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戏曲剧种(2)
佚名 网络越剧妆容:越剧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妆,草台班的女角化妆,用“清水打扮”——两颊用红纸沾水搽腮红,不画眉,或用锅底灰画眉。进入上海后,向绍剧、京剧学习演传统老戏的水粉化妆法。
越剧服装自1943年开始受到了重视,走上了改革之路。
越剧服装凭着轻柔、淡雅、清丽的独特风格,在不懈地探索和积累下,不断巩固和发展,并在国内外演出中影响深远,因此成为我国戏曲服装中另一种服装风格样式。
广泛流传No.3黄梅戏
黄梅戏,大家一定不陌生,一曲《天仙配》朗朗上口。梅戏黄曲不仅腔调好听,耐人寻味,而且文化底蕴浓厚。;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唱腔有三种形式:主腔、花腔、三腔。
主腔是黄梅戏传统唱腔中最具戏剧性表现力的一个腔系。它以板式变化体(或称板腔体)为音乐结构的原则。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的服装: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黄梅戏妆容: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北方戏剧No.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浅显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比较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在城市和乡村拥有大批观众。
评剧的前身“蹦蹦戏”曾经历了“对口戏”、“拆出戏”两个阶段,那时的行当并不分明。经过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是成为一个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剧种。
评剧由于历史较短,又受剧目题材的局限,因此多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的生活为主。
评剧服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夸张的写意美。它运用象征、变形等夸张手段,使服装有了鲜明的美学特征。 地方剧种No.5豫剧
豫剧: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豫剧“浓墨重彩”的妆容,所有角色他们一律都用油彩上妆,而且画得很浓很浓。旦角一般都是杏核眼,眼线快挑到了耳根;樱桃嘴,都是那么一点点。生角画的各有不同,各种各样的脸谱更是五花八门,惟妙惟肖。
豫剧服装: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现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