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龙:五弦琵琶与千年中国
佚名 网络舞台上一字排开七把琴,每一把都不同,每一把都来历不凡。
就像是古代大将军手中的十八般武器,方锦龙的十八般乐器,拿得起放得下,成就了12月10日他在上海音乐厅的这场“琵琶的前世今生”音乐会。
琵琶的身世之谜
满头银发的方锦龙是国内“五弦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
普通的中国琵琶只有四弦,五弦琵琶在国内早已失传。说来也巧,1985年,方锦龙赴日本参加由四国举办的丝绸之路音乐会,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五弦琵琶,那是唯一一把保存至今的中国古代五弦琵琶,也是唐朝宫廷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礼物,他这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古代的琵琶是有第五根弦的。他开玩笑说:“古人就是比我们厉害,古人多根弦,我们少根弦。”
惊艳之余多方查阅了历史资料,他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能不能复原和演奏五弦琵琶?
在研究的过程中,方锦龙发现琵琶的身世之谜。“琵琶是从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方锦龙对记者说,“这种梨形的乐器叫‘乌德’琴,是有五千年历史的两河流域的乐器,琵琶的真正祖先在古波斯,对欧亚许多国家的弹拨乐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传到欧洲变成了鲁特琴,中世纪很多油画都有描绘游吟诗人弹唱的场景,所以欧洲人叫琵琶‘Chinese Lute’。而它传到西班牙就变成了弗拉门戈古典吉他,到了蒙古成了和必斯,昭君出塞时带着琵琶出西域,可是匈奴怎么也学不会,怎么弹都浑不似,谐音成了‘和必斯’。鲁特琴西方现在很少人弹,一个国家就几十个人,就像中国的古琴一样。我在德国和新西兰都遇到传承者,我也向他们学习,有些看一下就明白,有些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像阿拉伯的乌德琴,我就专门去阿拉伯学过。”
方锦龙喜欢挑战,别人没干过的他想干,为什么古人有五弦琵琶现在没有呢?他一定要破这个谜。
他研究后发现,琵琶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时候就是五弦,从东晋到大唐都与四弦琵琶齐头并进、盛极一时,到了北宋时期,基本被四弦琵琶所代替,至今已失传一千多年。五弦琵琶在中国古代只在宫廷中演奏:“九五之尊,宫廷里才能弹五弦,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弹的,只能弹四弦。所以白居易《琵琶行》写道:‘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四弦是民间的琵琶。五弦琵琶代表了中国人的富和贵。我们现在光有富没有贵。”
参照日本正仓院和敦煌壁画等资料,他重新恢复了五弦琵琶,“多了一个四度,像多了一个低音喇叭,立体了,更丰富了,原来感觉轻飘啊。像传统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中列营一段,用五弦琵琶加上低音后,场面更壮观了,擂鼓和号角也更有声势了。”
一曲《十面埋伏》,仿佛有千军万马,有了五弦之后,方锦龙的演绎如虎添翼,这首古曲也成了为他赢得广泛声誉的代表作。
将四弦改为五弦,看上去只是加了一根弦,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方锦龙找到乐器厂,与乐器制作的名师们推敲了五六年,反复试制、科学测试,最终才确定了“改革”方案,将琴体扩大,增加第五根弦,而且改变传统四弦琵琶的拴弦之法,琴头上装琴轸为左二右三。这样一来,新增加的第五弦,音色就更加厚重、深沉。五弦琵琶甚至可以更多地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演奏出印度、日本、欧美、非洲等不同国家或地区极具地域风味和民族风情的音乐。在音乐会现场,他准备了一个节目“五弦琵琶游世界”,用一把琵琶来模仿印度阿拉伯等等世界各地的乐器,引来满堂彩。
音乐玩家乐器藏家
方锦龙出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弹拨乐世家,父亲是黄梅戏乐师,从小就因耳濡目染而喜欢上了民乐。6岁那年,做戏剧乐师的父亲交给了方锦龙一把琵琶,告诉他:“学得好乐器就能走地球,学不好就只能修地球。”尽管当初并不明白话中深意,但他确确实实不负丝竹之音。在所有的民族乐器中,琵琶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它是最难的,也是最丰富的。西方乐器之王是钢琴,中国乐器之王则是琵琶,琵琶的指法道尽了所有弹拨乐的妙处。”方锦龙说。
