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知识│戏曲中盔头的各种分类和戴法
佚名 网络本周节目预告
本周日晚19:30,河南卫视将播出:
【校园练戏生】第二期
“盔头”是梨园行的行话,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在京剧鼎盛时期,加上各地方剧种中盔甲的种类约为500种,现在常用的不足200种。
按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实际应用来划分,盔头可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按制作工艺与使用材料来分,可分为硬胎与软胎。本来都是头上戴的帽子,由于制作质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当、年龄不一样,所以帽子的样式与名称也就不一样了。
冠
冠,是比较郑重的礼帽,没有身份的人是不能戴冠的。一般都是硬胎的,比如皇帝戴的平天冠、九龙冠。年轻的皇子、太子、王孙及青年将帅之头冠戴的紫金冠,还有皇后戴的凤冠等都是。
戏曲人物唐明皇戴的九龙冠和杨玉环戴的凤冠
戏曲人物吕布戴的是紫金冠
盔
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说都是硬胎的,如霸王盔、夫子盔及帅盔等。盔上一般都缀有绒球、珠子作为装饰品。夫子盔是诸侯、主将等戴的盔头,每顶盔帽上有大小29粒手工金黄真丝绒球,大小龙10只,前缀火焰,配有珍珠几十颗。帅盔就是元帅戴的盔头,形如覆钟,顶端有戟头和红缨,背后有小披风。
戏曲人物项羽戴的是霸王盔
戏曲人物关羽戴的是夫子盔
戏曲人物岳飞戴的是帅盔
帽
帽,有软硬之分,也有贫贱之别。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穷苦人所戴的毡帽。有官僚所戴的纱帽(亦有忠纱、奸纱、圆纱、相纱之分),也有鞑帽、侯帽、僧帽、皂隶帽、罗帽。罗帽为家院(佣人)和武戏中的武士所戴,又有软罗帽和带绒球的硬罗帽之分,太监所戴的称太监帽,李逵和武丑中朱光祖等所戴的称蛐蛐帽。
《二进宫》中徐彦召戴的是侯帽
《打镇台》中王震戴的是纱帽
《李逵探母》中李逵戴的是蛐蛐帽
《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戴的是花罗帽
巾
巾,是家常随便戴的一种便帽,种类比较多,软、硬胎都有。常见的如员外巾,即员外戴的帽子。另外凡是绅士、富户,也戴员外巾;达官、显贵在家里穿便服戴的帽子叫相巾;还有文生巾和武生巾。文生巾自帽顶至两侧的后半截有扇子形的硬边,与左右如意头的硬边连接。挂流苏,两耳下垂丝须,巾背垂有两条飘带。凡是比较潇洒、清秀的书生和一般扮演儒雅公子的角色都戴文生巾;武生巾式样与文生巾相同,唯巾的顶部正中插有软火焰,武生巾背没有飘带。为剧中扮演武生或武小生所戴;一般家境不太富裕的书生、秀才戴的黑色方形帽子叫方巾;还有一些老年人戴的叫鸭尾巾、老人巾。
《烙碗计》中刘志明一开始戴的是员外巾
《宇宙锋》中赵高里戴的是相巾
梁山伯与祝英台戴的是文生巾
《拾玉镯》中傅朋戴的是武生巾
《金玉奴》中莫稽带的是方巾
《烙碗计》中刘志明后来戴的是员外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