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戏曲知识

频道主页

陕西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项目·传统戏剧·阿宫腔

佚名  网络 

阿宫腔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地处北纬30°41′,东经108°57′—109°26′。东界蒲城、渭南,西连耀县、三原,南接临潼、三原,北邻耀县、铜川。县城距省会西安市59公里,距渭南市63公里,至首都北京1260公里。

全县82万人口,辖10镇23乡329村2064村民小组是陕西省著名的农业大县。在改革开放中,工业、外贸和多种经营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县域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衔接地带,为八百里秦川北端,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境内咸铜、西延、西韩铁路穿越,国道省道绕境而行,富闫高速直达西安。

富平县呈由北向南的阶梯状,倾降的相对高差达900米左右。低山丘陵横布于县境北部。主要山峰有明月山,位于县城北27.6公里处,海拨1439米;金粟山,距县城东北32.7公里,海拨1240.7米。县境内黄土高原面积309平方公里,海拨400—783米,呈明显的阶梯状。年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约86.5天,南北降水量年差值为112.7毫米。全县年日照总时2472小时,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县境内的石川河、赵氏河、温泉河、顺阳河均为季节性河流。

阿宫腔流传分布于整个富平县境内。

阿宫腔的历史渊源

阿宫腔是秦始皇阿房宫的遗音。

据历史记载,秦始皇灭六国后,按照各国宫室的原样,在咸阳建筑宫室群,藏美女万余人。并在渭河以南营造了规模更大的阿房宫,朝歌夜弦,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皇家歌舞团。但是,好景不长,项羽由东南烧杀而来,数万人的皇家歌舞团朝西北逃命而去。她们先后安家于乡村,必然把皇家艺术传播于民间。

礼泉、三原、富平、临潼、耀县等地都是阿宫早年的流传地带。

阿宫腔这个古老独特的声腔,一直由灯影(即皮影)保留在民间。

清同治年间,富平有了金马驹、金盆子、陈相公等一些阿宫腔灯影戏班。光绪年间,常有乾州、临潼的一些阿宫腔戏班来富平演出。清朝末年,三原的王仓、礼泉的乔娃子、有娃子来富平谋生传艺,收富平段天焕(艺名焕子娃)为徒。段天焕传承保留了阿宫腔剧种,成为富平阿宫腔鼻祖。

1959年阿宫腔搬上大舞台,段天焕担任艺术顾问。从此阿宫腔走向辉煌。

阿宫腔的基本内容

阿宫腔的吹打乐别具一格,开场必奏“十样景”。这是由十多种曲牌合奏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阿宫腔的曲牌多达400多余种,在全国所有戏曲中独领风骚。她的许多专用曲牌,如帝王上场用的《朝天子》《一气去霄》《石榴花》《画眉序》,神话人物上场用的《太极阴阳》《哪吒令》,赴宴时用的《流水》等等,为中国戏曲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阿宫腔的流传剧本多达300多本。老艺人段天焕能演40多本,他生前口授录音的剧本有30多本。经过挖掘排演的阿宫腔代表剧作有《七箭书》《屎巴牛招亲》《窦娥冤》,搬上舞台后演出的代表剧目有《王魁负义》《女巡案》《九江口》等,改编移植的有《杜鹃山》《洪湖赤卫队》等,创作演出并获国家和省级大奖的有《两家亲》《三姑娘》,参加“天下第一团”展演的《四季歌》等。

阿宫腔的基本特征

1、阿宫腔由宫延歌女带至民间繁衍而来,因而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富平人之与阿宫,如同三秦人之与秦腔,处处都有戏,人人会唱段。

2、以灯影戏的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

3、阿宫腔声乐中的拖腔,如“矣”“焉”“也”“呀”在我国戏曲声乐中是独一无二的。既有先秦语言特色,又具当时侍女“笑不露齿”的时尚。

4、阿宫腔行“一唱三遏”的特色很突出,这也充分说明她是阿房宫歌姬声腔的遗音。

5、阿宫腔清丽婉转,女声用窄音,男声要“低八度”,上翻“高八度”,又复转达低八度落音,充分显示出她的高雅特性。

6、阿宫腔曲牌400多种,而且根据人物的不同出场,设计了专用曲牌。

阿宫腔的相关器具及制品

阿宫的乐器分文场面和武场面两大体系。

文场的主导弦乐为二弦(硬弦),主要乐器有月琴、胡琴、唢呐、笛子等。

音乐作品有《阿宫腔音乐集成》。

武场面器乐有板、小锣、饶钹、击子、饺子、梆子、牙子等。

武场的代表作品有《十样景》。

阿宫腔的传承谱系

1、段天焕谱系

(1)班首段天焕

段天焕,男,1913年生,1988年去世。富平县王寮镇南董村人。年轻时在阿宫腔流传地之一的三原跟乔娃子、有娃子学艺,艺名为焕子娃。他生、旦、净、丑都能唱,文、武场面也是全把式。他肚子里装着80本传统剧本,经文化部门考察,曾授予了高级知识分子头衔。他在病床上,口述了30多本戏,通过录音整理留传了下来。他是富平县的阿宫腔鼻祖。阿宫腔搬上大舞台,他是艺术顾问。他是阿宫腔的首班、首代传承人。

