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琴事
佚名 网络古代,琴曾被视为贵族教育的必修课,是教养与身份的象征。琴也会被士人视为一种文化修养,热衷于修己与教化的士人们,使琴有了沉重的政治和道德功能。之后随着音乐的发展,琴才真正进入个人精神空间,被文人们堂而皇之的用于表达情感与审美娱乐。
沈道鸿 1991年作 《唐乐图卷》 镜心 设色纸本 2006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估价:RMB 12万-16万成交价:流拍
唐朝,中国古代全面发展的辉煌时期,各种文化都达到不可逾越的巅峰。而古琴也没有在其他外来乐器的夹击下,变得落寞。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开展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活动,创始乐制,设立机构,编纂书籍,推尊孔教,重视雅乐。到了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音乐的带入,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古琴虽不再倍受重视。但文人还是会抱着古琴表达个人的精神世界。
谢振瓯 1984年作《大唐伎乐图》立轴 设色纸本2013秋季拍卖会门德扬拍卖股份有限公司估价:RMB 5万-6万成交价:流拍
白居易,这位嗜酒、耽琴、淫诗的香山居士曾写过三十三首与古琴有关的诗词。诗词中无不体现他生活中的情趣,寄情于琴,超凡脱俗,得意忘形,自我陶醉,追求意趣。朱长文的《琴史》中说他“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过,必先拂酒罍,次开箧诗。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宫声,弄《秋思》一遍。”一曲作罢,兴致盎然,又“命家僮调法部丝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放杯自娱,酩酊而后已。”从这些描述中,看的出白居易对琴一往情深,他也曾自言与琴“穷通行止长相伴”。而唐朝不止白居易这一位文人对琴情深,“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如听万壑松”的李白;“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的孟浩然,这些著名的文人与琴亦有知心的感情。
范曾 2004年作 《岭上犹多高士云》 镜心 设色纸本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北京银座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价:RMB 402.5万
唐朝的斫琴工艺堪称顶峰,尤其是雷氏家族。据《琅嬛记》记载,雷氏家族中的雷威制琴不一定非用桐木。他常常在大风雪天跑去峨眉山,听风中松林的声音,哪棵“连绵悠扬”就把它砍下来作琴材。而著名的“九霄环佩”、“春雷”、“松雪”等唐琴都出自雷威之手。
王西京 戊寅(1998年)作 《唐乐图》 镜片 设色纸本2013年夏季拍卖会广东侨鑫拍卖有限公司估价:RMB 10万-12万成交价:未提供
除了名琴外,唐朝还给我们留下很多优质的古琴文化,据李祥霆在《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中记载《广陵散》、《幽兰》、《梅花三弄》以及详细的记谱法都产生于那个时代。而据他考证《全唐诗》四万八千多首中与古琴相关的就有一千零七十多首。可以说唐朝时期的古琴虽不倍受重视,但在时代变换的洪流之下,古琴依然发挥着它的作用,依旧演绎出丰富的音乐美学。
小编后记:从古至今,不论是唐朝还是现代,音乐都在发展中创新,也在创新中保留传统。尽管大多数通俗化、大众化的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就像古琴在各个朝代的演变一样,每种音乐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唐朝的古琴,从政治角色慢慢变成文人抒情,情感宣泄的工具,但也是因为这种时代的变迁,古琴角色的转换,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表达琴曲的内容,感情和意义上。在这样的认知中,物我和一,自由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