1977年,15岁的方锦龙已经掌握了十几种乐器的演奏,1980年,第一次出国表演的方锦龙就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倾倒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观众,让他在琵琶界声名鹊起。现在,他被誉为“国乐四大天王”之一,他的演奏激情与韵味并重,擅长体现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被同行誉为“以无法为有法,唯独秀于诸家”的优秀艺术家。
他很早就开始民族乐器的收藏,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方锦龙就迷上了乐器收藏,他平生第一件藏品是一把明末清初的名贵琵琶。当时他16岁,是济南前卫歌舞团的一名乐手。有一次,在去千佛山的路上,他被路人背着的一把旧琵琶吸引了,琵琶上有完好的纹路和金箔字样“春夜游”,可一问价,他却傻了眼:“当时我一个月工资才7元,但对方开价50元,我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不吃不喝也要把琴买回来,于是问同行的队友每人借几块钱,才把琴买了回来。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十分珍贵的明末清初南音琵琶。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了。现在我的收藏量大概上千件吧,三四百种。每年我都会收100件左右,像那把鲁特琴是我刚从欧洲收来的,很贵,市场价差不多五到六位数额的样子。每把乐器都是我的至爱。”
不仅爱收藏,方锦龙还爱把玩不同的乐器,除了精于五弦琵琶,他还会演奏上百种乐器,自诩为“音乐玩家”。他随身带一些乐器,小口弦,还有巧舌如簧的簧,随时拿出来练,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
方锦龙希望把欧亚大陆的各种琵琶都弹一遍。他觉得当天的音乐会有个遗憾,就是弹不了鲁特琴,他希望今后有机会专门做一场鲁特琴和古琴的对话,来上海开系列音乐会,“我觉得我来做50场不同样的音乐会没问题:唐宋遗韵、琵琶的前世今生、琴瑟和鸣、中西合璧……”
“芳华十八”的幕后推手
二十多年来,方锦龙一直在做传统文化推广的工作。
他在世界各地开音乐会,2005年他作为东方第一人在阿尔卑斯上的“世纪冰川”与来自欧美的音乐家联袂举行挑战极限的音乐会,2006年1月又作为中国音乐组合首次进入霍夫堡皇宫,在“印象中国—2006中国经典音乐会”上,与来自全球的华人音乐家联袂演出。
“不要崇洋媚外,要有民族自信心,”方锦龙说,“一个民族,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了,才是真正的强大。民乐在世界乐坛的崛起和中国国力的发展有关,中国经济为世界所瞩目,所以中国音乐也为世界所瞩目,而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时候,人家不把你当回事,中国肯定没有话语权。所以现在是一个好的时机,音乐传播是最好的时候。”
钢琴的历史只有六百年,而在中国,八九千年历史的籥,七八千年历史的口弦,五六千年历史的陶埙,三四千年历史的古琴,两千多年历史的琵琶,一千多年历史的尺八……这些国乐乐器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个性,代表着灿烂的中国文化,也都需要它们的继承者。
方锦龙说他是个行动派,想到了就做。2002年方锦龙在佛山祖庙设立了“锦龙中国乐器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传统。2001年,他筹备创建了“芳华十八”女子乐团,和北京的“女子十二乐坊”,一南一北,成为女子民乐乐团的代表。
芳华十八在2004年一跃而成为最具创意和实力、也红火大江南北的全新音乐组合,队中十多位青春型格女孩,均挑选自中国著名音乐学院,虽然年纪轻轻,但每位成员的音乐造诣极高,奏乐与演唱,每人均能独当一面。她们擅长以灵活多变的演出形式出现,如大型团体式合奏或是小组及个人式演奏皆可,歌唱部分亦可以纯单声部或姿采缤纷的多声部合唱。“芳华十八”的音乐理念,是将中国东方传统音韵融合于国际现代音乐潮流中,迸发出一种全新的音乐感觉。凭着其高潮技艺及独特表演风格,得到各界人士赞赏。
方锦龙觉得音乐融合也很重要,绝不排斥现代和流行。
这次来上海举办“琵琶的前世今生——方锦龙专场音乐会”,他带引观众穿越古今,神游中外,就特地邀请了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音传承人蔡雅艺、获得“三博士”学位的著名钢琴家吴纯、著名弗拉明戈吉他演奏家段昌武、香港著名打击乐演奏家徐德梁以及著名表演艺术家乔榛等进行跨界“融合”,精彩的演出让观众眼睛一亮,一饱耳福。其中,琵琶还与摇滚发生“反应”,上海锦龙音乐工作室的艺术总监蔡继文就曾是1990年代初沪上首批摇滚乐先锋人物、摇滚乐队“铁玉兰”的贝斯手。
“我不排斥流行音乐。”方锦龙说,“琵琶怎么来的?古波斯传进来的。箫、埙、琴、瑟……这种名字是一个字的才是中国本土的乐器,琵琶、二胡、扬琴等等都是外来的乐器。艺术没有界限,一定要包容,不包容就没有这么多民族乐器。”