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用途及运用规律
佚名 网络戏曲表演的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节奏性极强.无论是唱、念、做、打,都不能没有节奏.有了锣鼓伴奏的配合,戏曲表演的节奏性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表演者所要表现的情绪和舞台气氛得到更加强烈的夸张和渲染.
一、京剧锣鼓的用途
京剧锣鼓在戏里有两大用途:一是伴奏唱腔,为唱腔的“入、转、收”作铺垫和节奏上的控制;二是突出念白的节奏感和加强人物念白语气、情感表现和配合人物身段表演,从而起到烘托剧情、表现人物的效果.
京剧锣鼓在剧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控制整个戏的演出节奏,而且在演出中通过它来放大人物情绪和渲染舞台气氛.
具体而言,锣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用途:
一是作为各种唱腔过门的开头.剧中的各种唱腔起板过门,大都是通过锣鼓作为开头,只要武场乐师奏出某种板别唱腔过门的锣鼓,文场乐师便知应当奏哪一种板别唱腔过门.这种锣鼓主要是示明各种唱腔的板式和节拍速度.
二是作为吹打曲牌的开头和伴奏.剧中的吹打曲牌都以锣鼓作为每个曲牌的开头,而在曲牌进行中有固定锣鼓伴奏,如“泣颜回”“风入松”“出队子”等.
三是加强语气.剧中有些道白,为了突出地表达出来其语势上的高低强弱,在道白的开头、中间、结尾或上句与下句之间,亦用锣鼓来加以强调和肯定.如“仇恨的语言”“质问”“责骂”“嚎叫”“惊叹”等.
四是配合舞蹈身段.整台戏的演出,演员的每一个身段(动作)都富有舞蹈性,节奏比较明显,尤其是武戏中的“起霸”“走边”“亮相”以及各种对打(如水战、马战、刺腿、夺刀等各种兵刀的对打),都是用锣鼓给以紧密的配合.
五是作为一出戏的开场、换场、煞场.剧中每一出戏的开场,或上一场和下一场之间的换场,或全戏的终了,也大多用锣鼓来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戏班在开戏前都有完整的开场锣鼓,又叫“打通”(其中包括“急急风”“四击头”“搜场”“劈杆”“双飞燕”“马腿”“冲头”“四边静”“住头”等),但现在剧团一般只用“冲头”“圆场”等来开场,而不用整套的开场锣鼓了.一出戏的煞场,一般都是吹奏曲牌“尾声”来结束,但是有些戏是演几折或一折,在结束时便不用“尾声”,而以锣鼓的“收头”来结束.
六是作为描写自然音响和做效果.剧中的自然音响和舞台效果,如火、水、风、雪、雨、大钟、打更、拨门等,亦用锣鼓来解决(大都使用某种乐器独奏或齐奏,不是用某一个“锣鼓”).以上说的只是一点常识,其实京剧锣鼓的具体作用很复杂,也很微妙,不是这点文字可以说完的.在实际运用时,经常会出现一个锣鼓兼作三用的情况.
二、京剧锣鼓的运用规律
对京剧锣鼓,京剧艺术家根据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出两条规律:一是锣鼓要符合戏剧情绪气氛的要求;二是锣鼓的运用要做到节奏上的前后统一贯穿.前者是内容上的要求,后者是技术上的要求.锣鼓运用中的许多规矩,也是根据这两条规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