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的第一部交响曲
佚名 网络勃拉姆斯花了近14年的时间创作他的第一部交响乐——《C小调第一交响曲》,成为古典音乐史上最受关注的作品 之一。勃氏大约于1862年开始写作此曲,经过10年努力,他对朋友海尔曼·莱维说:“看来我永远写不好交响乐,我听到身后响着一位巨人(指贝多芬)行走 的步伐,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好。”显然,贝多芬给了他很大的压力。舒曼当时曾预言,勃氏的第一交响乐将意味着“浪漫主义的最高水准”——这无疑给勃氏的创作 又增添了压力。
1876年《第一交响乐》在德国首演。人们发现勃氏的这部作品,完全克 服了早先的自我怀疑,全曲情感波动幅度极大,充满了德国浪漫主义的热情,是古典交响乐形式的完善之作。从乐曲开始弦乐奏出的“怀念”主题,定音鼓低沉、猛 烈的敲击,直到情绪欢跃的结尾。45分钟的音乐,跌宕起伏,汇集了冲突、斗争、胜利和狂欢等丰富多彩的音乐主题。评论家斯坦因伯格回忆旧金山交响乐团的一 次排演,指挥布洛姆斯特德在排练第一乐章时,激动万分以致穷于言词,要求演奏员想象“鲜花怎样尽力穿透混凝土……”来演奏。
首演以来,作品迅速获得成功。时至今日,已成为众多名乐团的保留曲目。但争议还是不免。一派观点认为,在作品问世前,李斯特和瓦格纳在和声上已减弱了对 传统音调的依赖,代表了当时作曲家的创作方向。言下之意,这部作品是“复旧”之作。而舒曼、瓦格纳尽管对作品称赞有加,类比贝多芬“第九”,但也无意中贬 低了作品。《新格罗夫音乐词典》把勃拉姆斯列为李斯特、瓦格纳的对立面,认为他的室内乐、艺术歌曲、交响乐代表的流派和当时较现代的瓦格纳的乐剧、李斯特 的交响诗是对立的。
随后几十年间,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高度赞赏勃氏 在作品中迅速转换主题,使整部作品保持平稳的能力。他认为勃氏的和声语汇极具想象力。英国评论家奥斯博恩认为勃氏在建立乐章间调性关系的能力超越了贝多 芬,在运用色彩丰富的和声的同时能保持音调体系的稳定。
撇开上述论争,我们今天欣赏到 的《第一交响乐》确实是一首辉煌无比的作品。音乐时而汹涌,时而温柔,时而不安,时而肃穆,全曲节奏循序而进,又不失优雅抒情,美丽的旋律一个接着一个。 最著名的堪称结尾部分的圆号独奏,长笛随即予以响应,随后,长号奏出赞美诗般的音乐,弦乐队再重复上述旋律层层推进至全曲雄伟、活跃的结尾。
完成这部作品时勃拉姆斯年已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