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心文胆:四大名旦背后的“御用”文人
佚名 网络、
1927 年,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品第为“四大名旦”。其表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其形态姚黄魏紫,各具特色。有意思的是“四大名旦”身后,都有着自己的文人圈子,这些文人与几位名旦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亦师亦友关系,齐如山之于梅兰芳,罗瘿公之于程砚秋,陈墨香之于荀慧生,金菊隐之于尚小云皆然。名票苏少卿便说过:“观四子师友之多少,亦断其事功矣。”
梅兰芳和齐如山
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 岁登台演出,工花旦。1911 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名角评选,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探花。1913年首赴上海作艺,并在丹桂第一台演出,遂风靡江南。他吸收了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了醇厚流丽、纷华铺奢的唱腔,梅派始成。
1913 年齐如山在看过梅兰芳演出的 《汾河湾》后,写长信于梅兰芳,阐明见解,申说理由。旬日后,梅兰芳又演《汾河湾》,齐再去观看,梅已全然按照齐的设想作了加工修改,且博得声声喝彩。散戏后,饰薛仁贵的谭鑫培对人说,他很纳闷,自己并没有耍腔何来众多喝彩声,留神一看,原来梅兰芳在做戏。齐如山看了此次演出,十分激动。想不到这位风头正健的名旦,竟能如此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这样的青年将来必成大器,堪当重任。此后,齐如山对梅兰芳更加关切,两年之内每看梅戏一场,必写一信于梅。而齐如山怎么说,梅兰芳便怎么改,不知不觉间居然信已写出百余封。1914 年春,齐如山自觉有关戏中的事情,仅靠笔记已无法表述,于是方至梅府拜访,从此两人结为至交。
齐如山童年时即有看戏习惯,后毕业于同文馆,曾两赴欧洲,著有《说戏》一书。待看了梅的演出,见其嗓音圆润而身段优美,扮相俊秀而擅长做戏,既有天赋,也可发挥,于是惊为天才,始有投书问路的传奇。二人合作的处女作为《牢狱鸳鸯》,由齐如山执笔,演出后,大为轰动。齐如山又从古画中为梅设计了古装扮相,并把古代各式舞姿,安插于戏段中。首先是《嫦娥奔月》,继之有《红线盗盒》《天女散花》《廉锦枫》等等。
程砚秋和罗瘿公
程砚秋幼时家境贫寒,生活窘迫,六岁时便被卖身荣蝶仙门下学戏。精通于花旦、武旦、刀马旦,因嗓音好,又改学青衣。程悉心学习,兼容并包,技艺迅速提高,十三岁即成名角。
就在程砚秋当红之时,不幸发生“倒嗓”,之后,渐成“脑后音”、“鬼音”,浑浊聒噪,不堪入耳。而这时荣师傅仍迫其南下演出。眼见这个颇有前程的艺术生命就此毁于一旦,当时的京城名士罗瘿公经多方疏通,赔偿荣蝶仙七百大洋将程赎身出师。“柳絮作团春烂漫,随风直送玉郎归”。
程砚秋赎身后,罗瘿公亲授识字读诗,指导养嗓练功,又延请名师王瑶卿、阎岚秋、乔惠兰、张云卿等教习京剧、昆曲、武功。两年后,程砚秋不仅嗓音恢复,且琢磨出了风靡一时的程派新腔。在罗瘿公的熏陶下,程砚秋不但开始研习经史,一手字也写得相当漂亮。程砚秋后来参加了余叔岩戏班,与余合演《御碑亭》《打渔杀家》《审头刺汤》等,又与名角高庆奎、朱素云、朱桂芳合作演出,博得观众好评。1921 年,17岁的程砚秋独立成班,经过长期的历练,终成一代京剧大师。
罗瘿公生于顺德一仕宦世家,少年时就读于广州万木草堂,与陈千秋、梁启超等同为康有为弟子,后入国子监深造,33 岁应考经济特科,获授邮传部司官。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等职,袁世凯称帝前夕,罗瘿公退出官场,以卖文鬻字为生。罗程之间,不单是资助与辅导的关系,更兼剧作家与演员、老师与学生的交往。程砚秋演出时,罗瘿公不仅极力为其捧场,且亲自编写出了诸如《梨花记》《红拂传》《风流棒》《鸳鸯冢》《玉狮坠》《孔雀屏》《青霜剑》《金锁记》等适于程砚秋演唱的剧本。罗瘿公所作剧本,以演妇女反抗封建压迫、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为多。他所撰写的戏曲名著《菊部丛谈》,后来还是由程砚秋出资印行的。
