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钢琴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简介
佚名 网络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1897年4月3日卒于奥地利维也纳。幼年师从E.马克森等汉堡当地音乐教师学习钢琴、作曲。由于家贫,15岁就在小酒店演奏,还编写一些娱乐性小曲。受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引用代表匈牙利革命的《拉科奇进行曲》片断写了1首钢琴四手联弹《回忆俄罗斯》。1850年曾与匈牙利小提琴家E.赖门伊一同旅行演奏。1953年认识R.舒曼夫妇,舒曼在自己主编的《新音乐杂志》撰文,对他的创作和演奏活动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推荐。1858——1859年在代特莫尔德担任合唱指挥,对他后来的合唱曲写作甚为有益。他的早期创作主要受舒曼作品风格和手法的影响。60——70年代,定居维也纳从事演奏、指挥和创作。1871年写作了《凯旋之歌》,献给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俾斯麦,在C 小调《第一交响曲》中对此也有表现。后因对德国统一后的严酷现实感到失望,在1885年完成的《第四交响曲》等作品中流露明显的消极因素。晚年创作力衰退,以《 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和两首单簧管奏鸣曲为代表性作品。
勃拉姆斯在创作中积极、自觉地维护德奥传统。他热爱民族文化,追求古典精神和内在情感的深刻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峻、富有哲理性。他的创作以交响乐为主。他的四首交响乐中,C 小调《第一交响曲》反映了对德国统一前后十余年的现实生活感受。《第四交响曲》虽然气势宏大,但在局部流露出命运主宰一切的悲观情绪。他写的两首钢琴协奏曲和《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都为代表性作品。在交响乐作品中,在结构原则、调性布局、主题发展的逻辑性、复调思维的复杂性等,都明显地受到J.S.巴赫和L.van贝多芬风格的影响。他的代表性钢琴作品有《降E大调间奏曲》、《匈牙利民歌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等。从中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作者自己的艺术风格:深沉、典雅、富于技巧、手法细腻、形象丰富。在21首匈牙利舞曲中则真实地体现了匈牙利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此外还创作了许多合唱,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继承了F.舒伯特和R.舒曼的艺术歌曲传统,感情真挚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结合完美。代表作如《我的爱情多青春》、《徒然的小夜曲》、《摇篮曲》等。晚年最后完成的7册《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大贡献。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文: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本身他对标题音乐与华格纳乐剧形式不认同,走纯粹音乐路线,被认为是新古典乐派。
勃拉姆斯生于北德的港口城市—汉堡的一平凡家庭,死于维也纳。勃拉姆斯始终坚持古典主义形式创作音乐,与他同辈的音乐家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接近贝多芬的理想,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能够重建真正的交响乐思维;勃拉姆斯的伟大艺术造诣使他的作品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但人们会感觉到在这平静的均衡的背后隐藏着某种东西,隐藏着一种悲剧性的哲学,一种悲观主义和舍身忍让的成熟世界观。勃拉姆斯、反对当时的音乐潮流,倒不是极端反对当时流行的音乐风格,而是反对当时音乐中文学和哲学的倾向;他们要使音乐重返到纯音乐国里去。浪漫主义的连续几代人中,争取贝多芬的遗产成了占有世界的斗争,原来曾经是交响乐的美妙统一的结合体,而今,戏剧的、色彩丰富的因素又被分割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尽管浪漫主义的口号喊的是要求更加紧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