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杂记之十五
佚名 网络学琴杂记之十五
作者:檀姜
理应承认,我们在忍受时间的残酷之际,同时也在享受时间的恩惠,它既带走青春,也能带走伤痛;既嘲笑青涩,也孕育成熟。我常常对着琴面上的印痕感叹,原来这一生,总算还有时间和机会亲手为一张古琴勒刻沧桑。
左手的大拇指上长出了一个圆润结实的茧子,有了它,一指按两弦也不再是什么难事,可它那么难看地凸现在关节上方,给我的手指平添了一股桀骜不驯的乖戾之气,我对它的感情是又敬又恨,复杂得难以言说。三个月的《酒狂》练下来,跪指的痛苦终告消弥,欢欣鼓舞之极,想当初它是那样的让我焦虑,以为这个难关永远也迈不过去呢。
第二期学的琴曲多以琴歌为主,倘若能且弹且唱,便可气、韵皆修,偏偏我的慢性咽炎顽冥不化,别说唱歌,就是我长篇大论地讲话它也要干涉,所以只得作罢,唯有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曼妙的歌声羡慕垂涎的份儿。
近日学会的《佳人曲》应当是这些琴曲中颇为特殊的一曲,改编自张艺谋的商业大片《十面埋伏》中的主题曲,片中章子怡没受过训练的嗓子气息不匀地高唱此曲时,并不怎么给人惊艳的感觉,而且曲中高潮部分的那句“宁不知”的韵律667,是非常明显的东洋音乐元素,所以我总怀疑该片的作曲,日本人梅林茂是故意在曲中烙下了“MadeinJapan”的印记,张导被人高明地忽悠了一把还不自知。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首曲子移植到古琴里却有不俗的表现,旋律简静缓舒,与古琴的清幽扣合得天衣无缝,听起来古朴大气,毫不粘稠。我尤其同意琴馆教材上的曲旨释疑:“取音应干净,朴素,切勿过多加入‘吟’、‘猱’音”,一般而言,现代乐曲改古琴曲总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这首曲子却堪称成功的曲范,而且旋律简短,上手容易,是初入琴门者学来唬人的上上之选。
说起这首《佳人曲》,不能不再扯一下歌曲背后的传说,“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汉书"外戚传》),以我的审美观,我只能说这个传说,非常的……有意思,但多少有点恶俗,实在无法冠以“美丽”之名。
恶俗一:李延年一家,借着艺术的名义,集体策划了一次献美谄上的情景喜剧,曲中提到的佳人徒有其表,哪有半分“绝世而独立”的超凡气质?
恶俗二:李延年虽是著名的“阉人”歌唱家,却以兄长身份言及女弟美貌,从伦理上讲,多少有些让人不舒服的感觉,更遑论,这个称赞背后隐藏的动机。清人沈德潜评论说“欲进女弟,而先为此歌,倡优下贱之技也,然写情自深,古在破家亡国,何必皆庸愚主耶!”话虽刻薄,却未尝没有道理。
恶俗三:汉武帝好歹也是名垂千古的一代明君,却跟宋玉笔下的登徒子一样,好色贪淫,轻易就被人牵着鼻子走,性情中人的真英雄真豪杰岂会如此?太史公在《史记"外戚世家》后面的结语中称汉武帝临终前杀掉所有育有子女的年轻嫔妃是“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谥为‘武’岂虚哉”,听上去也不怎么象由衷的赞美。
其实说来说去,今人总是无法推想李延年的这首歌,旋律究竟有多优美,唯一可考证的,只有歌词里包蕴的信息。单从这个方面来看,你不得不折服于李延年的艺术才华,佳人之前的“北方”二字,是神来之笔,一改通常意义上佳人带给人的纤弱娇柔印象,顿时形成一种慷慨大气的古朴意象,“绝世而独立”不费一字笔墨描绘佳人的外貌,却从气质上彰显出佳人卓尔不群的绝代风华,在这里,佳人不再是性格模糊,供人玩赏的美丽躯壳,而是在精神上有了与人对话的可能,更具独立的人格魅力。“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词意急转,似有谏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古鉴之意,最后收尾一句“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意思又复转黯然落寞,极言即便如此,佳人也不容易得到,真是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令人低徊不已。
简捷到极致,反而丰富到极致,我想,这世上再没有比汉语更优美,更意境深远的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