(2)传承谱系

 

2、惠存孝谱系

(1)班首惠存孝

惠存孝,男,盲艺人。1924年8月生,富平县宫里镇齐村人。9岁拜伍玉润为师,开始学艺,12岁又入焕子娃皮影戏班。1947年入西安正俗社,1951年随该社并入西北戏曲研究院。1954年,应家乡富平请求,回富平县阿宫腔剧团。他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他演奏硬弦、唢呐,柔和细腻,委婉动人,无与伦比。他又长于板胡、笛子。在阿宫腔设计方面,颇有创意,取得显著成就。阿宫传统唱段《王魁负义》中的《打神告庙》的唱段,《女巡案》中谢瑶环的唱段等,成为久唱不衰,百听不厌的代表作。

(2)传承谱系

 

3、魏建文谱系

(1)班首段天焕

魏建文,男,1941年6月生,初中文化,1956年开始学艺,师从惠存孝。他酷爱戏曲音乐,对阿宫腔音乐情有独钟,因而取得显著成就。他先后谱写了40多本阿宫腔剧本的唱腔曲谱,因而取得显著成就。他先后谱写了40多本阿宫腔戏剧的唱腔曲谱,其中《杜鹃山》《洪湖赤卫队》《两家亲》《三姑娘》《四季歌》等阿宫现代戏的唱腔设计独具特色,时代感强,社会反响强烈,获得国家、省、市一、二、三等奖,并被吸收为陕西省戏剧家协会、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2)传承谱系

 

4、党克荣谱系

(1)班首党克荣

党克荣,男,1949年9月生,高中文化程度。1970年参加工作,即进入富平县阿宫腔剧团从事音乐演奏。1976年在陕西省艺术学校作曲班进修一年。富平县剧团成立二队时,曾与惠存孝等联合创作《白蛇传》《金鳞记》的音乐唱腔,获得重大成功。之后,又为阿宫腔现代剧《小刀会》《洪湖赤卫队》以及创作剧《两家亲》的音乐写了配器,获得好评。他长于音乐研究,特别是配器研究,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2)传承谱系

 

阿宫腔的主要价值

关于阿宫腔,中国戏曲史志中都有记载,而地方史志更是如数家珍了。在不少专业书籍里,如《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书中,对阿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作了充分肯定。然而,阿宫腔至今仍是鲜为人知。抢救阿宫、保护阿宫势在必行。

就艺术价值来说,她是人民群众中的高雅艺术,早已被群众喜闻乐见。何况,她丰富了我国戏曲音乐,不少艺术形式别具一格,具有保留和传承价值。

阿宫腔的濒危状况

1、仅存的一家皮影剧团已是名存实亡,演职人员都已自谋出路了。

2、县阿宫腔剧团因演出不景气,县上财政又偏紧,形成经费严重不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3、阿宫腔老人艺人相继去世,几经培养的一批批专业演员有的攀了高技,有的调离本行,有的下海,有的离岗,阿宫艺人队伍已经乏人。

4、由于戏剧业的不景气,在社会地位不起眼,别说办不起剧校,生源也是个大问题,无人愿意把孩子往这穷坑里推。

5、唯一的阿宫腔剧团家底亏空。老剧装出不了台,新剧装置买不起,灯光、布景等等更是奢想,排新戏就是想入非非了。

阿宫腔的保护计划

县财政已投入20万元作为抢救的先期经费,并决定每年投资10万元,保证剧团经费。为了使老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由县财政支付退休演职人员工资。

一、主要保护内容

(1)静态保护

1、深入细致地摸清阿宫腔的历史渊源,进一步挖掘和探索阿宫腔的历史价值。

2、深入研究阿宫腔的艺术价值。在现有的《阿宫腔音乐集成》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整理阿宫腔的专用曲牌,丰富阿宫腔音乐,为我国戏曲音乐提供更高雅的戏曲音乐资料。整理阿宫腔遗传下来的传统剧本,去其糟粕,扬其精华,丰富阿宫唱腔。

3、建立阿宫腔历史档案。做到对阿宫腔的研究查有依据,用有资料,发展有指导。

(2)动态保护

1、排演高质量、高水平、富于时代性的阿宫腔剧目。

2、县阿宫腔剧团重整旗鼓,武装设备,调整艺术队伍,充实阿宫腔力量。

3、在现有学员基础上,尽快恢复县阿宫剧校体制,逐年增添阿姨宫腔艺术骨干,不断充实和扩大阿宫腔队伍。

4、召开阿宫腔艺术研讨会,努力提高阿宫腔的演艺水平和研究水准。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县上成立抢救领导小组,并常设办公室,由文化主管直接抓,县剧团具体负责实施。

