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学好京剧念白的诀窍!
佚名 网络念白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人物中内心独白或两者对话,是指人物内心独白或两者对话,使用明显节奏变化,并拖长字音的语调。
比口白夸张的拉长尾音说话方式,皆可称为念白。
念白诀窍打油诗:
声音要贯台,字音要吐真;
体会词中意,语气要区分;
气口用得当,阴阳顿挫准;
快中须要慢,慢中反应紧;
平时勤习练,台上自传神。
唱戏,离不开嗓子。常言道,“子弟无音客无本”,“拉弓靠膀子,唱戏靠嗓子“。嗓子的好坏,影响着台上的表演。声音要贯台,就是演员在台上唱念,要使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做到这一点,光靠一条高、宽、亮的嗓子是不行的,要懂得唱、念的方法和窍门。例如,有的演员嗓子很冲,可是只听见在台上喊,听不出念的是什么字,过去把这种嗓子讽喻为“火车拉笛”。
可是也有这样一种嗓子,平时台下唱儿句很亮很冲,一上台还没念上一段话白,嗓子就嘶哑了。这都是不懂唱法,没有工夫。已经做古的贾洪林先生,中年失音,嗓子虽然坏丁,照样在台上演戏,嗓子不冲不要紧,练白口,练嘴皮子。贾先生在台上演戏,吐字、发音非常清晰,就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字字入耳。
咬字要清晰
中国文字的发音是有头、腹、尾之分的。例如“洪”字,它是由h、u、eng拼成的,其中的h,是“洪”字的字头,u是“洪”的字腹,eng是“洪”的字尾。要想把“洪”字读准,这头(h)、腹(u)、尾(eng),哪一个也不能读错。
读错其中任何一个,“洪”字就会念错。比如把“洪”下的字头—h,错读为g,结果读出的字就成了“功”;如果把“洪”字的字腹—u,错读成a,“洪”字又读成了“航”;若把“洪”字的字尾—eng,错读成ong,读出的字又成了“黄”。我们读字,必须首先把字的头、腹、尾的字音找准,这是吐字发音准确无误的基本条件。
怎样找准头、腹、尾的字音的呢?这就要看我们的喉、舌、齿、口、唇,这几个咬字发音部位是否摆得正确了。还以这个“洪”字为例,它的头、腹、尾,为h、u、eng三个音。发“h”音时,口微开,舌面略伸向上腭;发“u”音时,双唇向前撮起;发“eng”音时,舌舔上牙根,紧接着归鼻子发音,为舌、齿、鼻三个部位作用发出的声音。
可以看出,若把“洪”字读的准确,要使用“口”、“唇”、“舌”、“齿”、“鼻”这五个部位,这五个部位用得无误,念出的“洪”字才能清楚、准确,如果把其中任何一个部位摆错,那读出的字音,也必然是错的。如念“洪”字时,最后不归鼻音,读出的字就成“黄”字了。
另外,字音不清,有时与读字的声调也有关系。尤其京剧是在徽、汉等一些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做到了“念什么台词想什么事儿”的时候,念出来的台词才能打语气,有感情,才能真实动人。
速度要适当
戏曲舞台上的念白,大致可分为快、中、慢三种节奏。一般讲,中速节奏的念白,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快、慢两种节奏的念白,往往由于尺寸掌握不准不易念好。
比如“恩同再造,草民叩天,望求恩准,哀哀上告,叩天上告”一必然要遗留下一些原地方戏曲的痕迹。
京剧的形成,虽然是吸收了很多汉调的东西,可它终究是京剧,而且是在北京发展起来的京剧。所以我认为在念白的声调上,更多地运用一些北京话的四声语调,是更符合京剧历史的发展进程的。
我常听有些京剧老生演员不加分析地搬用“湖广音”,如“潘洪,我把你这卖国的奸贼“这句念白,有人按着“湖广音”把其中的“洪”字和“国”字,念成去声,听起来就容易造成字义含糊和不够响亮等弊病,倒不如按照北京的四声念成阳平,听来更为清切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