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之韵
佚名 网络唢呐,音色高亢嘹亮,穿透力表现力极强,在地方戏曲、地方曲艺、八音会、民间鼓乐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是民族音乐中应用极广的民族乐器。
唢呐,流行于我国大部份地区,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唢呐在戏曲中用来唱腔伴奏、吹奏过场曲牌和渲染舞台气氛。在以民族器乐为基础的戏曲音乐中,唢呐是必不可少的。唢呐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体现的是强烈的民族风,体现的是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剧种特点。晋剧中的唢呐是晋剧音乐中大喜大悲、欢乐和哀伤气氛的创造者;晋剧中的唢呐,吹奏出的是十足的晋声晋韵,是震撼心灵的旋律。唢呐一响、裂石穿云,其他乐器便甘拜下风。因此,唢呐不仅具有嘹亮之美,且有粗犷之韵、高亢之威、更有抒情之雅!唢呐作为一种很有特色的民族器乐,不仅在戏曲和曲艺中扮演不可缺失的角色,在歌剧和民乐演奏中更有美妙无比的表现。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抬花轿》等名曲就是充满演奏技巧和华丽色彩的唢呐独奏曲,流行多年,倍受人们欢迎。“朝堂演兴衰,街巷奏喜丧”。这是人们对唢呐这一民族吹管乐器运用特点的最形象评价。唢呐是乡村音乐演奏场所最为嘹亮、最为通透的声音,有了它,才足以让人们渲泄生活中的欢乐与悲欢,有唢呐的音乐才最能让人感动。纯朴厚道的村里人与唢呐的旋律一起欢乐,一起悲伤。千百年的情感在唢呐的音符里宣泄张扬。唢呐在农村丧事中运用最多。农村的丧事极为讲究,老人去世,后辈儿孙必定要做一回最后的孝子贤孙,于是,丧事大办,不仅要惊动街坊邻居、好友亲朋,也请来八音会、鼓乐手前来助兴。于是,在祭奠先人、逝者出殡的过程中便始终伴随着悲哀悠扬的唢呐声。农村出殡,八九十岁的逝者便是喜丧,所以,“吹”艺高强的鼓乐手们,除了吹奏悲悲切切的曲子外,在喧闹声中也变换些时髦的歌曲或欢天喜地的曲子来演奏。因此,鼓乐喧闹,是喜是悲,是乐是哀,已难以分辨。不知内情的人们只以为是欢乐的场面,当越过唢呐声后,才发现是哀伤的景象。祭奠亡灵,追悼逝去的先人,用悲伤的曲调,来寄托人们的哀思,表现痛失亲人的悲痛,是人之常情。但喜丧却可以不必如此拘谨。所以,唢呐声里,有悲哀的音乐也可以有欢乐的曲调。悲哀,表现后人与逝去亲人的生离死别;欢腾,则是对逝者辉煌一生的歌颂与缅怀。总之,无论是悲的、喜的都寄托着后人们的哀思。当然,在唢呐声里,一条很长很长的白纱,系着一大群悲悲泣泣的孝子贤孙,儿子、孙子、女婿、外孙、侄儿、侄孙……,哭的、没哭的、哭累了的……,一腔虔诚都系在了肃穆哀伤的白纱之上。雄壮欢腾的唢呐曲牌,表现的是逝者家族的发达兴旺;显的是逝者家人们亲朋众多人缘广泛;突出的是逝者的德高望重;反映的是更多的人对逝者的怀念。当然,吹鼓手为了博得彩头和主家的犒赏,更使足了吃奶的力气……。这时,吹鼓手们吹奏的曲子再也分不出是悲是喜,只突出了乐手们嘴上的功夫,于是,旋律只往热闹处吹,鼓点也往热闹处敲,热闹便是这场丧事风风光光的标志。而服装整齐划一的抬棺力士们也迈着训练有素的整齐步伐,随着唢呐吹奏出的旋律,齐唱着曲调明快的民间小调或时髦歌曲,扭起了比秧歌还悠扬的舞步……。所以,这里不仅仅表现的是悲与喜,更重要的是一种孝道文化与家族兴旺发达的公然炫耀。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吹唢呐和吹笙的吹鼓手,这种场面通常的搭配是两支唢呐,两盘笙,和一副专管节奏,拍的肆无忌惮的细镲儿,其他乐器则可多可少。