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纳《d小调第三交响曲》介绍
佚名 网络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最初的形式是最好的,后来的各种修订稿都要比它逊色。不论是演奏还是聆听这部作品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不仅是因为这部作品的篇幅长大,更因为其中充满了灿烂的思想。在这部作品中布鲁克纳也引用了瓦格纳作品的素材,他引用他所热爱的大师的作品并没有使我感到厌烦,不过除了罗恩格林的第二幕音乐——这里不论是原作的唱词“Gesenge sollst Du schreiten”还是音乐本身对布鲁克纳来讲都不值得引用。
OttoDessoff在看到布鲁克纳第0号交响曲的时候曾经问道“可是主题究竟在哪里?”。布鲁克纳用他的第三交响曲对这个浅薄的问题作出了精彩的回答:在这部交响曲著名的开头部分弦乐的写法和第0号交响曲一模一样,并以弦乐作为背景衬托着小号奏出的主部主题——这个主题是布鲁克纳最伟大的旋律之一,瓦格纳对它尤其喜爱。这部庞大的作品(布鲁克纳作品中最长大的之一)被他的学生及布鲁克纳本人数次“改进”,目前最常演奏的是1877年版和1888/89年版,尤其是后者。直到1977年即这部作品问世103年后才由LeopoldNowak出版这部作品的原谱。在这个版本上还保留了对瓦格纳的献辞“献给世界著名的无可超越的伟大的诗歌与音乐大师”(To theunreachable world-famous noble Master of Poetry and Music)。
这部交响曲的开头小号奏出英武的主部主题,其后紧接着一个由圆号演奏的高贵的旋律。乐队两次齐奏一个下行的富有节奏的呐喊式音调,并由弦乐给予柔和的应答;接着开头的部分再次出现。第二小提琴奏出柔和的第二主题。接着乐队响亮地吟诵出一个由四个音符组成的乐句,弦乐和木管应答使音乐再度回到柔和的气氛中。呈示部的结尾引用了他的d小调弥撒中Miserere的部分,并以此结束了整个呈示部。展开部中音乐的情绪由平静变得越来越强烈直到引出乐队以fff的力度齐奏主部主题的高潮。在这里很多听众都误以为再现部开始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音乐的发展还在继续:高潮过后,音乐的速度逐渐缓和下来,出现第二主题的逆行旋律——布鲁克纳很喜欢这个旋律——并将音乐导入真正的再现部。再现部中徐缓而抒情的第二主题按照奏鸣曲式“调性服从”的原则出现在了D大调上。尾声中音乐又回到了d小调,由小号和长号上奏出的第一主题的卡农开始,力度逐渐增长后突然停止;这时候又响起了乐曲开头对呐喊音调柔和的应答旋律,将乐曲引入有力的结束。
弦乐器演奏的庄严的旋律开始了了第二乐章,这个主题建立在主调基础之上但包含了非常不寻常的半音进行。小提琴的演奏使情绪逐渐增长并将其引入到一个布鲁克纳喜爱的终止式。四支圆号的演奏轻柔地引出中提琴演奏的新旋律,速度比原来稍快;这个旋律在乐章中总共出现了三次。布鲁克纳曾说他在谱写这个行板乐段的时候心中正想着他已故的母亲。在弦乐器上演奏的音乐逐渐慢了下来(神秘地),这时候第一小提琴奏着装饰过的中提琴主题将音乐带回到开始的“柔板”,伴以中提琴上的十六分音符的伴奏。行板乐段第三次出现在大提琴上。圆号奏出徐缓的第二个曲调。音乐又回到乐章的开始部分,这时候的第一小提琴声部演奏一个十分高难度的切分乐段。突然乐队出其不意以f的力度齐奏前面提到的《罗恩格林》中的动机,以这个切分乐段相对。整个乐章在第一主题中轻柔地结束。
不久前Nowak教授发现了一个新的布鲁克纳第三交响曲的慢乐章手稿。这个手稿估计创作于1876年,在1873年初稿和1877年第一次修订稿之间。这个版本中所有的速度记号都被彻底更改,比方说:开始部分的Ferierlich(庄严地)变成了Bewegt, quasiandante,feierlich(运动的近似行板,庄严地),Andante(行板)部分变成了Andante quasiAllegretto(行板近似小块板)。不过很奇怪的是这个“新”柔板比原稿(1873年版)还要长十一个小节,而1877年的版本则比原稿短了一大截。此外在配器方面和某些地方还是有些不同,最明显的是在结尾引用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二幕的庄严进行曲“Gesenge sollst Duschreiten”的地方(不幸的是这段音乐不论是其笨拙的唱词还是音乐本身都不是瓦格纳最富灵气的创作),布鲁克纳将这段音乐的伴奏作了一些改动。在1873年的版本中,他使用的伴奏音型是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一个冗长的切分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音链,而且演奏难度很高。可能布鲁克纳也想避免过于复杂的节奏,所以他在1876年的版本中使用了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几乎照搬了瓦格纳《汤豪瑟》序曲中第二小提琴声部的写法(他在第一交响曲中以不同的方法运用过相似的模式)。这并没有很大的改进。此外,这个新的柔板乐章很具独立性,也很美丽,十分值得一听。我觉得这个柔板乐章要优于1877年的版本。
谐谑曲的开始部分出现了第二小提琴上连续六个八分音连奏和低音提琴上三个短促八分音符断奏的对峙,力度逐渐增长引出响亮而节奏强烈的第一主题;第一小提琴紧随其后奏出一个柔和抒情的旋律,谐谑曲部分结束在大调上。美丽的三声中段速度不变,由中提琴上轻松的旋律开始,象他的其他早期作品一样有许多令人愉快的转调。
在第三交响曲完成数年后布鲁可纳让他最喜爱的弟子FranzeShalk把终曲乐章几乎重写了一遍。除了篇幅过长以外,这个终曲乐章仍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Shalk不仅将作品的篇幅大大缩短,而且将不规整乐句模式看作是一个缺陷而改为规整的四小节模式。在第二个乐段布鲁克纳还缩短了弦乐器演奏的舞曲旋律,代之以圆号、木管乐奏出的严肃的二分音符的旋律——一个恢宏而灵感凸现的段落。多年以后,布鲁克纳在和他的学生散步时经过一个著名的作为葬礼停尸间的建筑——那时附近正在举行娱乐舞会,布鲁克纳说道,“这就是我终曲第二个乐段的灵感所在。”
尾声中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第二乐章的柔板主题和谐谑曲的主题相继出现。弦乐器演奏的切分节奏和木管、铜管对奏。最后乐队以极快的速度演奏转为大调的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结束这部d小调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