2、成立阿宫腔戏曲艺术学校,已招收学员50名。50%学员可排演出,有的已崭露头角。

3、部分阿宫腔艺人,已回团从艺。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举行第一届阿宫腔艺术研讨会,探求阿宫腔艺术的本质,研究阿宫艺术的发展,部署安排保护和发展阿宫腔艺术的新任务

2007年,县财政在上年度基础上增拨5万元,强化抢救工作。抢救领导小组拟组织专门班子,赴阿宫腔发源地—礼泉县等地寻访阿宫腔老艺人及其后裔,挖掘搜集遗留艺术资料,进一步完善继承成果。

2008年,县,市财政资助,县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精兵强将,搜集、编纂《阿宫腔精彩唱段选编》,出书出碟,申请发行,扩大阿宫腔的普及面和发展力度。

2009年,新一届阿宫腔剧校学员毕业,阿宫腔剧团力量壮大,再次加大投资,排演一幕体现阿宫腔特色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大型阿宫剧,达到既出戏又出人的艺术目的。

2010年,在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县财政再次投资20万元:①召开第二次阿宫腔艺术研讨会,编纂系统的阿宫戏曲音乐;改组阿宫音乐研究室,使阿宫腔音乐研究后继有人,朝气蓬勃。②排演1—2幕高档次的阿宫腔剧目,巡回各省、市、自治区演出,为阿宫腔第二次赴京汇报演出奠定基础,进而走出国门。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县政府已成立抢救领导小组,由主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乔润芳任组长,县文体局正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常设办公室,由县剧团团长刘稳新任办公室主任。

2、县文体局设阿宫腔音乐研究室,由国家二级作曲、戏校校长魏建文任主任。现已开展工作。

3、县剧校第一期招收学员50名,已于2005年7月毕业,绝大多数被录用,已排演四个折子戏和一部大戏《女巡案》。在总结第一期经验的基础上,拟定新的招生计划。

4、县政府每年拔10万元抢救保证退休艺术人员的养老金。

5、县阿宫剧团在创收演出中,必须保证所演剧目50%为阿宫腔,并保证每年新排一部阿宫腔传统剧目。

6、鼓励并帮助业余演出阿宫腔。

五、建立机制

1、层层具体负责机制:演出质量为观众负责;剧团经费开支为财政负责;文体局抢救管理为县领导小组和县领导负责;县抢救领导小组为省上负责。

2、以老带新,以新敬老的艺术循环机制:老演员传、帮、带,尽快使新学员在艺术上成熟;新学员尊敬老演员,使老演员焕发艺术青春。

3、推陈出新,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在阿宫腔音乐集成》和专用曲谱的创新研究中,推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的阿宫特色的新曲目;在阿宫腔传统剧目和唱段的挖掘创新中,推出现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剧目,唱出一批新段子并创作一批有新时期生活气息、有一定艺术质量的新剧目。

4、艺术发展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创名牌剧目、名牌演员、名牌场次,努力提高标房价值;通过不断提高经营,招商引资、联合开发阿宫艺术,努力搞活剧团,增强其经济实力;通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充实演出家底,提高演出设施质量,保障演出的延续性。

六、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2005年县上已投资20万元;2006年县财政加大投资再增加10万元以保证阿宫队伍;2007年为搜集阿宫传统资料计划再拔5万元;为编纂《阿宫腔精彩唱段》,并出书、出碟,计划增拨5万元;2010年县财政再次投资 20万元,用作编纂阿宫戏音乐并排导1—2幕高质量剧目,为巡回各省市区演出作充分准备。

阿宫腔 首批国家级保护名录

阿宫腔 首批国家级保护名录

戏曲知识

陕西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项目·传统戏剧·阿宫腔

陕西省第一批省级保护项目·传统戏剧·阿宫腔

戏曲知识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单弦/牌子曲《红娘子》简谱

地方戏谱

猪八戒拱地【全剧】

猪八戒拱地【全剧】

地方戏谱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简谱[拷红]第三场

豫剧唱谱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京剧名家作品下载 | 30位当代京剧名家表演唱片CD音频合

戏曲下载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简谱[十八相送]电影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曲

越剧唱谱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京剧》艺术特点及历史溯源简介,京剧代表曲目与主要

戏曲知识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湖北大鼓《红辣椒》简谱

地方戏谱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晋剧《打金枝/唐王、王后唱段》简谱

其他唱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拉场戏【马前泼水】曲谱

地方戏谱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学习梅派的必备曲谱——梅派唱腔琴谱集(上下卷)

戏曲知识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D)》

天堂的回音《姜亦珊:亦彩绽放(京剧张派选段)(4C

戏曲知识

秦腔小生王新仓

秦腔小生王新仓

戏曲知识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新编秦腔历史剧《鱼腹山》这出戏讲的什么故事?

戏曲知识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京剧画家李会山:让京剧书画两大艺术精妙融为一体

戏曲知识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王珮瑜推出自传《台上见:王珮瑜京剧学演记》

戏曲知识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京剧舞台背后的“衣箱师傅”们

戏曲知识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后三鼎甲_孙菊仙_京剧名角

戏曲知识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张火丁现象”溯源及启迪

戏曲知识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