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戏曲知识

频道主页

京剧演唱用气的重要性

佚名  网络 

呼吸是京剧演唱的动力与基础,呼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之源”。可以说,京剧演唱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呼吸的艺术。唱戏,就是唱气。悦耳、动听的演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上。唱戏,其实就是在呼出的气流上唱, 因为歌唱中任何一个音高、音色和力度的变化, 都与一定的呼气压力有关。

掌握正确的气息运用,是京剧演唱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种演唱方法的核心。

谭鑫培到了晚年,身体条件不如早、中年,不但调门不减,反而还长了调,唱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梅兰芳评价说:“谭鑫培是掌握了用气、发音的最科学的方法,所以,能究能窄,能放能收,刚柔相济,操纵自如。”其原因是他越来越会用气了。

余叔岩晚年曾说:“我不能上台唱,不是没有嗓子,而是气不够。”而余叔岩的琴师李佩卿认为:“学余派应学他严密控制和强力发声的骨架声腔。”

这些都足以说明,优美动人的演唱,必须靠充沛的气息才能得以完成,如果没有气息的支撑,有嗓子也唱不久,所以,京剧的演唱,不论演唱者嗓音条件的好坏,只要掌握了正确呼吸方法,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改善和提高演唱的音量、音质和音高,从而增强演唱的表现力,延长艺术生命。

什么是丹田气息

丹田,源于道家术语,也是医家术语,为道家所创,医家所用。“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两眉之间为“上丹田”;胃部与横隔膜部位为“中丹田”;脐下三指处为“下丹田”。“丹田”所指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下丹田”即指小腹部位。

“丹田气息”是就“下丹田”而言。

京剧演唱要求运用“丹田气息”,其实并不是要求从“下丹田”产生气流,而是指下丹田(小腹部位)和横隔膜联合动作的一种用气方法。

丹田气息的基本原理

吸气后, 由于大量的空气被吸进肺部,横隔膜下降,胸腔、腹腔同时扩张,容积增大,气息饱满。在向口外呼气、发声的同时,只要把横膈膜和呼气肌内群一起放松(即呼气状态),空气就会被压送出来,横膈膜就会上升、同归原位,这种复原、收缩的动作与腹肌的自然收缩,必然产生一种缩小胸腔、腹腔容积由此而形成的上顶推动之力,也就是自然地把气息向上、向外挤顶,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呼气时的肌肉应是松地的,所以这只是一种肌内自然的收缩,是软弱无力的。但吸气时的肌肉则会是相对用力的,也就是说,吸气肌肉群因经常用力,所以比较强壮,而呼气肌内群经常是处于放松状态,因此,呼气时的肌肉群就比较弱。

丹田气息的运用就是要在呼气时, 不让吸气肌肉群松弛, 还要继续与呼气肌肉群一同工作, 京剧演唱的呼吸,其实就是运用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协调配合,使两套肌肉群紧密地、稳劲地、和谐工作。

由于有了稳定、持久的丹田气息,这就增强了声帶的闭合能力,可使声音支持住, 嗓音不会发抖、摇晃,并有利于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各个共鸣腔体的打开,可使胸部、颈部、面部、喉部的肌肉松弛, 从而排除由于这些部位的紧张而对喉咙内部声带运动的干扰。对喉部的松弛、 喉头的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使喉、颈部肌内以及下腭、舌根松驰而不紧张,使口腔张合自如。

京剧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字头的发音正确与否,是口齿清晰的保证。咬字的着力点在唇、舌、 齿、 喉(舌根)、牙,通过咬字头(声母)来诱导后面的韵母除阻、拼合,这些动作都在口中完成。京剧演唱运用丹田气息,而丹田气息的核心部分就是腰、腹部上下气息形成对抗;声门与气息形成对抗,在腰、腹部形成阻气的感觉,由于腰、腹部的阻气,就可使喉部松弛,与此同时,口腔也得到了解放,咬字时就避免了紧张,因此而灵活、有弾性。唇、舌、 齿、 喉、牙在咬完字头(声母)后,就可不再继续使力,可迅速把着力点移到韵母的其他部位,即声母成阻、除阻咬字后,口腔·即要放松,尤其在速度较快的唱腔时,更应注意口腔的先紧后松,使咬字发音灵活、快捷、松快自如。