尚小云和金菊隐
尚小云九岁入科班,出科后即成文武昆乱俱全的旦角,当时曾被誉为“童伶大王”。之后,尚小云六次应聘上海演出。当时,欧阳予倩、冯子和、毛韵珂、赵君玉、贾璧云等人的新戏正当风靡。演毕回京后,尚自行组班“双庆社”,着手编排新戏。他的第一出新戏是《红绡》,继而又排了《秦良玉》《雷峰塔》《林四娘》《五龙祚》,由此塑造了一批刚强豪爽、正直真情的烈女形象。尤以后来排演的那出洋装戏《摩登伽女》,给人印象最深。这些戏皆出自金菊隐手笔,金即清室庄亲王溥绪,笔名清逸居士,性好皮簧,擅演武生,辛亥后闭门家居,与尚小云时有往来,为之编剧以自娱。
荀慧生和陈墨香
荀慧生八岁即在天津登台表演,后随师进京,学青衣花旦,拜众名家为师。荀的表演字正腔圆,腔随情转,声情并茂,扮相俊俏,汲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革新出了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表现力。表演方面他则强调演人不演行,不受行当限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突破,他塑造的少女少妇形象,具有大众化、生活化之特点,娇雅妩媚而清秀俊美,风致娟好而仪态万方。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于一炉,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演技,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又根据自己的天赋,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了改良。他表演的人物在意刻划心理,重视角色动作,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的一指一作都要节奏分明,使人醒目,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自 1924 年陈墨香开始为荀慧生写本子,创作、整理、改编了 40 多出剧目,其《玉堂春》《钗头凤》《丹青引》《埋香幻》《柳如是》《绣襦记》《香罗带》后来均成为荀派的代表剧目。荀慧生对陈墨香也很尊重,在日记中称呼其“敬余兄”,在生活上则过从甚密,陈墨香甚至可在午休时径直进入荀慧生的卧室将其唤醒。
陈墨香乃世家公子,家学渊源,一生不求功名,心甘淡泊。看演出,写剧本,一生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生编写的剧本几十出,其中多是为荀慧生编写。
文人同名角合作,要甘于把自己湮没在名角光亮的背影中,而新文化人张扬浮嚣、轻举妄动的个性,哪肯做得这等牺牲。有新思想的旧式文人想要把自己对文化改造的愿望,通过艺人部分去实现,而一些闲散文人的故都情结似乎也都用在了京戏上,用在了角儿上。由于与文人接触往还,艺人对自己的标准也抬高了,遂以文人的基本修养来要求自己。那个年代,能书善画,乃读书人的基本素质,于是梅兰芳拜师北京画家王梦白正式学画,之后又通过齐如山结识了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名家。程砚秋的书房叫“雅歌投壶谈棋说剑之轩”,内藏有大批珍罕古籍。尚小云则潜心于字画古玩的收藏。荀慧生下死功夫恶补文化课,曾从头到尾抄写了三遍《红楼梦》,荀每演成名剧目《丹青引》,必当场作画,四句台词唱完,一幅画作即展现于前,于是满堂喝彩,叹为绝艺,后来他还正式拜师于吴昌硕门下。
摘自《山西老年》2009第10期 作者 介子平
照片摘自《立言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