吹鼓手们的尽情发力,把几支节奏明快又能凸显乐手们嘴上功夫和巨大肺活量的曲子吹的天翻地覆,只待主家掏出粉红色的大钞才算了事。当然,能显示唢呐悠扬的还是亲朋好友上门吊孝的时刻,这时候的唢呐尽显悲哀的曲韵,随着凄沥的乐声,惹的吊客们也随着悲伤的唢呐涕泪交流地哭上一回。太原南郊和晋中一代的唢呐吹戏很有特点。晋剧《哭灵堂》《祭江》《下河东》中的“祭灵”、《芦花》中的“训子”等悲哀的段子便是这种场合的不二选择。唢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功底深厚的吹鼓手们,用大唢呐、管子、小唢呐、牛角的轮番演奏,吹奏出不同的声腔,吹奏出模仿人声演唱的【二进宫】【三对面】【四哭殿】……其感染力不亚于名角儿演唱。
唢呐吹戏显露的不仅仅是吹鼓手的嘴上功夫,所奏之曲能让听者一听便知道是什么戏、什么段子,这才叫真正的高手。这不仅需要演奏者“嘴”上的道行,更需要吹鼓手对曲子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唢呐吹奏出像真人演唱般的效果和情感。舞台戏曲中的唢呐应用和村里红白喜事闹红火大不一样。戏曲中的锁呐应用,讲究精确的艺术表现力,讲究对人物情感和剧情氛围的细致渲染,讲究唢呐音韵与表演者感情抒发的紧密结合。在渲染舞台人物喜、怒、哀、乐中显示唢呐艺术的巨大魅力。晋剧的唢呐曲牌多达二百余种,各有不同的用途,显示了晋剧先辈们不凡的创造力和对唢呐曲牌音乐的深刻理解。唢呐曲牌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情景变化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而使用。这里,有皇帝登殿时的《朝天子》;有用于欢快场景的《滾碌碡》《青天歌》……;有用于悲剧场面的《哭皇天》《反调山坡羊》……还有反映各种情感色彩的《苦相思》……,不胜枚举。晋剧舞台上唢呐音乐的应用是最好的,短短几声唢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短几声唢呐让人物情感更加生动,让剧情凸现高潮,让观众听的感动。晋剧【诸葛亮吊孝】中孔明先生最动人的一段《孔明我三献爵躬身叩拜》的唱腔,非常感人。这段唱腔,是用唢呐领奏的一曲悲壮凄沥的(新编苦相思)起板,接着是如泣如诉善于叙事抒情的四句(平板),这几句(平板)曲调委婉新颖、凄凄哀哀,令人动容。然后是两句(夹板),四句(二性)后转为(流板)结束。这段唱腔以唢呐的悲怆音韵为它奠定了悲伤的基调,表现诸葛亮对周瑜去世发自内心的哀痛与悲伤。用唢呐之声强调剧中人物的悲伤情绪,这是唢呐在戏曲声腔中的最精妙运用。这种表现力极强的传统艺术有时也被西洋式的铜管乐所替代。在现代的戏曲改革中,作曲家们早腻烦了土的掉渣的唢呐声音,迷上了洋鼓洋号,认为有西洋乐参与的戏曲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唯西洋乐才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唯西洋乐才能掀起戏曲故事的高潮。但我认为,唢呐高昂明亮的民族乐味道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是其他乐器替代不了的。唢呐,不管它从何而来,它在中华大地上经历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熏陶,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器乐,因而让多少代艺人运用的得心应手。它既是下里巴人,又是阳春白雪;既去的乡下,也登的殿堂;雅可与西洋乐比肩,土可以和箫笙胡琴共鸣。唢呐,动人的俗与雅,民乐中的战斗机!
