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的京剧舞台并不那么严肃
佚名 网络常宝霆白全福的相声《诸葛亮遇险》讲的是一位不懂艺术的剧团领导为了平衡各个演员的关系在舞台上胡乱安排角色的故事。这种对艺术不严肃的事情在现在的舞台上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
但在京剧起步发展的阶段,舞台上不严肃的事却再平常不过。因为在那时,京剧是一种全民的娱乐,上至宫廷、下到瓦肆,到处都是皮黄之音。像“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和“一马离了西凉界”的唱段更是家喻户晓。舞台上饮场、检场;台底下,做买卖、打牌、扔手巾板。您说这些事算得上严肃吗?
旧时,唱戏的属于下九流,绝大部分没有文化,更没有专人为他们写剧本。谁手里要是有一个好的剧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宝贝。而大部分人则是有个大纲就敢上台,台上再现编现抓,也没有准谱。像“翻身上了马能行”这样奇葩的句子,估计就是那个时代产生的。一些受欢迎的演员甚至能把一个唱段唱出一百多句的唱词。
到了京剧鼎盛的二三十年代,不严肃的事依旧不少,演员去电台直播,唱几句就要停下来插播广告,一个唱段也被拆得七零八落。侯宝林的相声《关公战秦琼》,听来荒诞不经,可真不见得就没有发生过。
严肃的京剧舞台是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大师名家为京剧奠定了社会地位开始的,是从新中国建立后的戏曲改革开始的。
当然,作为观众来说,一些舞台上不严肃的事反而成为一种另类的娱乐和消遣。一些正史经典未必流传,可那些“旁门左道”的“花边新闻”却能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有一年,北京新明戏院演出《天河配》,只有二十岁出头的梅兰芳饰演织女,姜妙香饰牛郎,程砚秋、芙蓉草、刘凤林、小凤凰、王丽卿、诸茹香、朱桂芳、姚玉芙等8人扮8位仙女,每个仙女一出场,都是碰头彩。当戏演到织女生下了两个孩子,请嫂子给孩子起名时,饰演牛郎之嫂的张文斌当场编词抓哏道:“这两个孩子长得挺爱人的,这个叫程砚秋,这个叫芙蓉草吧!”顿时引得观众笑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