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父母必看!孩子学琴路上的四大关
佚名 网络最近听到很多琴童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要么就是不好好练琴,要么就是闹着不学琴,搞得自己压根控制不了自己的体内蛮荒之力,分分钟想要用暴力解决问题。
其实追根溯源,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练琴路上的真实心理路程,才会形成亲子关系错位,产生诸多矛盾。
PART
01
三心二意的初学阶段
初学阶段是孩子们学琴路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里,他们年纪较小,没有良好的自控力,所以总是会在练琴或上课的时候,无法长时间集中精神,变得三心二意。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学琴进度,还会让他们因为跟不上课程,而使得学琴欲望降低。
在这个阶段里,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他们的状态,然后在课后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在下次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来越长。
另外在每次陪同上课的时候,可以记下上课的重点(不能陪同上课的家长,可及时与老师沟通所学重点)。在孩子们练琴时,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活泼语言去引导他们,推进孩子们的课后练习。
PART
02
容易枯燥的无聊阶段
每一位琴童在台前演奏时的优雅和熟练,都离不开他们每日的刻苦练习。一首新曲子从完全不会到弹奏的流畅动人,需要熟练掌握琴谱、认真对待自己弹奏的手法、每个音符的强弱......
其间可能需要孩子们坐在琴前上百个小时,如此反复的练习过程,很容易让孩子因为受不了它的枯燥和无聊,而产生想要放弃学琴的想法。
当孩子提出放弃想法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通过对比孩子初学时和现在琴技的长进,鼓舞孩子:之所以会进步这么快,是因为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的坚持练习,如果不学了,不仅可能会让自己觉得与琴无缘,还会让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如果孩子真的觉得很累,可以稍微让他们放松一下,允许他们当天少练10至15分钟,但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必须要把进度赶上去。
PART
03
日复一日的坚持阶段
学琴不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出成果的事,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所以很多人说在练琴这件事,考验的不仅是孩子们的韧性,还有家长们。
大家都知道,在孩子们成长中,很多习惯和性格养成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家长,学琴也是一样:家长们能否风雨无阻的送孩子们去上课,能否十年如一日的监督孩子们每日练琴,这些都会对孩子们心中学琴的坚定性产生影响。
家长们在要求孩子们坚持练琴之前,应该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并且要有耐心,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事坚持的好品质。
PART
04
琴孕育的文化阶段
学琴的人有很多,但把琴弹精的人却不多,不是因为琴的技法有多么难掌握,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在掌握琴技法后,如何把琴曲中所带情感的“共情力”表现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钱到演奏现场听表演,而不是一直坐在家里听CD。因为在现场,听众们能随着音乐家的演奏和情绪渲染,进入到琴的意境中,与音乐家一起共同感受曲中意。
所以学琴,不止是学演奏的技法和技巧,还要学习如何将曲中蕴含的情感,通过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只有把握到琴曲中的意义,才能让孩子们把琴弹得更妙。
因为孩子们的经历有限,所以在这一关卡里,家长们可以多引导孩子们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故事里面人物的情绪,这会让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孩子们因为年纪小的关系,他们的本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会因为害怕练不好琴而哭天抢地,会因为考级失利而对心生自卑的情绪,会因为上课跟不上进度而想要放弃......但是家长们,你们千万不能放弃呀,因为只有你们的合理引导和监督,才能让孩子们学琴和成长的阶段里,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耐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