作者:张同亮
唢呐,流行于我国大部份地区,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唢呐在戏曲中用来唱腔伴奏、吹奏过场曲牌和渲染舞台气氛。在以民族器乐为基础的戏曲音乐中,唢呐是必不可少的。唢呐在戏曲音乐中的应用,体现的是强烈的民族风,体现的是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剧种特点。晋剧中的唢呐是晋剧音乐中大喜大悲、欢乐和哀伤气氛的创造者;晋剧中的唢呐,吹奏出的是十足的晋声晋韵,是震撼心灵的旋律。唢呐一响、裂石穿云,其他乐器便甘拜下风。因此,唢呐不仅具有嘹亮之美,且有粗犷之韵、高亢之威、更有抒情之雅!唢呐作为一种很有特色的民族器乐,不仅在戏曲和曲艺中扮演不可缺失的角色,在歌剧和民乐演奏中更有美妙无比的表现。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抬花轿》等名曲就是充满演奏技巧和华丽色彩的唢呐独奏曲,流行多年,倍受人们欢迎。“朝堂演兴衰,街巷奏喜丧”。这是人们对唢呐这一民族吹管乐器运用特点的最形象评价。唢呐是乡村音乐演奏场所最为嘹亮、最为通透的声音,有了它,才足以让人们渲泄生活中的欢乐与悲欢,有唢呐的音乐才最能让人感动。纯朴厚道的村里人与唢呐的旋律一起欢乐,一起悲伤。千百年的情感在唢呐的音符里宣泄张扬。唢呐在农村丧事中运用最多。农村的丧事极为讲究,老人去世,后辈儿孙必定要做一回最后的孝子贤孙,于是,丧事大办,不仅要惊动街坊邻居、好友亲朋,也请来八音会、鼓乐手前来助兴。于是,在祭奠先人、逝者出殡的过程中便始终伴随着悲哀悠扬的唢呐声。农村出殡,八九十岁的逝者便是喜丧,所以,“吹”艺高强的鼓乐手们,除了吹奏悲悲切切的曲子外,在喧闹声中也变换些时髦的歌曲或欢天喜地的曲子来演奏。因此,鼓乐喧闹,是喜是悲,是乐是哀,已难以分辨。不知内情的人们只以为是欢乐的场面,当越过唢呐声后,才发现是哀伤的景象。祭奠亡灵,追悼逝去的先人,用悲伤的曲调,来寄托人们的哀思,表现痛失亲人的悲痛,是人之常情。但喜丧却可以不必如此拘谨。所以,唢呐声里,有悲哀的音乐也可以有欢乐的曲调。悲哀,表现后人与逝去亲人的生离死别;欢腾,则是对逝者辉煌一生的歌颂与缅怀。总之,无论是悲的、喜的都寄托着后人们的哀思。当然,在唢呐声里,一条很长很长的白纱,系着一大群悲悲泣泣的孝子贤孙,儿子、孙子、女婿、外孙、侄儿、侄孙……,哭的、没哭的、哭累了的……,一腔虔诚都系在了肃穆哀伤的白纱之上。雄壮欢腾的唢呐曲牌,表现的是逝者家族的发达兴旺;显的是逝者家人们亲朋众多人缘广泛;突出的是逝者的德高望重;反映的是更多的人对逝者的怀念。当然,吹鼓手为了博得彩头和主家的犒赏,更使足了吃奶的力气……。这时,吹鼓手们吹奏的曲子再也分不出是悲是喜,只突出了乐手们嘴上的功夫,于是,旋律只往热闹处吹,鼓点也往热闹处敲,热闹便是这场丧事风风光光的标志。而服装整齐划一的抬棺力士们也迈着训练有素的整齐步伐,随着唢呐吹奏出的旋律,齐唱着曲调明快的民间小调或时髦歌曲,扭起了比秧歌还悠扬的舞步……。所以,这里不仅仅表现的是悲与喜,更重要的是一种孝道文化与家族兴旺发达的公然炫耀。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吹唢呐和吹笙的吹鼓手,这种场面通常的搭配是两支唢呐,两盘笙,和一副专管节奏,拍的肆无忌惮的细镲儿,其他乐器则可多可少。吹鼓手们的尽情发力,把几支节奏明快又能凸显乐手们嘴上功夫和巨大肺活量的曲子吹的天翻地覆,只待主家掏出粉红色的大钞才算了事。