了《南疆血碑》《梦断碑寒》《凤氏彝兰》《白洁圣妃》等剧目。
现阶段,院团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现实困难,云南省京剧院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京剧院团,一是缺乏具有更高艺术水平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创作人才;二是云南本地没有专业京剧人才培养基地,引进人才又受条件局限;三是反映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剧本难以征集。
下一步,希望凝聚各方面力量,提高剧本原创能力,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打造一批”的原则建立健全剧本库。持续推进“请进来、送出去”、拜师学艺、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演职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在院团发展建设中,将始终坚持“三并举”的剧目创作方针,从人才结构及流派传承现状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新剧目创作、流派剧目传承、经典剧目整理复排方面入手,重视文艺评论,守正创新,把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创作弘扬主旋律,贴近现实生活,传播正能量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