运用丹田气息而使腔体打开所唱出来的声音,因离“欧式管” (耳咽管)较远,在唱者本人听来声音似乎不强,反会觉得声音小了、暗了,但观众听到的不是暗,而是“圆润”, 其声音传得更远。其实这是唱者与观众在听觉上的差别,因为,运用丹田气息唱出来的声音可以順畅进入头腔,得到头腔共鸣的润色,这种声音虽然不大,但清亮、水灵、集中、穿透力强、传得远。因此这种柔和声音的泛音基音是比较容易得到更多的共鸣。反之,单从口中出来的声音,因为没有头腔共鸣的潤色,所以传得不远,如果唱者感到两耳振响(有人还特意用手捂着耳朵听响),以为找到了共鸣,实际上是大部分声音被阻盖体内,所以说,有厚度的亮音,是用丹田气托出来的,“音圆”的声音悦耳、动听。有了好的声音,音量自然就会有,所谓:“要求音质,音量自来。”听余叔岩的演唱, 其声音就有一种向上挺立的势头,这种声音的动力就是源于丹田气息。

程派传人赵荣琛认为:“有厚度的亮音,是用'丹田气'从下往上托出来的。一出戏下来,感到后颈发麻,因用'脑后音',小腹空蕩,用'丹田气'唱, 嗓子并不觉得如何累, 程先生和我都没有怎么闹过嗓子,恐怕与这种用气唱而不使嗓子过于疲劳的方法不无关系。程派唱腔强调气的运用,不仅高腔要气足神满,就是低腔,尤其是那种细若游丝、绵绵不断的长腔,完全仗的是充沛的丹田气。音调虽低,但所费之气,却比高腔有l过之而无不及。”

京剧前辈雷喜福认为: “一个演员要想嗓子好, 必须气足。所谓气足腔才甜, 在念白与唱中始终保持体内有储备充足的气息, 特别是学会用腹部帮助胸部储备气息, 老话叫 “丹田气”。

京剧演唱就是利用、 强调这种气息向上、向外的势头,和横膈膜坠压下沉的感觉,加强横隔膜和腹肌的控制能力。横隔膜下沉,也叫“气沉丹田”,下沉不是最终目的,下沉是为了找到最佳的气息对抗,形成深度的气息支点,增大呼气时的压力,使向外的呼气缓慢释放,从而产生徐徐向上的推动之力,声音越高,上顶推动之感就越强。好像有股托顶的气息是从“下丹田”发出的一样。这种气息始发的“根”是感觉源自于丹田处,感觉气息是从“根”上慢慢往上顶,从而引起腹压增加,托住腹腔的内脏器。这种感觉主要是在丹田处,因此,被认为是丹田气息,其实丹田是不可能产生气息的,这只是丹田与横膈膜的一种气息对抗的感觉。这种对抗的产生其实是由吸气肌肉群 (包指胸锁乳突肌、別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外肌、胸大肌、上后锯肌、斜方肌、腰方肌、骶棘肌以及胸部、两肋、腰部、后背和扩大胸廓及提高的骨的其他各处肌肉)与呼气肌肉群(包括肋间内肌、下后踞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直肌)的对抗所形成的(人在叹气、咳嗽、打喷嚔等生理现象,就是呼气肌内在工作)。

这种运气的方法与现代声乐所讲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含意大体相似。这就是丹田气息的基本原理。

京剧演唱用气的重要性

京剧演唱用气的重要性

戏曲知识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地方戏谱

猪八戒拱地【全剧】

猪八戒拱地【全剧】

地方戏谱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唱谱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唱谱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戏曲知识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戏曲下载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其他唱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地方戏谱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地方戏谱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戏曲知识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戏曲知识

秦腔小生王新仓

秦腔小生王新仓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

戏曲知识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戏曲知识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戏曲知识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戏曲知识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戏曲知识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戏曲知识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