当然,能显示唢呐悠扬的还是亲朋好友上门吊孝的时刻,这时候的唢呐尽显悲哀的曲韵,随着凄沥的乐声,惹的吊客们也随着悲伤的唢呐涕泪交流地哭上一回。太原南郊和晋中一代的唢呐吹戏很有特点。晋剧《哭灵堂》《祭江》《下河东》中的“祭灵”、《芦花》中的“训子”等悲哀的段子便是这种场合的不二选择。唢呐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功底深厚的吹鼓手们,用大唢呐、管子、小唢呐、牛角的轮番演奏,吹奏出不同的声腔,吹奏出模仿人声演唱的【二进宫】【三对面】【四哭殿】……其感染力不亚于名角儿演唱。
唢呐吹戏显露的不仅仅是吹鼓手的嘴上功夫,所奏之曲能让听者一听便知道是什么戏、什么段子,这才叫真正的高手。这不仅需要演奏者“嘴”上的道行,更需要吹鼓手对曲子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唢呐吹奏出像真人演唱般的效果和情感。舞台戏曲中的唢呐应用和村里红白喜事闹红火大不一样。戏曲中的锁呐应用,讲究精确的艺术表现力,讲究对人物情感和剧情氛围的细致渲染,讲究唢呐音韵与表演者感情抒发的紧密结合。在渲染舞台人物喜、怒、哀、乐中显示唢呐艺术的巨大魅力。晋剧的唢呐曲牌多达二百余种,各有不同的用途,显示了晋剧先辈们不凡的创造力和对唢呐曲牌音乐的深刻理解。唢呐曲牌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情景变化和人物的情感变化而使用。这里,有皇帝登殿时的《朝天子》;有用于欢快场景的《滾碌碡》《青天歌》……;有用于悲剧场面的《哭皇天》《反调山坡羊》……还有反映各种情感色彩的《苦相思》……,不胜枚举。晋剧舞台上唢呐音乐的应用是最好的,短短几声唢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短短几声唢呐让人物情感更加生动,让剧情凸现高潮,让观众听的感动。晋剧【诸葛亮吊孝】中孔明先生最动人的一段《孔明我三献爵躬身叩拜》的唱腔,非常感人。这段唱腔,是用唢呐领奏的一曲悲壮凄沥的(新编苦相思)起板,接着是如泣如诉善于叙事抒情的四句(平板),这几句(平板)曲调委婉新颖、凄凄哀哀,令人动容。然后是两句(夹板),四句(二性)后转为(流板)结束。这段唱腔以唢呐的悲怆音韵为它奠定了悲伤的基调,表现诸葛亮对周瑜去世发自内心的哀痛与悲伤。用唢呐之声强调剧中人物的悲伤情绪,这是唢呐在戏曲声腔中的最精妙运用。这种表现力极强的传统艺术有时也被西洋式的铜管乐所替代。在现代的戏曲改革中,作曲家们早腻烦了土的掉渣的唢呐声音,迷上了洋鼓洋号,认为有西洋乐参与的戏曲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唯西洋乐才能表达人物的情感、唯西洋乐才能掀起戏曲故事的高潮。但我认为,唢呐高昂明亮的民族乐味道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是其他乐器替代不了的。唢呐,不管它从何而来,它在中华大地上经历近两千年的中国文化熏陶,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巨大魅力的中华民族器乐,因而让多少代艺人运用的得心应手。它既是下里巴人,又是阳春白雪;既去的乡下,也登的殿堂;雅可与西洋乐比肩,土可以和箫笙胡琴共鸣。唢呐,动人的俗与雅,民乐中的战斗机!
作者:张同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